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把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完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实质及丰富内涵。在新时期,培育和发展民族精神的途径和对策:培育民族精神要继承民族优秀文化;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要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以先进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就是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多元价值观,形成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民族精神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国家必须承担的职责,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更具有紧迫性。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当代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政治建设方面的基础性工作。此外,从战略性角度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还需加强和创新意识形态建设,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性任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和完善公民社会,发挥公民社会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在政治文化转型中把民族精神作为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视阈出发,通过对民族精神与文化的内在关联的深层次思考,探寻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文化基源问题,提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四个对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阵地、主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根本;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建设是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有重要作用,加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大学精神、实践活动、制度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有利于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大连大学学报》2016,(4):30-33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是一个以受教育者民族文化生成为依据和根本目标的文化育人活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处于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多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交融和独特的大学文化所构成的文化场域下。同时,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通常需要经历一个由文化浸润到大学生主体自我内化的文化过程,而且民族精神文化机制需要通过搭建文化育人的网络平台,营造大学文化的育人场域和开展民族精神实践活动等路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高度重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取,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基础;高度重视科学精神的塑造,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目标度重视当前一部分人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现实需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思道德体系建设,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长远保证。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民族精神培育机制的时代境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精神培育机制是指构成民族精神培育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从当下我国高校民族精神培育机制来看,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文化性缺失。首先,民族精神的培育取决于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积极学习和正确吸收,对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鉴别和抵御,而文化底蕴是其基础,受教育者文化底蕴的薄弱正是民族精神培育中文化性缺失的表现及后果;其次,情感是民族精神培育机制的核心要素,而文化性是情感的来源和动力,在民族精神培育过程中的三个阶段都存在文化性缺失问题;最后,从被动的注重文化接受到发挥主体文化选择能动性是民族精神培育方式的现代转型,文化性的缺失不利于受教育者文化选择能力的提升,阻碍了培育方式转型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文化选择与民族精神培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从语义学上看,民族精神本身就有文化选择的意蕴;从发生学上看,培育民族精神是一个长期的文化选择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流文化的确立,对于导向、规范社会发展,铸冶民族精神有着巨大而特殊的作用。因此,培育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要以民族文化为依托,对各种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扬弃,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乡村文化是实现农村地区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民族精神在乡村文化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本文通过实际调研,对民族精神在乡村文化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作了一定分析,并据此提出以当代农村为基础,以乡村文化为平台,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任民教授根据邓小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和理论创新,从民族精神的精华、邓小平的继承培育和超越三个侧面展开论述,一方面集中再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民族精神的理论精华,另一方面又充分展示了邓小平民族精神理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超越,深刻地阐明了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实现民族复兴必然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邓小平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从民族精神是凝聚力的精髓深挖民族传统精神的理论资源,从升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提升民族精神,从开拓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新境界提升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胡锦涛同志在今年的“七一”讲话中,重申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并把“如何弘扬和培育  相似文献   

13.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对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涵养与孕育作用,文化认同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文化基础和前提。多元文化并存下的文化激荡和碰撞,引发了大学生不同程度的文化认同危机,给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社会相关部门尤其是高校要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确立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核心地位;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借鉴和吸收西方文明成果,扩大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基础。通过强化文化认同,促进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武术文化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很有必要,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高校进行武术教学,对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要包括:变革旧社会,建立新社会制度的伟大社会实践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础;坚持正确方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关键;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路径;塑造新人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高校德育遭遇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对文化发展提出的挑战。民族精神是民族的守护神,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是在新世纪新国情条件下的现实需要。民族精神的教育要纳入高校德育的全过程,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的核心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又是国民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校园文化建设是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径、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民族精神的培育、以中华民族文化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民族精神的培育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弘扬和培是学校德育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要求: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明确了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的重要作用。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大力弘扬和精心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时期都非常重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否则,它就无法保持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更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光辉灿烂文化发展的历史,孕育、形成和发展各族人民…  相似文献   

19.
文化创新既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既是文化自觉的内在诉求,也是现阶段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路径。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加强高校文化环境和文化载体建设,注重方法创新,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高等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民族文化是培育和发展民族精神的载体和源泉.无论是对古今、中西文化的比较、扬弃、吸纳与创新,还是对文化自组织系统中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文化的分析与研考,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都是至关重要的,是全方位提升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前提条件、客观基础、主体内容和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