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年是商务印书馆前董事长张元济先生诞辰120周年,乘此机会,对张先生前期的出版活动作些回顾与探索,以纪念这位近代出版事业的先驱。张先生从1902年到商务印书馆起至1959年逝世,把全部智慧和精力献给出版事业,甚至梦里也想到商务印书馆。他辛勤耕耘,时间之长,对事业之诚,在近代出版史上可与他相提并论的人是不多的。他的思想值得我们探索,他的实践值得我们总结,我们可以从中发掘出足以启迪人智的经验来,以供他的后辈同行们借  相似文献   

2.
《现代出版》2010,(5):F0002-F0002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1892年清进士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1902年受邀商务印书馆,先后任编译所所长、总经理、董事长等职。主持出版了《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古籍善本图书,以及大量工具书、教科书。鼎盛时期,商务版图书全国第一、亚洲最大、世界前三,有36个分馆,1000多个办事机构。张元济是抱着“以扶助教育为己任”的决心来从事出版事业的出版家,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时期,张元济本着"以扶助教育为核心"的出版理念,主持并参与了众多的出版活动。他在经营商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出版经营思想。张元济以教育和文化为重任的改良主义救国立场,使他在时代的革命洪流中走出了一条独特、成功的个人道路,也为中国近代出版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三、出版介绍西方文化和知识的书籍、杂志马相伯在《六十年来之上海》中谈到:“澳门给葡萄牙得了去,连中国自己也不知道,后来得悉便和葡萄牙商量,好容易才答应年纳五百两银子作租费,现在连这五百两的名目都取消了。光绪初年失威海卫,当时山东衙门连地图都没有。”(见1932年4月13日《申报》)由于清政府长期闭关锁国,政府中的官僚又大多昏庸无能,他们根本不明世界事理,不懂与别国交涉,反而自己放弃主权。马相伯谈及这类事情,在今天看来简直是《笑林广记》中的材料,可是在当时并不新鲜。  相似文献   

5.
五、介绍西方自然科学最新成果,出版学习外语的书籍介绍声、光、化、电等西方自然科学的新成果,亦是张先生早年出版活动之一。在我国近代出版史上,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国内对翻译出版西方军事工艺和自然科学的书籍日益重视。维新志士的政治目标是变革清政府的政治体制和教育制度,其出版重点当然在介绍宣传维新的社会科学书籍。但是,西方的自然科学也是“泰西实学”的一部分,为“振新吾国”所必需,所以张先生并没有忽  相似文献   

6.
张元济的出版人才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元济自1902年加入商务印书馆起,在出版领域勤勤恳恳工作几十年,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我国的出版事业,为商务发展、为当时中国的出版事业作出了贡献。张元济自始至终十分“爱才”。他的出版人才思想中处处闪烁着真知灼见,即使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来看,仍有许多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7.
8.
刘芳 《中国编辑》2018,(9):93-96
《涵芬楼烬余书录》(稿本)与《校订元明杂剧事往来信札》是近期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的与张元济相关的两种文献。其中,《涵芬楼烬余书录》(稿本)是张元济为"一·二八"事变后幸存的涵芬楼珍本古籍所编撰的版本目录底稿;《校订元明杂剧事往来信札》则收入了张元济等围绕《孤本元明杂剧》与相关人士的往来信札470件,完整地记录了堪称"战时出版奇迹"的《孤本元明杂剧》整理、校订、编印、发行的全过程。本文通过对上述两种文献文本的分析,试图还原以张元济为代表的老一辈编辑家的诸多工作细节,及渗透于其间的理想信念、文化担当与工匠精神,这对当代的编辑而言不啻一笔来自先贤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9.
张元济先生(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历史。在清末、民国、新中国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张元济先生的身上时刻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的光辉,展示出爱国救国的巨大精神力量,他的一生其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下面我简述在各个历史时期张元济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  相似文献   

