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散点透视”是中国画透视现象的代名词。“散点透视”是由西方透视学引申出来的概念。它在“焦点透视”的影响下提出,以“焦点透视”为参照系,它既不符合中国传统的观察方法与中国画的实际,同时也无法摆脱“焦点透视”给中国画带来的困惑。它是在文化视点上以西评中的错位套用。“散点透视”不是中国画的透视方法。  相似文献   

2.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而在国家形象的构建尤其是大国形象的构建过程中,传媒又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主要阐述传媒在国家形象构建中的功能及其原因,具体分析大国国家形象构建过程中传媒的强大作用力,并对在中国建构大国形象的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发挥传媒的作用提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本是中西绘画理论中的技巧手法,但在中西文学之中也可以发现作者焦点透视写作与散点透视写作的异趣。从契诃夫短篇小说和《醒世恒言》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在从景物描写、叙述视角和叙事线索处理三个方面,中西文学均有不同体现。  相似文献   

4.
绘画是将三维幻象表现在二维的平面上,空间的表现直接关系着形象的塑造和画面的整体效果。透视是表现空间的关键。中西传统绘画在空间的表现上各有特色,主要体现在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散点透视层层推进,内容多而丰富,可以展现很广阔的空间,突出大场面。焦点透视把注意力集中于一点,能突出主体,引人注目。随着画家的探索,中西绘画也在互相交流,现在表现空间的各种透视都只是为了表达内容不同而选择使用了。  相似文献   

5.
《甘肃高师学报》2008,13(2):132-134
中国画的表现,有它的民族传统特点,在透视表现上,中国画有自己的特殊处理方法,它既遵循透视上的基本法则与规律,又不拘泥于一般法则与规律.就是说画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打破焦点透视的视域范围去摄取景物,使画面所表现的内容更全面、更生动,这就是中国画散点透视法.从艺术表现的角度去看,散点透视在摆脱科学的理性束缚后,反而有更独特的艺术空间表现力,并留出更多的意境空间供画家、读者去游览.这正是东方绘画的特性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山水画透视,采用散点透视法、移动视点、远视距、俯视,不受时空局限,据画面构图需要,可以灵活发挥主观能动性,随意安排景物,以达到艺术创造美之规律。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民族性特征出发,分析了传统中国人物画的构图特点;以不同的时空关系构成画面散点透视;以“我”为中心构成画面主体形象;以尊卑主次间的关系构成夸大的画面形象。并进而从哲学精神、宗教精神、伦理精神等方面剖析了形成这些特点的深层根据。  相似文献   

8.
简笔画是一种简洁、洗练、概括的绘画形式,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地表现出对象的基本形状和特征,平面化是简笔画的一大特点。如果想达到逼真写实的效果,可选择焦点透视法;要营造轻松自然的气氛,可以运用散点透视。在简笔画设计中,不管是运用焦点透视还是散点透视,只要符合简笔画的创作意图,很好的表达出创作者思想的就是最好的透视方法。  相似文献   

