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生》2006,(19)
“80后”,说起来,它只不过是一个跟60年代、70年代一样普通的名词。可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青春张扬的少年代表,“80后”也就被赋予了更多的色彩和意义。“80后”意味着青春,意味着可以张狂、失败,也可以伤感、哀愁;“80后”意味着坚强或者创新,意味着可以为我们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80后”还意味着不成熟,我们有热情却没有经验,我们有勇气却缺少谋略,但我们的追求不会变,我们坚持胜利的信念不会变。当然,随着历史的更替,曾经绚烂的“80后”也将被后来的新新人类所代替,但我们没有遗憾,没有失落,毕竟“80后”已经在这个社会的舞台上留下了最美丽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跟50后的宁可抱着孩子跳河也绝对不会离婚的情况相比,以80后为首的独生子女一代绝对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代言人,"不过了"——成了他们的口头禅。离婚的借口五花八门,有人因为老婆太懒不会做饭而离婚,有人因为老公不会修电器而离婚,有人因为钱离婚,有人不知道为什么就稀里糊涂地离了婚,80后的婚姻真是一地鸡毛,"花别人的钱,离自己的婚",这让80后的父母们除了一声叹息外,剩下的只能问一句:孩子们,你们到底为了啥?  相似文献   

3.
跟50后的宁可抱着孩子跳河也绝对不会离婚的情况相比,以80后为首的独生子女一代绝对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代言人,“不过了”--成了他们的口头禅。离婚的借口五花八门,有人因为老婆太懒不会做饭而离婚,有人因为老公不会修电器而离婚。有人因为钱离婚。有人不知道为什么就稀里糊涂地离了婚,80后的婚姻真是一地鸡毛,“花别人的钱,离自己的婚”,这让80后的父母们除了一声叹息外,剩下的只能问一句:孩子们。你们到底为了啥?  相似文献   

4.
民间舆论的导向,似乎逐渐把80后、90后定位成了叛逆,缺乏情感,更不会体会“感动”一词的“新人类”。  相似文献   

5.
作为首先走向社会的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群体,长期以来备受人们的争议和诘难。从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来审视,"80后"独生子女在人最关键的品质——关怀上出现了问题。导致这种问题的根源不是别的,是社会大环境,特别是教育;具体看,"遭遇缺乏关心的时代"、"关怀教育被悬置"是造成"80后"独生子女不会接受关心和不会给予关心的主要原因。因此,学会关心应当成为独生子女的应然目标。  相似文献   

6.
怡然 《新读写》2013,(1):52-53
要不是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我们不会认识这位佳木斯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要不是张丽莉生死关头的那一推一拽,我们不会矢口道这位活泼可爱的80后女孩如此美丽而高尚;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报》说:80后暮气沉沉,感觉不会再爱了。这句话一度让中国80后们大呼悲催,但同时又异口同声地承认自己老了,累了,开始怀旧了。80后真的是"未老先衰"吗?那究竟是他们的错,还是时代惹的祸?  相似文献   

8.
本栏目命名为“泛90后”,并不仅仅因为作者们不全是90后生人,还包括了一些生于80年代末的写手。更重要的,是本栏目提倡的少年创作将与某种80年代后的写作标签迥然相异。在“泛90后”的字里行间,你不会看到精致的忧郁、颓废的玩世不恭,我们呼唤大气的阳光文本,呼唤激越的本色呈现,呼唤来自生命的真情创作……  相似文献   

9.
数字     
82.6%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通过博客调查网,对全国10613人(其中96.6%的人是“80后”)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8.3%的人认为“80后”会是称职的父母,38.9%的人表示不能一概而论,仅2.8%的人对“80后”缺少信心,认为他们不会是称职的父母。  相似文献   

10.
苏瓷瓷是一位近年来崛起于文坛的杰出80后小说家。她对写作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用她自己的话说,我现在是除了写作什么事情都不做,也不会  相似文献   