10.
彭秋龙  秦思慧 《出版与印刷》2020,(3):103-108, 92
张元济是中国近现代出版业的奠基人,他以旧式学人特有的出版精神,带领商务印书馆取得了诸多成就,为我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文章阐述了出版精神的内涵,分析了张元济出版精神的表现,提出了张元济出版精神的现实意义,以期为新时代编辑人员培育出版精神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张元济先生及其创建的公共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元济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出版家和版本目录学家,也是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和倡导者。文章论述了张元济先生创建公共图书馆的思想背景、实践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近代著名藏书家张元济的藏书类型、访书途径、藏书用途、藏书归途等方面作了述,并分析了他的藏书、访书的一生。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在浙江图书馆发现了张元济先生的两封亲笔信(其中一件已残),这两封信《张元济书札》未收录,《张元济年谱》亦未见记载,相信系张元济先生的未刊信稿。现略加标点并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叔谅先生阁下:献岁发春,伏维动定纳福为颂。前月杪,诣贵馆检阅《四库全书》,辱承介绍并荷徐、毛二君推爱有加,殷殷指示,所有需阅之书二百数十  相似文献   

14.
安向前 《今传媒》2011,19(2):80-81
在众多文化救国的清末名士中,张元济是较为独特的一位。他立足书业,向国民传播知识,利用书籍唤醒和教育国人。他翻译西学,遍寻古籍,组织收藏,精心校勘,编辑出版,推广利用,是中国近现代书业的巨人和全才。他在古籍挽救、校勘编目、藏书建设、编辑出版和西学推广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张元济是我国近代很有影响的出版家、目录版本学家和校勘学家。他在编辑出版历史文化典籍,弘扬传播民族文明成果方面所做出的不朽贡献,已经为世人所屡屡称道。而其在收集、整理与编辑出版地方文献工作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虽曾有人涉及,但却很少专门的论述。本文据《张元济书札》、《张元济诗文》、《张元济日  相似文献   

16.
张元济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出版家、版本目录学家和古籍校刊家。在半个多世纪漫长岁月中,他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等职。他为我国的图书出版、古籍整理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茅盾曾盛赞说:“在中国的新式出版事业中,张菊生(元济)确实是开辟草莱的人。⑴”  相似文献   

17.
张国功 《出版科学》2013,(1):108-112
在搜集整理《张元济日记》《张元济书札》《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和《张元济诗文》之后,1985年,汪家熔写出了《大变动时代的建设者:张元济传》(四川人民出版社,《走向未来丛书》之一,以下简称《建设者》一书)。2012年,年过八旬的汪家熔将其大幅修订更名为《张元济》,被列入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作为"中国近现代出版家列  相似文献   

18.
周武 《档案与史学》2017,(12):50-53
<正>创建涵芬楼张元济在商务所办之事极多,其荦荦大者如主持编辑教科书,组织出版汉译世界名著,辑印古籍善本,改进新式排字机等,无不驰誉海内,影响深远。其中他创办涵芬楼与东方图书馆,更显示其博大的事业型努力。中国历史上有过许许多多名目各异的公私藏书楼,但大多着眼于藏,"嫏嬛深闭,检读为难,缥缃万卷,徒资玩饰",是故"见者未必能用,而用者常恨不得见"。同光年间,伴随西学的传播,西方  相似文献   

19.
<正>"为古人续命"从普及传播新知新学到抢救、整理与影印古籍,张元济工作重心的转移,一方面固然是源于他个人的性情与学术兴趣,但更重要的方面可能还出自他对中国文化命运的沉痛关怀,自觉地为中华人文慧命护持薪火。近代以来,神州板荡,四海不靖,外患与内乱绵延不绝,许多珍版秘籍在战火中化为灰烬,民间私家藏书亦纷纷散佚,正所谓"神州多故,旧籍沦亡"。在同一过程  相似文献   

20.
<正>张元济生于1867年,死于1959年,一生历经晚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诸历史时期,几乎与中国近现代史相始终。他没有旗号,没有宣言,没有太多的理论,甚至也不屑于对自己的选择做任何堂皇的解释,但他开明、稳健、实干、执着而且富于识见,数十年如一日把商务印书馆从一个简陋的小印刷作坊办成全国最大的出版机构和东方文化的中心机关。在这个过程中,他本人亦从前清翰林转变为现代中国首屈一指的出版家,成为那个动荡岁月里有所建树的典型,他的名字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史上的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