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教材中的“资料卡片”原本是为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材内容而设定的一个知识板块,对这个资料卡片许多教师不知该如何处理。本人认为,教师只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坚持”就能正确发挥资料卡片的巨大辅助作用。具体来说,就是以这节课的核心内容为中心,坚持站在资料卡片的背景立场上去解读材料,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去解读材料。  相似文献   

2.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问题.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对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在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  相似文献   

3.
会不会摘阅读卡片,能不能用阅读卡片,这是衡量学生自学能力高下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一条途径.我校教师,指导学生做文摘卡,已坚持六年多了.它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为一种自学方式,已在有效地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方面略见端倪;通过多年实践,教师们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这一工作首先从学校语文组开始.每当一届学生进校,语文教师就着意对他们进行"文摘"的目的性教育和"摘卡"的技术性指导.当学生懂得在书的学海中跋涉时,一定要求其"博大精深",而做阅读卡片正是汲取书中宝贵的知识、经验,"养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出现了"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知识链接"、"史学争鸣"等"边角史料",这些内容对教材主要部分进行了补充.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这些"边角史料"并没有发挥其最佳效果,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我们的教师在面对"资料卡片"和"知识链接"时,没有对两者进行区分,笼统地给学生讲述或诵读,使学生对于这两者没有清晰的认知,分不清主次,不能很好地利用教材学习历史.在笔者看来,这两者无论是从"侧重点"还是使用过程来讲都有很大的不同,下面就简单地谈谈对这两者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5.
有问有答     
屏南县某教师问: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2页例2:“用7、3、9(数字卡片)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在操作时,学生认为卡片9可以倒过来,看做卡片6,该怎么处理?  相似文献   

6.
一、适用卡片与数位袋读数。教师先做一只数位装(如图)及20张数字卡片《卡片大小随数位袋大小而定),卡片上分别写0~9十个数字,每个数字写两张。引导学生作读数练习时,教师可边插卡片边提问:①十位上是几?表示几个  相似文献   

7.
在“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法“中,学生在完成交际任务时,会碰到生词.遇到这种情况处理的方法.可分为三个阶段:任务前阶段、任务中阶段和任务后阶段.学习者能在没有教师帮助的情况下,理解、掌握生词并使用它们来完成交际任务.  相似文献   

8.
"玩"中学     
在教学"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时.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准备一个玻璃珠(代替小数点)和写有2、1、5的数字卡片各1张.写"0"的卡片四张.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观察和发现规律.力图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知识在于积累。制作资料卡片是积累知识的一种方法。我自担任高二毕业班的语文课以来,就帮助学生用制作资料卡片的方法,整理、归纳所学的知识以及积累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两年时间制作卡片1,600余张。我们制作的卡片分两种类型:一是专题卡片。即以—个课题为中心,搜集与之有关的资料。如在学习文言文的虚词及句法时,组织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搜集例句,制成卡片,然后梳理、归纳,从而完成这一课题的教学。二是综合卡片。其类别又有三种:索引卡片,只需记篇名、作者及出处;摘要卡片,摘记文章主要内容、精采段落或新颖观点以及名言佳句等;提要卡片,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等。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的历史课堂中,学生喜欢历史课的并不多.那么,怎样使历史课给学生带来影响和震撼呢? 教育界有一种看法,三流的教师教知识,二流的教师教方法,一流的教师"教"思想.所以,如果教师的历史教学思想十分浅薄,或那些较好的历史教学思想还处于朦胧状态,要想把历史课上得有滋有味,给学生以精神的愉悦,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就勉为其难了.因此,教师要想自己的历史教学拥有智慧,并给学生以享受,就得立志做一流的教师,成办-个"思想者".这就应思考教学是什么?历史及历史学究竟是什么?我们应怎样进行高效的历史教学?只有触及历史教学的底蕴,成为一个思想丰满而深刻的教师,才会使课堂教学放射出智慧的光芒,进发出创新的活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可以设想,一个没有思想或思想贫乏的教师,一个没有个性的教师,怎么能教出(或感染)思想丰富、个性鲜明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过去人们把学校称为"学堂",学堂可理解为学习的场所.从这点上来看,学校是以教学为中心,而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生在学习中应是主人.因此,教学中要相信学生,做到"三不讲":过于简单的且学生能通过看书自学掌握的内容不讲;应该让学生操作实践后才得出结论的内容不讲;能让学生讲的内容教师不讲.  相似文献   

