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教育科学日益繁荣,新学科迅速崛起、尤其人类对自身研究日益深入和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人们强烈地感到,应当有一门把人类生物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上的新学科,来致力于从生物原理方面发掘人类潜能.这门学科就是教育生物学.本文仅就教育生物学创建的一些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生命科学是研究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所有生物的演化、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等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现象本质,以及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物学是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学科.生物学从其诞生时就显示出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近代科学的兴起,特别是生物近化理论的诞生,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学的进展。本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又将化学、物理学等的新成就应用于生物学的研究,一些边缘学科纷纷出现,人类对生命现象的认识空前深化,生物工程已成为当代科技革命的重要领域之一。(1)哈维(W.Harvey,1578——1657年)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近代血液循环理论的奠基者.1628年,他发表了《动物心血运动的解剖研究》,提出了“血液受心脏推动,沿动脉流入全身,再沿静脉流回心脏”的理论,从而否定了古罗  相似文献   

4.
如何认识生物学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安徽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张青棋我们知道,生物学规律对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都是适用的。那么,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种,是否也遵从生物学规律,或者说,在一般生物界普遍起作用的生物学规律是否能够不加限制地推广运用到人类社会,这一问题其...  相似文献   

5.
生物本体论一直随着心理学的发展而发展.前科学时代的本体论研究,人们只是零散地、分裂地对心理的器官,本质等问题进行生物学的探索,而未形成系统的,有科学根据的实证研究;科学心理学时期的生物本体论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呈现出各种流派;后现代的生物本体论研究,研究目标集中在人类社会行为形式的生物学基础上,通过对这个基础的研究来阐明人类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几年来,我们从观察、实验入手,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深入自然,接触实际,探索问题。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同时,通过观察和实验,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研究生物的能力,从而进一步认识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物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所以,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了解生物学知识在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完善生物理论体系、提高解题技巧,并且具有实践能力、生物意识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8.
操明权 《新高考》2007,(4):45-51
“生物的变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生物的进化”专题是每年高考重点考查内容之一,尤其是有关生物变异的原理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重要知识点归类及复习策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知识和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生物专业师范生是未来的生物教师,是普及生物学知识重要的参与者,对其进行科普能力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施教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服务社会.因此高师院校要根据时代需求,在课堂教学、科研、课外活动等多方面对学生科普能力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0.
正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也是高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江苏高考政策,许多学生对生物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教学质量较低。那么,该如何改变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呢?一、要充分认识到生物学的重要性生物学是一门现代自然科学,主要用于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发生以及发展的规律。生物学是其他一些领域,如医学、农业、环境保护及治理等方面研究的理论基础。从本质上来说,人类本身就是一种生物。因此,了解生物、  相似文献   

11.
冯艳青 《考试周刊》2012,(21):136-137
在人类21世纪的今天,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已经发展成多学科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比尔.盖茨说:"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可见,生物是一门非常有前景的学科。但在初中阶段,生物不是中考科目,学生和家长们普遍不太重视,视其为"副科",造成不少学生轻视生物学习,甚至把生物课看成负担。  相似文献   

12.
正生物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命和自然现象的科学,又是一门应用于人类和自然的科学,在生物教学中,把自然生活现象引入生物课堂,用生物学知识解读自然生活现象,让生物课走近学生生活,不但能够密切生物学与人类生活、自然现象的关系,而且能从学生比较熟知的现象和背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生活、实践生活的机  相似文献   

13.
思考之一:教学内容要突出“新颖、及时、实用”的特色 有人预言21世纪的教育是生存教育,生物教学也不例外,因此要把最需要、最有用的知识反映到课堂上和教材里,使生物教学始终跟踪最前沿的科技新潮。例如:从生态系统的提出、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圈2号的实验到人类移居太空的计划;讲到环境保护就要介绍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主题及有关文章,说明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使学生们认识到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生物学是密切联系实际的学科。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差别较大,教师应根据本地实际经常举办一些有关“生物学”的讲座,编一些生物学的乡土  相似文献   

14.
一、现状生物学,这个与人类息息相关的重要学科在高考中消失了,意味着中学生物学教学遭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通过调查发现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下:1、教师流动造成人才浪费“3 2”高考方案取消生物后,中学高中阶段理科实际周课如下表,总课时之比为,物理:化学:生物=11.:9.3:1  相似文献   

15.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物体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代表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前沿,它与人类社会的联系比其他任何科学却显得更加紧密.现代大学生,无论是生物学专业,还是非生物学专业,都不能没有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因此,许多名牌大学都将生物基础课列为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16.
任何学科的创立与发展,都是以一定的思想方法为基础,生命科学也不例外.形成系统的生物学科思想,掌握正确的生物学科思想方法,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有效方法.掌握了正确的生物学思想方法,就可以帮助我们更迅速、更系统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生物学原理,更灵活地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任何一道生物试题均渗透着一定的生物学科思想,希望同学们能从生物学科思想的层次,解读生物试题中的生物学知识和原理,从而快速、准确地解答生物试题.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科学,是工农、牧、林、渔、医学等学科的基础,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从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来看,它始终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及科学实验是分不开的.因此,中等教育中,生物科教学尤其重要.但是,自从高考中取消生物学科后,学生普遍存在着不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有的甚至在上生物课时聚精会神地看其它科目的书籍或是把生物课当作闭目养神的休息课.给生物课的教学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在高考中不作为考试科目的新情况下,如何上好生物课,这是多年以来,不少生物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笔者在生物教学中对如何上好生物课进行了反复地尝试摸索,运用了不少理论上认同和同行首肯的生物教学法,但其效果始终不很明显,学生感觉生物课仍然枯燥无味,兴趣不浓,因此学习自觉性、积极性不高.无疑,生物课教学的关键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使学生喜爱生物课,并把上好一堂生物当作一次最佳享受,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奥赛系列《2 0 0 0、2 0 0 1全国生物奥赛联赛试题及答案》随购书免费索取。①《普通生物学》高教版陈阅增 35元 (已含书价 15 %邮费下全同 )②《普通生态学》高教版孙儒泳 19.2元③《进化论教程》高教版李难 15 .8元④《新编生物奥赛基础知识及素质教育》京科文版 (高中册 )赵欣如 2 4 .2元 (初中册 )曹保义 14.4元⑤《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教程》湖南师大版彭澄亚 13.2元⑥《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教程》湖南师在版尹长民 2 8.8元⑦《生物学奥林匹克》南京大学版汪忠 32 .2元⑧《新编生物奥赛指导》南京师大版刘植义 (高中册 ) ) 2 3元 (初中册 ) 1…  相似文献   

19.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虽低,但在生物学、地球物理学方面的作用极为显著。生物和人类的活动造成二氧化碳的不断变化、转换和平衡,而生物和人类则在此过程中赖以生存。  相似文献   

20.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具有直接和间接价值 ,其重要性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普遍重视。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对发展经济、富民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与生物多样性的联系尤为紧密 ,生物学教师应结合我国和学生身边的生物多样性的实际 ,在传授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采取有效措施。1 通报生物多样性的有关信息 ,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在过去的两亿年中 ,地球上每 2 7年有一种植物消失 ,每 10 0年就有 90多种动物灭绝。而由于频繁的人类活动 ,现在的灭绝速度是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