9.
简笔画是一种简洁、洗练、概括的绘画形式,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地表现出对象的基本形状和特征,平面化是简笔画的一大特点。如果想达到逼真写实的效果,可选择焦点透视法;要营造轻松自然的气氛,可以运用散点透视。在简笔画设计中,不管是运用焦点透视还是散点透视,只要符合简笔画的创作意图,很好的表达出创作者思想的就是最好的透视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这套连环画采用传统的中国画的焦墨表现手法,画面组织采用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相结合的方式,叙事性较强。一般大场面用散点透视,小局部则采用焦点透视,以达到局部真实又整体清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影视传媒中的教师形象反映了受众对教育、文化的心理表达。传统影视传媒中塑造了"红烛""园丁"型的教师形象;当代影视传媒中塑造的一批"麻辣教师"新形象深入人心,深受观众欢迎。教师形象的变迁反映了受众心理的变化。将影视传媒作品中传统的教师形象与当代新教师形象进行对比,以此分析和透视受众在不同时代的心理发展变化。具体阐述了受众心理从崇尚单一的正统形象到求新求异的心理,从对模式化教师形象的顺从心理到寻求凸显个性的逆反心理,从求美求崇高的幻象心理到求真求实的心理,从求教化到求娱乐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12.
赖辉 《凯里学院学报》2013,31(2):181-183
与西方绘画不同,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构图有它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灵活多变的空白、散点透视法以及画面时间的呈现,体现出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独特魅力。以上特征对于我们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创作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8年4月19日.江苏张家港高级中学的杨建民老师在绍兴鲁迅中学执教的《“比较”引我们走近鲁迅》,是一堂具有多维价值目标的课,授之以法,注重探究。从文本走向生活.由文学走向自身存在.构建课堂先进文化.课堂以散点透视的形式展开.尤如一幅卷轴画.呈现出开放的课堂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柳州师专学报》2019,(5):36-38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在空间观与审美意象上存在较大差异,针对空间观与意象造型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在空间观上,中国绘画采用以小观大的散点透视法、点与线相结合的空间塑形手法以及动态开放的空间建构方式;而西方绘画采用近大远小的焦点透视法、块与面相结合的空间塑形手法以及静态封闭的空间构建方式。在意象造型上,中国绘画秉持以意取象的意象观,通过水墨简约手法表现意象;而西方绘画的意象观经历了从逼真到变形的演变历程,以重彩夸张的手法表现意象。  相似文献   

15.
《魂荡华蓥》是傅德岷的一部优秀长篇革命历史小说。小说的美学价值主要在人物造型上:第一,在人物的总体设计上,巧妙地梳理了原型、主体、形象的关系;第二,在人物的具体刻划中,采用焦点透视、散点透视方法,改变了以往革命历史小说在人物造型上的单一模式。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较为直观的认识和了解透视知识,是我们每位初中美术教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一般来说,透视在透视学中就其方法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焦点透视法,另一类是散点透视法与轴测投影法,而作为初一绘画透视基础知识,我们只需要提到焦点透视法中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就可以了。就其概念来说,透视是一种客观的视觉现象,同时也是一种观察对象、表现对象的方法,是近大远小的变形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验,离我们近的物体显得大,离我们远的物体显得小,所以有“一叶障目”的说法。对于一节比较抽象的课题,我们怎样才能上好它?让学生比较直观的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础知识呢?下面笔者就此谈一些自己肤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透视是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是研究画面空间问题的.由于思维方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区别,使东西方绘画对空间的处理始终有着各自的特征.西方焦点透视强调实现客观的真实,而东方散点透视则突出画家内心的真实.对照两种视学体系指出差异并正确评价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论传统中国人物画的构图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民族性特征出发.分析了传统中国人物面的构图特点:以不同的时空关系构成面面散点透视:以“我”为中心构成画面主体形象;以尊卑主次间的关系构成夸大的画面形象。并进而从哲学精丰神、宗教精神、伦理精神等方面剖析了形成这些特点的深层根据。  相似文献   

19.
写意与写实绘画历来作为中西传统绘画艺术的代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研究.由于中西方对世界认识方式的不同,追求的审美心理不一样,因此形成了不同的观察审美对象的方法——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的观察方法符合中西方各自的审美需要,服务于不同的审美需求,也因此创造出了不同的审美形式,成就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即写意与写实绘画  相似文献   

20.
透视(Perspective)是绘画最重要的造型原则之一,因此,研究敦煌壁画的透视,就可能对这一人类文化遗产增加新的理觉。敦煌壁画的透视,以前论者多沿用中国画是所谓“散点透视”或“动点透视”之类的成说。我以为,这种认识是应该商榷的。中国原无透视之说。西洋画中的透视,来自意大利文艺复兴。到达·芬奇(14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