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些矛盾,主要表现为:教材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学生主体参与与接受式教学方法的矛盾;考试形式单一与客观评价学生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是关键,改进教学方法是重点,教学与现实“接轨”是必然要求,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是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胡星林 《语文知识》2001,(10):27-29
“多少”是一个常见的偏义复词。有时表“多”,有时表“少”,但“多少”究竟是“多”还是“少”,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作为偏义复词的“多少”,其形成和发展有一个有趣的过程。先秦汉语中,“多”“少”尚未凝固成词,都有实义,表多寡或数量的大小。例如:《管子-七法》:“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多少也,谓之计数。”《韩非子·五蠹》:“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故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呼唤高效课堂的产生以及师生关系的重建。本论文聚焦英语教学中“师(教)”与“生(学)”这对矛盾,重新解读新课程理论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多”与“少”的辩证关系,从而促进新课改下的中学英语高效课堂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要正确解答“比多比少”及“倍数关系”应用题,就必须克服“见多就加,见少就减”及见倍数就乘的思维定势。如:果园里有桃数48棵,杏树比桃树少12棵,杏数有多少棵?首先找出相比较的两种数量,并找出“比多”还是“比少”;正确找出大数和小数。最后看问题:是求大数还是求小数。已知大数求小数,用减法计算;已知小数求大数,用加法计算。上题的关键句是:“杏数比桃树少”,即杏树少(小数),桃树多(大数),而且桃树(大数)是已知的数(48棵),否数(小数)是要求的数,求小数就用减法计算。?他探杏树桃树果园里有桃树48棵,比少…  相似文献   

5.
师专“两课”教学要处理好几个矛盾和关系;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两课”必修与兴趣不高的矛盾,学习与考试的矛盾;厚与薄的关系,学习内容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关系,课堂学习与关心时事政治的关系,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原理与体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在戏曲、曲艺音乐中,“腔多字少”和“字多腔少”即是两种常见的、各有特色的谱腔形式和外延宽泛的美学概念。戏曲、曲艺称念白(说)以外的人声歌唱部份为唱腔。它既是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体,又是人物性格刻画、情感抒发、戏剧矛盾展开、高潮形成及整体音乐布局的重要手段。唱腔中歌词秫“字”旋律称“腔”。“腔多字少”即旋律多唱词少;指句幅(艺人称“尺寸”)宽而字位稀疏的乐句或乐段。戏曲及民歌中的“拖腔”可为其中典型体  相似文献   

7.
复习,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毕业班的总复习更是如此.内容多而时间少是复习中一个突出的矛盾.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解决这个矛盾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在“精”字上下功夫.讲要讲得“精”,练也要练得“精”,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中,“多”与“少”是一对使用频率很高的反义词,两者在句法结构上具有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主要体现在:“多”与“少”作状语的不对称;“多”/“少”作定语的不对称;“多”/“少”作谓语的不对称;“多”/“少”作补语的不对称;“多”/“少”作中心语的不对称.  相似文献   

9.
“少而精”,是正确处理教学中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数量与质量关系的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教学原则。也是现代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少”与“精”是对立的统一,“精”是矛盾的主导方面,“少”是为了“精”,“精”又要以“少”为条件。没有“少”就很难做到“精”;没有“精”就丧失了“少”的价值。即“少”而又“精”,实质上就是既控制和确定了数量,  相似文献   

10.
纪丹 《电大理工》2009,(2):53-54
针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探讨了多媒体辅助“电工与电子技术”课堂教学在解决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解释抽象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对“少”、“精”、“活”原则的认识一“、多”与“少”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着“两多”,一是课堂讲得多,二是课后练习多。教师想让学生多学一点知识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如果教师把知识讲得过细过繁,一节课下来,学生来不及思考和消化,势必造成所学甚多而所得甚微的结果。要使少转化为多,应做到适时点拨。要落实“少”,教师的活动就要相应的减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练习,通过自己主动积极的探索,能动地掌握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智慧和能力。二“、粗”与“精”“粗”指的是粗枝大…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我总是沉浸在“吃”的渴望中。父亲见我嘴馋,常常对我说“少吃多滋味、多吃少滋味”的道理,懵懂的我隐约感到这仅是父亲对生活无奈的自我慰藉罢了。长大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吃”的丰富了,肠胃负担加重,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增多,使人有时感到“吃”是一种压力、一种负担。有人戏言,过去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如今是“饿汉不知饱汉难”。时隔多年,总能勾起我对往事的深刻记忆,“少吃”与“多吃”的话语仿佛言犹在耳。“少吃”与“多吃”看似一般的生活的感受,其实也蕴涵着一定的哲理,一“少”一“多”,其中蕴藏着无…  相似文献   

