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区学校体育教材与教法的改革曾飙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建立和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坚持苏维埃教育必须以共产主义思想作指导,用共产主义教育广大劳苦大众,实行文化教育的改革,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革命积极性。当时,毛泽东同志指出:“为着革命战争...  相似文献   

2.
学校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最终目的。目前的体育课由于受原高教部部颁大纲(1)的影响,选用项目庞杂(二年级140学时内设置了20多项);另外片面追求体锻达标率,体育课变成“测验课”。因此,对单调乏味的教学内容,学生享受不到体育锻炼应有的乐趣,课后更不会主动去进行练习;有些学生既使在90分钟的体育课上体质有所增强,但他们没有真正学到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方法。针对上述现象,各校都对现行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笔者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3.
浅谈我市学校体育运动会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召开体育运动会,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检验学校体育开展状况的具体措施,长期以来,各级各类中小学每学年或每学期都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内容的体育运动会。然而这种形式的运动会很难适应新时期中小学体育运动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进行改革,由此我们进行了二年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传统校田径运动会的分析   1.项目单一,只限于田径项目,因此大多学校称其为田径运动会。   2.时间进行集中,组织复杂,效果欠佳。   3.内容与教学相脱节,类似铁饼,标枪等项目,初中、小学大纲并未做…  相似文献   

4.
2000年秋季,在小学、初中、高中起始年级使用新的体育教材。纵观初一(江苏省少年儿童出版社)和高一(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新教材的内容和形式与旧教材相比有很大的改进,但也同时存在不足之处。1.无论是初一还是高一教材,形式为教案式。这种内容形式没有给师生在练习方法和手段选择上留有余地。教材内容缺乏科学性,知识容量少。新教材虽然把原知识园地内容放到了主教材内容的备注部分,作为主教材补充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教材知识性的不足,但在教材内容的科学性上还是  相似文献   

5.
<正>一、我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大家都知道我编过很多教材,都以为我学历很高,实际上,我19岁就参加工作且没读过大学。因为那时候我排球打得不错,就让我参与了一些体育方面的工作。当时全国掀起了一股学习运动的热潮,于是我也投身其中,我熟读了27本马列主义著作,是整个佳木斯市的政治理论学习模范。就这样,1949年2月,我来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师范学校当了一名体育教师。当时师范学校的校长是位老红军,在工作中给予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我遇到了两位知  相似文献   

6.
颜鸿填 《体育世界》2010,(3):105-106
本文比较系统地叙述了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发展与改革的历程,提出了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应有新思路,就是明确目标,改革课程内容,突出内容的民族性、地域性和主体内容的选择性,更新教学方法等,这样就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一、因材施教的目的 1、使所有学生得到提高因材施教就是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合适自己的体育锻炼。避免了有些学生由于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从而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和信心。2、使课堂效率得到提高首先,教师事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练习,  相似文献   

8.
一、学校体育在为四化培养人才中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在教育史上,固定学校一产生,体育就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我国古代的周朝,以及春秋时期,在学校课程中,“武”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学校教育中的射、御、舞等就是奴隶社会体育存在的雏形之一。在欧洲的古希腊,当时是通过角力学校和演武场来进行体育训练的。  相似文献   

9.
(一) 体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的最大弊端是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的后果是忽视德育,轻视体育,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忽视体育的结果,使学生体质下降,身体发育比例失调,发病率增加。我们改革指导思想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到三育并重,互相促进,为四个现代化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造成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一个过程。我们就是在各种不利条件的制约下,对体育工作进行改革尝试的.通过改革,达到增强学生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认为,学校体育改革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依据。本文提出素质教育思想的根本是个性化教育,符合个性化教育要求的体育教学应强调体育学习中的体验。最后,作者提出3点对策:①应确立符合素质教育的新观念;②改变体育教学中的“技术目标论”,完善以培养体育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③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是指挥棒。  相似文献   

11.
<正> 胡耀邦同志指出,要搞四个现代化建设,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教育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基础,它为国家培养着四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的人材,是我国经济发展三大战略重点之一,当然也需要改革。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人材的培养方面应当有所贡献。我们要从改革的实际出发,全面、系统地回顾过去学校体育,进行全面研究和充分的估计,要有一个基本的改革方向,再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这样,才能在体育科学道路  相似文献   

12.
国家体委就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向国务院的请示报告中写道:“体育是增强人民体质的积极有效的方法,同时是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体育事业无论是发展规模或发展水平,与世界上发达的国家相比都有相当的差距,在本世纪内要成为世界体育强国,还需要作艰苦的努力。……体育战线的全体同志要充分认识体育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团结奋战,积极发展城乡体育  相似文献   

13.
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之所以发展缓慢,个人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辩证唯物论的思想,时而闭关自守,故步自封,对国外的科学理论和先进经验,一概以不适我国国情而拒之,不能做到“洋为中用”;时而又不顾国情,一味照搬国外的理论和经验,生吞活剥地抄袭国外的一套。为此,学校体育改革必须坚持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为指导思想,克服主观、片面性,确立两点论,既要肯定自己的成绩,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既要发扬传统,又要立志改革;既要借鉴国外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当前有关"微"的话题越来越生活化,诸如"微博"、"微信"、"微电影"、"微生活"等等也越来越多地飞入寻常百姓家了,也在或多或少地改变着人们的一些生活方式,进而也多少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变化,甚至某种程度已经影响到了政治体制改革,比如有个地方官员提出"微改革"决定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未来一样。确实我们也看到了这种发展势头,比如"微博"反腐现象、网络舆情影响经济政策乃至改变法律断案等。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方式确实在发生着"微"改变。这种"微"妙变化,虽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体育教材是体育课本和体育教学内容的代名词。本文所讲的体育教材专指体育课本,它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与学的材料,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媒体。建国以来,我国的体育教材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人生观、三维体育观、终身体育观也在不断地得到改变;同时由于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贯彻实施,原有的体育教材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随之变革。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的学校体育改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时代,信息量不断增加,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学校体育也不再单纯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它必须具有使学生丰富自己知识的能力,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把握方向的应变能力,教会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新世纪的学校体育受社会发展和教育制度的制约,在教育理念,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教育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转变与发展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先导社会化、终身化的学校体育思想和观念…  相似文献   

17.
从学校体育的现状谈学校体育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学校体育在理论研究方面、实践改革方面和思想认识方面的现状出发,结合现行的学校体育的行政法规,提出了学校体育改革的对策和措施;强调了不同层面对学校体育管理的不同侧重点。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改革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万昌智 《体育学刊》2004,11(6):72-74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新时期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为了保证学校体育快速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就一定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体育的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19.
武云明 《体育科技》2002,23(4):92-93
为让体育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真正体现出“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 ,阐述自身的观点 ,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原苏联自1985年以来花费了5年时间对教育进行了改革。1990年结束。这次教育改革与60年代初所进行的教育改革相隔了20年。这次改革对学校体育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涉及到体育政策、学校体育设施经营、体育课程计划、教学方法,以及体育教师的培养制度等领域。原苏联的学校体育从二、三十年代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