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初步形成统计意识。2.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能与同伴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3.
邱燕 《福建教育》2008,(2):40-41
一、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本单元仍然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方法收集、加工信息,进一步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收集整理数据。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94-95页.教材分析: 统计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初步接触到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经验,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木节课所教学的"统计"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和排列;在比较、分类、排列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为以后学习复式统计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教材依据: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产生统计的需求,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初步体会统计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3.在观察、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  相似文献   

6.
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原统编教材采用的是集中编排.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则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一是充实了数据整理的内容,把平均数列人统计初步知识内;二是把统计初步知识的内容分散安排在中、高年级的三个学年中进行教学.这样既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又加强了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理解、掌握,提高了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简单的统计(一)”是学生在第八册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求平均数两部分.  相似文献   

7.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过程。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回答简单的统计问题。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 ~ 2页。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的科学方法,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2.发展性目标: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比较、讨论、尝试、实践,自己探索、发现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向学生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3.创造性目标: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完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创新精神。教学重点:1.学会用画“正”字方法收集数据。2.在教学中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媒体:…  相似文献   

9.
统计     
禄丰县城南小学宋云俊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感知统计的必要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2.让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经历数据的收集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92~93页。目标预设: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理解并填写简单的统计表,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2.在统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记录方法收集数据,体会合作带来的乐趣。教学难点:利用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具准备:自制课件,作业纸若干。教学设想: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简单的分类整理,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1.
课前思考:本节课教学的"统计"是"统计与概率"领域里第一学段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对该学段的目标定位是"有所体验,初步感受"。本课教学主要想践行这一理念,尝试运用体验性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那么,怎样让学生亲历体验"统计"的过程呢?我进行了认真的备课。一、与学生对话"统计与概率"是《数学课程标准》四大学习内容之一,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  相似文献   

12.
本节课以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的相关内容为蓝本。教材以调查学生最喜欢吃的水果和商品统计为背景 ,引出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 ,使学生初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 ,直观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教学重点是在实践活动中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初步感悟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建立统计观念。教学难点是初步感受小样本预测的不确定性。一、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田庆  陈喻 《贵州教育》2010,(13):34-36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4页例题,第9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初步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目标】1.通过系列化活动,让学生在收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及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能用个性化的方式描述数据,且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2.引导学生在现实活动中调查和收集数据,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中需要统计,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意识。3.使学生在系列化的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活动的效应,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年级:小学四年级科目:数学[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2.在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能力,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思维方法。3.通过统计机动车流量情况,诱导学生产生小组合作的欲望,从中感悟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4.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使学生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培育学生的信息观念。[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导语:前不久,国际奥委会评估团来到北京,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请同学们听一听他们说了…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经历与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观察、分析、实践、合作等能力及探索的精神,初步形成统计的意识. 4.通过调查、探究和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品尝到成功,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98~9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实验、测量、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实际应用价值,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意识。2.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积累一些简单的统计活动经验,获得自主参与数学活动、自觉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你能跳多远》是结合二年级(下册)统计单元的教学而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经验,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用画"√"的方法记录简单随机事件中的数据,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方块统计图。在本单元前两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会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并且能自主选择分类标准。这一实践活动主要让学生经历实际测量,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与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实际价值。两篇教学设计,都能紧扣课程标淮对该教学内容的要求,把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放在教学的首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2.在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能力,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思维方法。3.通过统计机动车流量情况,诱导学生产生小组合作的欲望,从中感悟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4.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使学生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培育学生的信息观念。[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导语:前不久,国际奥委会评估团来到北京,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请同学们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放录音:我是新华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