13.
“后进生”在数学学习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如下矛盾:1.知识与能力的矛盾。知识不足、概念不清就无法思考,而掌握知识又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后进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缺陷相互作用,因而提高起来极为困难。2.重复与兴趣的矛盾。“后进生”对数学概念和方法的掌握需要多次反复,而简单的重复容易产生厌倦心理。3.差异与统一的矛盾。“后进生”多的班级学生之间的层次多、差异大,如何做到在同一课堂上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去调动各层次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他们都学有所得,确非易事。为了缓解这些矛盾,我们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变式”  相似文献   

14.
“概论”课专题式教学是实施“卓越计划”背景下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能够解决以下四对矛盾:课时少和内容多的矛盾;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和课程的时代性、实效性的矛盾;课程内容的多学科性、广泛性和师资专业性的冲突;课程内容强调系统性、完整性而专业针对性不足的矛盾。专题式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专题之间相互衔接,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专题内容设置要有专业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孙双金老师的《语文教学艺术》一书中提到:他发觉语文课上多了三“气”,少了三“气”。一多“死气”课堂上死气沉沉,气氛沉闷,教师教得紧张急躁,学生学得沉闷枯燥;二多“呆气”,学生原本闪闪发亮的Ⅱ艮睛黯然失色,脸上充满迷惑不解的神色;三多“暮气”,十岁左右的少年儿童,本该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可课堂上的学生一个个像小老头似的,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少了哪三种“气”呢?一少“生气”,课堂上很少见学生生气勃勃,神采飞扬,生动活泼的场景;二少“灵气”,很少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眼睛闪闪发亮,充满灵气;三少“朝气”,儿童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本该朝气蓬勃,生龙活虎,但课堂上很少见到这样的情景了。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参加过一些公开课,与孙老师有同感。改变这种现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教和学不是一对矛盾,教是为了学,因此学是教的目的,是教的核心。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实践“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调整教与学的关系使得教学本源开始回归。“以学定教”就是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当然也包含有按照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之意。因此,它的核心词是学生和学习。  相似文献   

17.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育的基石,已有的识字教学方法、经验都期望能解决识字与阅读的矛盾。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化了识字教学要求,提倡“多认少写”策略,目的在于提高识字效率,使学生尽可能早地进入阅读阶段。课改以来,有关识字和写字教学体系的确立、识字量的确定等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科学的论证和采取相应的对策。一、“多认少写”的含义1.“多认少写”策略的提出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简化识字的教学要求为“认识”和“会写”两种。“认识”汉字,要求能读准…  相似文献   

18.
低年级学生在练习了一定量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后,由于思维定势的干扰,以为“多”就加“少”就减,以后学习逆叙述题时,就容易混淆,发生错误。为了防止见“多”就加见“少”就减,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抓训练,理清基本数量关系教学“比多(少)”应用题,首先要让学生搞清“同样多”、“多”、“少”这些概念都是比较而言的,关键在于谁与谁比,谁多谁少,掌握其基本数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是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目的.方法是通过构建“原理课”“3×3”交叉立体教学模式,具体包括构建“研究、互动与实践”三位一体的总体教学模式、构建“问卷调查、因材施教与情景虚拟”三位一体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师师互动”三位一体的互动型教学模式、构建“课内实践、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型教学模式和构建“学生评教、教师互评与督导评教”三位一体的教学评价模式.结论与结果是通过教学改革可以解决相同教学内容与不同教学对象之间的矛盾、理论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之间的矛盾、教学内容多与授课时间少之间的矛盾、理论性强与实用性差之间的矛盾以及“知”与“行”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正>转眼新教材在浙江省实行已有一年多,广大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遇到了各种新问题、新困境,尤其是“内容多课时少”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仍十分突出,更有一线教师直言:“教学内容多,课时少,根本上不完”,“一些老师们已经开始划书”。[1]如此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不仅打击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更严重背离了教育改革的“初心”,无益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