11.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的交际工具,其替代性或推广价值已被世人和国人所认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80年代公布的文盲标准是这样界定的:未来的文盲是不会英语的人、不会使用计算机的人、不会开车的人.  相似文献   

12.
2/8定律     
《课外阅读》2015,(3):47
<正>李嘉诚说:一件衣服被我穿上了,80%的人都说好看,那我一定会买;一个生意机会被我遇上了,80%的人都说可以做,那我绝对不会去做。我深信世界上的2/8定律,为什么世界上80%是穷人,20%是富人?因为20%的人做了别人看不懂的事,坚持了80%的人不会坚持的正确选择。成功只属于有远见、敢挑战、懂坚持的人。  相似文献   

13.
我们是80年代出生的一群人。我说的是上个世纪的80年代,我们最大的25岁,最小的15岁,有些个评论家,把我们中的那几个青春“写手”,叫做“80年代后”。我们没有感受过战火和硝烟,没有经历过国家的动荡,我们中的绝大部分都不用为衣食发愁,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也不会交不起学费,绝大部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12,(4):6-9
正他不仅仅是"80后"影帝,他是你所不知道的谢霆锋……悦读之前:8年创业时间,100名员工,香港、上海、杭州三地都设有分部,年收入近亿元……这些数字如果放到一个明星身上,你会不会感到有点懵:这哪跟哪?  相似文献   

15.
蒙特利大学的心理学家阿肯巴克,在比较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后期的美国儿童素质评估后发现,80年代后期的儿童普遍比15年前的那些孩子更加任性冲动,不听管教。许多专家相信,核心家庭的磨擦冲突以及双职工父母所受的压力,造成了这样一代孩子,他们能够熟练地操作电脑,却不会写一封简单的感谢信。  相似文献   

16.
陈旭春 《家长》2022,(4):17-18
"追星"这个词,相信无论哪个年龄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比如,"50后"的偶像邓丽君、"60后"的偶像齐秦、"70后""80后"的偶像香港"四大天王"……每一代人都有群体或自己的偶像,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发展,追星的方式和程度也各有不同.收藏偶像出的所有磁带、攒钱去听偶像的演唱会、购买并集齐偶像代言的产品,在当时看来也许是...  相似文献   

17.
我校以开展课外阅读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在开展课外阅读研究之前,80%的学生读书不会勾点圈画,不会批注。现在有80%以上的学生真正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边勾点圈画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读书,高尚的情操、完善的人格正向着教育者所努力企盼的方向发展。我校是这样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  相似文献   

18.
最强辅导     
正新学期伊始,又一波95后大军汹汹来袭。80后、85后、90后……几乎每过五年,社会都会给一代新人贴上区分的标签。在一部分人的印象中,95后们或许是10一群人:是家里最懂电子产品的人,亲戚长辈第一次发微信都是孩子教的;几乎每个人都是曾轶可,在还不会作曲的时候就开始作词,在还不会唱歌的时候就去参加比赛;习惯用iPad看书,看过800部网络小说,甚至写过1万篇跟帖,却不知道《百年孤独》原来并不仅仅是一首歌名;会激昂地对别人说:"请尊重我的隐私权!"……事实真  相似文献   

19.
苏瓷瓷是一位近年来崛起于文坛的杰出"80后"小说家。她对写作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用她自己的话说,"我现在是除了写作什么事情都不做,也不会做、不想做的。”卫校毕业后,苏瓷瓷在精神病院工作了六年之久,特殊的生活经历为她的文学梦想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  相似文献   

20.
方昕 《中学生天地》2022,(10):20-23
<正>这是一个关于球拍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的山东济宁,父母给男孩卢红伟带回了一副羽毛球拍。球拍在当时并不是常见玩意,但这拍柄与儿童手臂极不相称,因而球拍经常被打在地上,难逃折断的命运。这副球拍如同一粒种子,种在了卢红伟的心里。彼时的他不会想到,20余年后的他会成为一名大学教师,更不会想到,一款由他学生设计的、专供儿童使用的球拍会诞生在他的课堂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