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初步了解教材的内容;可以利用旧知解决自己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发现教材中通过自学仍未能理解的一些新知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听课,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抓好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好途径。但学生的预习必须是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的预习。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先出示预习提纲:(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怎样的?(2)如何进行通分?(3)怎样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点是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预习思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旧知来解决新知,促使知识内化,实现认知结构重组。  相似文献   

2.
孙莹 《华章》2011,(24)
面对文言文教学给学生造成的学习"苦难",让教师们感到"痛心".根据自己教学经历总结了一套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解决之前教师乏味的文言文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的预习使其了解当堂重难点,预习新知,当堂理解,感受新知,夯实旧知.并且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化学生的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掌握并积累,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令学生学以致用,并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课前预习指导学生如何将预习落到实处.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句读能力以及理解文本能力.通过积累的过程掌握必要的知识,培养用已知知识解决未知问题得能力.勤奋的练习使文言文的学习做到勤能补拙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课前预习是听课之前主动了解将要学习内容,为听课做准备。它能使学生发现旧知中的薄弱环节和新知中的疑难问题,而带着疑问去听课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预习对于高年级或已有经验的学生来说并不难,他们知道预习该干什么。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有点难度,需要教师对其不断进行培养。为了达到预习的目的,帮助学生形成预习的经验,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帮助,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  相似文献   

4.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入门阶段。小学时打好基础,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乃至终身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学法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要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环。教师在学习新课前要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如会读生字、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等。对于不好理解的课文,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预习题,这样讲授新课时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学生也能学得轻松。所以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二要学会听课。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听课的好坏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有一个与课堂教学拥有同样举足轻重,而且更加广阔的学习天地,那就是课前预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文章内容,以便教师更好地导入新课,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在预习当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预习技巧,提高预习质量;通过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要使课前预习收到实效,老师的指导方法应该是简易、实用、有趣、有效。  相似文献   

6.
预习环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至关重要。学生提前做好预习环节对学生的课堂听课效果以及课后的知识掌握情况至关重要。预习可以让学生对新课涉及的知识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提前标记出自己的疑点与学习难点。这样,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去听课,听课效率自然会提高。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为中心话题,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预习指导》是根据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编写的,供中、高年级学生预习使用。目的在于加强教学中的预习指导,使预习工作正常化、规范化,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和预习的良好习惯。为了便于教师指导学生用好这份《预习指导》,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分清预习与练习的不同之处,引起学生探索兴趣 预习,是学生预先自学教师尚未讲授的新课内容。它与课后巩固性的练习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学生运用旧知自学新知的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学能力较差,这种探索有一定的限度,因此指导学生预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自学课文,一方面又不要把预习当作练习,硬性规定学生完成。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对学生确已搞懂的问题,可以免去。这样,学生对预习内容有选择的余地,更有利于他们把精力用在抓预习的主要问题、主要矛盾上,引起他们探索的兴趣,使旧知与新知产生迁移,起到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课前预习是常规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新课的补充与延伸.通过预习,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前有了认识,能更好地学习新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对于数学课前预习,很多学生总是敷衍了事,随便看一下,或甚至不看.针对这一情况,采用书面测验法和访谈法相结合,对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试图针对中年级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现状进行分析,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前预习效果和作用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朱方 《教师》2015,(15)
预习是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第一个环节,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对新课学习有一定的目的性,满足了其渴望成功的欲望,从而为他们接下来有的放矢地听课学习做好准备.预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在预习中培养自学习惯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为“预习—听课—完成作业—复习”四个环节。自学往往开始于预习。预习是自学的前奏 ,它包含着用已有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 ,并在认识中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及区别。学生通过新课的预习 ,能提高听课效率、增强知识的同化与迁移能力。坚持长期的预习实践能提高学生阅读速度 ,优化认知结构 ,容易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但多数学生的课前预习始于教师的“启动” ,引导、督促与激励是形成自学习惯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 ,对学生的预习提出要求和任务。…  相似文献   

