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对1998年与1999年的广东地理高考试卷及2000年江苏、浙江、吉林与山西文科综合试卷中地理试题的分析,可以明确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已从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既依据现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强调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地理备考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都要针对上述变化,做到有的放矢、有条不紊。一、全面复习,夯实基础综合分析2000年江浙文科综合试卷,试题涉及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题分各为83分、91分、86分,基本上是三分天下。同时试卷实行较高层次上的学科内综合与较低层次上跨学科综合。地理学科内综合占58分、地理与其它学科综合占28分。三科试题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主要实行的是国家考试中心推崇的“3+大综合+1”方案和过渡时期的“3+小综合”方案,对这两种方案进行利弊分析,有助于启发创新,促进改革的进一步完善。一、“3+大综合+1”方案2000年,教育部批准了广东省高考试行“3+大综合+1”新的试点方案。“X”的范围扩大了,除保留原来的理、化、生、政、史、地科目外,增加了“综合科目考试”以及外语复试、音乐、美术、体育的考试。方案规定:“综合科目”为考生的必考科目,“1”才是选考科目。这种新模式积极的作用表现在:一是既重视基础知识,又突…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高考“3+X”模式要求中学教学不断改革,不断创新。近几年来高考物理改革不断深入,充分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特别是2003年删除了大量内容,与新教材内容同步,这就要求一线教师研究高考,及时掌握高考改革的新动向。研究高考要研究什么呢?一是研究《考试说明》,这样才可以把握高考改革方向,有效地指导学生复习。其次研究高考陈题,每一道高考题都是考试中心的专家精心设计的,这道题考查学生什么知识,那道题考查学生什么能力,都包含有出题者的意图,每道题都给中学一线教师传递一个一个信息。对考题进行研究可以避免陷入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负…  相似文献   

4.
武晓红 《生物学教学》2001,26(11):13-14
“理科综合”考试命题的立足点一方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事物的整体性 ,强调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分析、理解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 ,强调知识和能力的统一发展 ,侧重于各学科知识的联系和综合 ,以知识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方式出现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因此 ,试题不是简单地将中学相关科目按一定的比例“拼盘” ,而是重视知识的整体性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考查学生在中学所学的这些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  相似文献   

5.
“3 +X”模式下的政治科高考 ,面向实践 ,强调综合 ,以问题为中心 ,以现实的或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 ,重思维、重迁移、重综合运用等能力的考查。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素质测试 ,教师在复习备考中必须从改变学法入手 ,转变学习方式 ,切实提高综合素质。一、立足单科 ,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高考文科综合测试题的第一个突出特点 ,就是命题的指导思想 ,从过去的知识立意过渡到以能力立意为主 ,十分注意知识整合 ,突出综合能力。但是能力的形成 ,首先要以知识为基础和前提 ,必须立足于基础知识。这里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抓好基础知识。显然学生过去…  相似文献   

6.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对于这一教学重难点,许多教师却十分头痛,常常是教得汗流浃背,学生却昏昏欲睡,效果不佳。怎样才能上好识字课,让学生主动识字?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总结出了"3+3"识字小策略,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7.
高考“综合科目”的设置是教育部实行“3 X”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当今社会科技发展选拔人才的必然趋势。因为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单一学科的知识或单一学科的人才已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只有通过“综合科目”测试来选拔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完成21世纪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以“棒+导轨”问题为单元,分析统计了近几年高考的相关考查情况,并通过模型建构、典例剖析、问题拓展等方式,对学生的疑点、难点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梳理整合。  相似文献   

9.
刘军 《广东教育》2008,(2):58-60
【考纲阐释】 200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这一知识点上共有三项考查要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相关“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 ,教育部推出了“3+X”综合科目的考试。理科综合考试从内容上增加了应用性和能力性题目 ,侧重考查了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 ;打破了传统的学科观念 ,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 ,注意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从根本上讲 ,它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面对这一举措 ,经过两年的思考和实践 ,摸索出了一些复习的思路和对策与师生们交流。一、回扣课本 ,落实双基“3+X”首先体现了素质教育是全面的基础教育 ,仍然重视“双基”的考查。比如 :…  相似文献   

