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要让他们乐于学习,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在音乐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根本目的,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可表现因素,创设审美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和思考,不断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试论音乐教育中的情境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音乐教师要发挥积极引导作用,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可表现因素,创设审美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和思维,在对音乐的感受和欣赏、表现和创造中陶冶高尚情操,提高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因此,音乐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从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既需要学生的自主体验,又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手段的辅助.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把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想象联系起来,在音乐学习中享受音乐美.  相似文献   

4.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是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为此,我尝试着在音乐教学中合理运用多种教育资源.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是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为此,我尝试着在音乐教学中合理运用多种教育资源.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由此,音乐课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逐步形成以培养学生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音乐技能、技巧、会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及表现和创造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一切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在歌曲教学中使学生感受美,在雅曲欣赏中使学生认识美,在唱游活动中使学生体验美,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表现美,在多媒体教学中使学生创造美。让他们从小会欣赏音乐、懂得音乐、理解音乐,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愿每个音乐教师都能拿起音乐游戏这把"金钥匙",在音乐教学中放飞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感受美、欣赏美、学习美、创造美、表现美、懂得美!  相似文献   

10.
毕静 《考试周刊》2016,(12):183
教师在上音乐课时要认真分析音乐要素在描绘形象中所起的作用,让学生听懂音乐,在音乐中感受美、想象美、创造美。通过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引导学生领会、体验、感受、想象,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积聚灵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经历音乐实践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呢?教师应渗透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创设多元化的课堂情境,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切实构建多元化小学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12.
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我们单纯地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上,那么,学生的音乐创造必定是有限的。音乐教学要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体验,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进行音乐的创造。因为创新不是空穴来风,它是根据个人的经验而进行的。对于中学生来讲,他们对音乐的联想与想象,不仅需要借助歌曲的歌词、乐曲的标题、故事情节等等,更需要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所以,在音乐创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音乐表现内容,创设特定的场景,使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音乐表现内容联系起来,激发联想与想象,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个性和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其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美妙的音乐可以和谐人的心灵并启迪心智,从而激励人们创造多彩的人生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革音乐教学方法,有意识地渗透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在对美的音符、美的旋律、美的歌词的感悟中,充实学生的审美底蕴,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能真正地感受与鉴赏、理解与感悟、表现与创造音乐之美,让音乐课堂唱响最美的旋律.  相似文献   

14.
本案例简要阐述了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思想的指引下,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对于音乐美的感受、欣赏、想象和创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操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对加速教育现代化、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媒体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信息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多媒体的合理使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更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谈高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无想象绝无创造。音乐与想象密不可分,音乐欣赏教学对想象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透过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要素去领略音乐的情绪美、意境美,产生各种联想与想象,就可找到一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之路。  相似文献   

17.
陈美华 《江西教育》2022,(20):85-86
音乐的“具身认知”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基本样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感知、记忆、思考、想象,从而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感受与体验,促进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立美”和“创美”;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音乐学科的特质,将音乐学科的特质与学生的音乐认知心理链接起来,让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形成对音乐情感的领悟。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自然要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贯穿一个"趣"字,让学生在"趣"中主动参与学习音乐,并在此过程中去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满足他们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音乐审美能力,是指学生在对音乐的感受、鉴赏、创造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对美的认识和发现的能力.音乐教育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除了向学生传授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围绕音乐作品,对音乐的主题、音乐的题材、体裁、风格、音乐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学习体验,挖掘音乐美的表现内涵,培养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评价能力等,通过多种审美体验,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赵炳燕 《儿童音乐》2016,(11):64-65
近年来,音乐课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音乐教育之所以重要,源于它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气质,还能提高学生的修养,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音乐本身是一门艺术,如何让学生接受这门艺术,并激发他们想学的兴趣则是艺术的艺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氛围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