11.
预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前预先独立地学习有关材料,为课堂学习做准备.预习具有很强的目标性.预习可以使学习目的明确,目标清晰.通过预习,学生初步了解要学习的新课内容,对新课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内容自己已经明白,哪些内容自己还不懂,学习方向明确,重点突出,听课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2.
课前预习是常规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新课的补充与延伸。通过预习,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前有了认识,能更好地学习新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对于数学课前预习,很多学生总是敷衍了事,随便看一下,或甚至不看。针对这一情况,采用书面测验法和访谈法相结合,对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试图针对中年级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现状进行分析,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前预习效果和作用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而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养成其课前预习的习惯,正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初步地理解新课内容,了解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并检阅自己哪里懂了、哪里还有疑问,这样带着疑问去听课,不仅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也会促使教师更加深入地预设课堂.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虽然也会在作业环节布置预习任务,却没有将预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就导致学生们在预习过程中感到茫然,他们往往敷衍了事地读一两遍就算了事,导致课前预习起不到任何效果.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14.
新旧课程理念对新课导入情境的设计有不同的解读.在传统的课程理念下,新课的导入也就是在教师主导下,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方式来进行.在新课程理念下,新课的导入则是通过教师设法营造新知识、新问题产生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新的问题.新课导入的方法有生活情境导入法、问题情境导入法和生活、问题情境导入法.  相似文献   

15.
新旧课程理念对新课导入情境的设计有不同的解读.在传统的课程理念下,新课的导入也就是在教师主导下,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方式来进行.在新课程理念下,新课的导入则是通过教师设法营造新知识、新问题产生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新的问题.新课导入的方法有生活情境导入法,问题情境导入法和生活、问题情境导入法.  相似文献   

16.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同化的过程,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如果没有旧知作基础,学生学习新知就无从谈起.在讲新课时,导入的方法很多,但它一般上接"基本训练",下延"新知讲授",无疑要起"承旧启新"的"桥梁"作用;也就是说,组织导入新课必须要考虑怎样以旧引新、推陈出新,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知识准备."以旧引新,推陈出新"往往容易使人误认为导入新课就是罗列一下与新知学习相关的旧知;其实不然,因为认知结构中有无可利用的旧知是问题的一方面,旧知是否已进入准备接受新知的状态是问题的另一方面.所以,导入新课要取得理想效果,就应致力于显露、突出旧知中蕴含着新知内核,设法使它"活"起来,对新知充满着强烈的吸附性、摄取性,增添同化新知的活力;而不应不管旧知和新知间切合性、交融性到底如何,仅简单地呈现新知.  相似文献   

17.
课文预习是学生对教师尚未讲授的知识内容独立学习的活动过程,即学生运用旧知自学新知的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教师要设计好预习内容,明确预习要求,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保证预习时间,检查预习情况,注重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步入新的学年 ,化学作为一门新开课程摆在了同学们的面前 .教科书中五颜六色的插图和绚丽多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吸引着每一位同学 ,也使同学们对学好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新课呢 ?已有的经验表明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是提高化学学习效率的关键 .在学习过程的五个环节 (即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 )中 ,预习是基础 ,是提高化学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 .预习一般可分为三种 :课前预习 指在上课之前自己独立学习老师要讲的新知识 ;阶段预习 指预习下一阶段学习的内容 ,范围往往是一个单元、一章或几章 ;学期预习 指开…  相似文献   

19.
题组教学法以“问题”为载体,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题组,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题组的主要组成是: 1、诊断题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和奥苏伯尔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构成和重新组织。这就是说,旧知是产生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发展或重新组合。对于与新知相关联的旧知,教师必须在传授新课前诊断“学生是否遗忘、是否有知识欠账”。诊断题组的作用是,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传授新知扫清障碍,为学生思维提供材料,为新知的结成提供要素。  相似文献   

20.
<正>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有效的预习能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课堂听讲效率。在听课和调研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师更多地把时间用在了对课文内容的讲授,以及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反馈和练习上,往往忽视了学生对新课的有效预习。一、指导学生掌握预习方法预习过程是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过程,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的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