11.
12.
等值线是表示地理事象空间分布的重要手段 ,也是地理教学与检测的重要途径 ,其类型多 ,用途广。中学地理中 ,需要掌握的等值线有 :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震线等等。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一般需掌握“五读”(以等高线为例简析)。1 等值线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 ,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 ,是水流方向。2 等值线密度———在等高距一定时 ,线愈密则坡度愈陡 ,水流愈急 ;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 ,低处疏 ,则为凹坡 ,反之为凸坡。3 极值———表示某区域海拔最大与最小情况 ,进而显示该…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高三传统三轮复习模式下普遍存在"前松后紧"或者过早地运用"题海战术",从而学生的潜能没能充分挖掘出来.如果在这种模式下加以突破、改进,势必会提高考生的效率.本文就是在传统三个复习阶段的教学中,融入另一个阶段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在三轮复习中,虽各有侧重,但是要互相渗透,这就是我所称的"3+1"立体交叉复习模式.其出发点是"基础知识复习"中定期安排适量的"专项能力训练","专项能力训练"中适量安排一些"考前+模拟限时训练".这样做,可以避免阶段教学的片面性和单一性.这种"双基教学"和"能力培养"的完美结合可以使整个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事半功倍,这十分有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4.
15.
一、2006年高考政治学科备考回顾我们市的高考备考工作,历年来都是抓早、抓细、抓实,教育局领导十分重视,亲自主持市高考备考中心组工作。中心组成员由市直各校部分骨干教师组成,中心组成员共同研究复习方案,然后下达各校的政治教师认真落实执行。2006年的备考我们的做法是:1.第一轮的复习,要求各校在春节前完成。  相似文献   

16.
岑溪是个山区(县)市,人口近80万,有高完中8间,其中又有一半分布在乡镇里,应届高中毕业生每年在2000人左右。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师资生源差距甚大。如何做到既要全市一盘棋,又要保持学校间的竞争,使各校都能充分发挥个性和特长,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作为历史学科的教研员,我们在以下几方面作了努力:一、高一培养兴趣  相似文献   

17.
<正>高二理科历史每周只有两节课,要新授必修三的文化史,还要复习高一必修一、必修二的政治史、经济史,而大部分学生高一时极不重视该学科,基础知识并未到位。高二第二学期3月中旬就要进行全省"小高考",可谓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它是高考的组成部分,拿到A等高考加1分,4A即可加5分。如何在较短时间做到科学备考,帮助学生实现高考加分目标,我校高二历史备课组做了以下尝试。一、营造冲A的氛围,指导学生充满信心全力冲A  相似文献   

18.
陈龙 《中学生物学》2013,29(4):51-52
对一道“遗传学”综合考题进行赏析并提出备考策略,为遗传学的复习备考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一、帮助学生克服地理难的心理障碍,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文理分科后,文科考生在文综政、史、地三科中,面对地理科,总是感觉到,学科知识零乱,地理难学。其原因主要是:1、初、高中地理教学不能很好衔接;地理又是非中考科目,初中知识基本忘缺。2、地理科高考涉及内容份量不轻,共有8册书。3、地理学科内部知识联系强,时空跨度大,考查知识迁移能力要求高。对此我们要求学生复习地理从最基础的地理图开始,最少用5课时,由教师列出世界各地重要区域,学生从地图册中动手攥绘出其轮廓图,通过标注经纬度,构建科学的空间定位,提高对知识的记忆,同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绘图又深有成就感,由怕图变成爱图,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自然而然提高。  相似文献   

20.
“1+1+X”是一种以语言运用技能提高为目标的阅读结合写作全新教学模式,其对初中作文备考来说十分有利,在阅读方面可以让学生将课文与课外文章有机结合,也能将阅读积累的素材和锻炼的能力转化为写作技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文章先是探析了初中作文教学现象,随后研究了“1+1+X”教学方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价值,最后详细总结了初中作文教学中通过“1+1+X”实现备考的有效策略,此次研究的内容希望能为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