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健康第一"与"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观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徐武 《体育与科学》2000,21(4):56-57
体育活动之于健康的重要性是世界性的普遍认识,现代体育“以人为本”观念形成的社会环境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教育改革思路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同样验证了“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观念产生的社会环境背景。“健康”是一个多意的开放概念体系,有各种不同的界定角度和界定层次。从“运动与健康”的主题来看,经常性地、有规律地参加体育活动的益处,已广为人知。关注身心健康发展的现代体育观念是符合社会价值的普遍追求。  相似文献   

2.
"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体育普及的两种不同形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是社会主义不同历史阶段的产物,分别代表着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前后两种不同的体育普及形态。系统地认识和比较了“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形态特征,以及两种体育形态更替转换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移植"与"复兴"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不难发现民族传统体育逐渐让位于西方体育,这一结局虽然意味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移植”西方近代体育之后显得充实、丰富,但同时也标志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衰落。学校是西方文明的输入口,学校也应成为东方文明的输出口。从实际出发,“复兴”民族传统体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浩智  陈芹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3):420-420,F003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教学模式出现在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中,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了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接轨。  相似文献   

5.
休闲与休闲体育活动结构"动""静"失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斌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3):292-294,296
从休闲与休闲体育入手,分析了随着恩格尔系数的降低,人们休闲与休闲体育活动将会更加繁荣的同时,“文明病”也会伴随这种繁荣而滋生,进而揭示出了这种现象得以发生的一个重要缘由在于休闲与休闲体育活动结构“动”“静”不平衡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体育圈"竞技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长三角体育圈”基本情况及现状。从政策学角度对“长三角体育圈”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外来人员子女选拔和培养、经济欠发达地区运动训练状况、学校体育运动练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长三角体育圈”竞技体育一体化趋势;制度层面的趋同、都市连绵带的形成和训练、比赛层面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提出,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这些基本理念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等,都要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江泽民建党80周年讲话所阐述的“三个代表”理论及其它关于对体育方面的讲话和指示的学习,联系到党和国家对体育的现行政策,认为我国体育(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之所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体育大国,这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和国家对体育的关怀以及务实的体育政策是分不开的,通过分析和回顾,展望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体育的关怀和重视。认为这是江泽民体育思想形成、发展、延续的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9.
对"体育"的认识不取决于我们是否有完整的概念,事实上,教科书上已经有了很多权威的体育概念,有的甚至已经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篮本”课程观的剖析,认为传统体育课程观应向体育“文本”课程观转向,并对以体育“文本”课程观为指导的体育教学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1.
长时间以来我国体育界对学校体育的作用和目标存在着很大争议。有名学以“吃饭”为例,详细地阐述了“吃饭”的功能和目标,并引申到体育,引起了体育界的较大反响。在该问题上作从另一角度谈了“吃饭”与体育目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部分优秀运动员近年来在公众场合所表现出来的体育礼仪素养方面缺失的现象,运用"蝴蝶效应"理论,阐述了运动员体育礼仪"蝴蝶效应"及"正效应"和"负效应"现象;分析了我国运动员在体育礼仪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运动员体育礼仪教育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体教结合"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0  
在回顾“体教结合”10余年发展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的视野审视“体教结合”。认为:“体教结合”是时代的产物,也有阶段性的特征;只有加强学校体育,才能保证“体教结合”长远的发展。提出“体教结合”是现阶段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树立科学的大教育观、使体育成为教育的内核,校领导要在“体教结合”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打破行政壁垒、形成行政合力等理念。  相似文献   

14.
魏晓燕  庞元宁  吉斌 《体育学刊》2003,10(3):131-133
尝试将科学的“范式“结构分层方法引入现代体育课程理论,对体育课程理论体系的三层次结构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5.
拜读了《体育教学》2005年第四期裴东光老师的《我对快乐体育的理解》一文,不禁感慨万分。其实我想说:1500米,90%的学生不能在10分钟内跑完,应该不是一件很意外的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作为一名基层的体育教师,每年都会目睹体育考试中学生跑完800米(女)和1500米(男)时那一张张痛苦扭曲的脸。每到此时,我总会深深地自责:体育课上学生干什么了?课堂上体育教师都干什么了?新课程标准下的快乐体育是这个样子的吗?这就是快乐体育带来的结果吗?一、关于快乐体育之一:快乐体育指的是从终身体育与个性和谐发展需要出发,把体育…  相似文献   

16.
对土家族民间体育文化瑰宝--"毛古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继国 《辽宁体育科技》2004,26(4):67-67,75
采用实地考察、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土家族民间体育文化“毛古斯”的起源、主要内容、音乐特点与舞蹈风格进行了整理分析,并对“毛古斯’’体育文化功能价值的变迁过程及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论:“毛古斯”是一个独具风格、积淀丰富,且一直保留在民间的体育文化景观。由于其经历了由娱神价值向娱乐价值的变迁,由教育价值、传授谋生本领向精神陶冶方面发展两个阶段,使其体育文化特征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7.
"健康第一"思想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关系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运用“健康第一”的思想审视目前普通高校进行的体育课程改革,存在重“快乐体育”轻“健身体育”,重“身体练习”轻“能力培养”,重“竞技标准”轻“生理指标”的问题,提出采用“认知理论”“三自理论”“效标参考标准理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浅析"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安盛  欧英书  黄蓓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4):493-494,496
转变观念,改进体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教育所提出的更高要求。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束缚了体育教师本身陷入规定的、条框式的教学模式之中,严重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造成学生目前出现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局而。现代体育教学是多元化的趋势方向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把教学的主体转向学生,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锻炼能力的体育教学方法,而运用现代体育教学模式——快乐体育,是实现和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张立和 《辽宁体育科技》2005,27(3):25-25,29
认真、全面地分析了体育文化的内涵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体育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价值。并提出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大力推进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以期为我国体育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陈平  李豪 《浙江体育科学》2009,31(6):80-82,113
运用网络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112所“211工程”高校体育网站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11工程”高校体育网站建设存在对体育网站建设的认识不足,知识内容更新表现延迟性;缺乏专业的网络信息雏护人员;网站建设功能片面性问题突出,自身定位较窄,缺乏吸引力,无法做到及时地反馈以及不能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检查、自学。鉴于此,建议从转变观念,加深认识;丰富网站内容,提高受关注程度;培养高素质体育信息管理人才等方面入手,推进“211工程”高校体育网站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