12.
1 “问答式”课堂教学的弊端可喜的是 ,那种以教师为中心 ,完全“灌输性”的、“独白式”的数学课堂教学现象 ,目前已经很难见到了 .但是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又多呈现为一种典型的“问答式” .在它的支配下 ,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 ,学生习惯性地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 .一学生被指名答问时 ,教师有时候还连续地补充追问 .对于学生的回答 ,教师只做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 ,而后自己补充讲解 ,再提下一个问题……这种“问答式”教学 ,表面看去 ,学生似乎在主动学习 ,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去代替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教学观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无条件的服从教师事先安排好的教学环节.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举手,经允许后才可发言.如教师讲到某一环节或某一个问题时,突然有个学生接教师的"话茬",教学安排和教学思路被打乱了,那可是"大逆不道"的,是违犯课堂纪律,学生一般也不敢.  相似文献   

14.
教师以往在探究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教什么",对于"怎样教"只是停留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或者说是如何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对于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或者说"怎样教会学生会学习"考虑的很少.  相似文献   

15.
优秀的教师都能做到以学生的情感、学生的需要、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展开自己的教学活动,及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教师.他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简单总结为"二为"、"三求"、"四步"、"五自",这几个方面恰恰体现着他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教学的内部规律的看重,同时也深刻蕴含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彰显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等语文教学的目标.教师的教学行为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的内部规律为依据,要以学生主体意识的生成为导向,要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为目标,这正是及先生语文教学艺术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6.
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就采用消极的处理方法或进行体罚,学生上课捣乱就向班主任告状,师生矛盾自然会因此而激化.学生内心会对教师这种粗暴的管理方式非常反感,与教师交往合作的愿望因此而降低,教学效果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研究发现,良好的情感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进入最佳状态,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们教师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应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相似文献   

17.
[设计思想] 本设计体现学生意识和语言意识. 笔者所倡导的"非指示性"教学是立足学生的教学,但它又不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无作为的教学,而是在教师中心、学生中心之间截取中点,教师和学生都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而非指示,学生的作用是自主实践而非被指示.两者之间的交互关系是:在学生自主实践前,教师是一个主动的说明者;在学生自主实践时,教师是一个有效的组织者;在学生自主实践后,教师是一个及时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18.
“优点卡”,顾名思义就是写有学生优点的卡片,它是“赏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随时的观察学生,并记录下学生的优点,把它制成精美的卡片发给学生,以此来肯定他们的价值,表扬他们的进步,激励他们成功。同时,教师写在卡片上的一句句亲切的话语表达了对学生的爱,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民主了。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我们在高中班语文课中进行了“卡片教学法”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卡片教学分“卡片阅读”、“卡片课堂教学”、“卡片复习”三种,现分迷于下。回卡片阅读。卡片阅读有利于学生从封闭型向开放型发展。在班上,语文教师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要求每个学生每天背诵一句名言佳语,每人有一本读书笔记本,每学期制作100张卡片,课内外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认真做读书笔记和资料卡片。我们还提倡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流鉴赏资料卡片。因此,学生都积极参加课外阅读,做了不少的读书笔记和资料卡片,学生在总结卡片阅读收获体…  相似文献   

20.
实施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体化"教学包含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一体化"和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两个方面.它不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学生技能技巧的形成规律出发,以职业教育特色为中心,配置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构成的教学模块,由一名教师担任该教学模块的全过程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