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书为友     
我爱读书 ,曾到了“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地步。书是我的良师益友 ,书是我的精神寄托 ,书是我的心灵家园。我爱读书。无论是散文、诗歌、小说 ,还是戏剧 ,都吸引着我 ,诱惑着我。我接触了许多书 :《野草》、《唐诗·宋词三百首》、《安娜·卡列宁娜》、《雷雨》……偶有所得 ,暗自欣喜。常产生“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让我回味无穷 ,受益匪浅。以散文为友 ,我能从中领略出散文的意境之美。《野草》中的一篇文章叫《雪》 ,而散文就像“雪”一样。“在无边的旷野上 ,在凛冽的天宇下 ,闪闪地旋…  相似文献   

2.
读了高孟平同志《“散文重要”有矛盾》一文(《语文教学与研究》八七年第三期)受到了很大启发。原先,我照“教参”观点讲述,也觉得有矛盾,但未加深究。读罢高文,细读课文,对《散文重要》中矛盾的症结有点新的认识。下面谈谈我的粗浅看法。我认为《散文重要》中的“散文”一词,只要避开“教参”上的观点及习惯的看法,给它从新下个定义,一切矛盾都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3.
“书,书,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书,书,我爱你,就像农民爱土地!”这是我最爱唱的一首儿歌。我爱书,简直到了恨不得嫁给书的地步。我五岁时,妈妈就开始给我买好多好多的拼音读物:《卖火柴的小女孩》、《木偶奇遇记》……得到一本有趣的书,我就会心花怒放一整天。听妈妈说,晚上我躺在床上还会自言自语:“书,书,我爱你……”听爸爸说,有时候夜里我还会梦游书房去找书呢。记得有一天晚上,我正趴在地板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书,妈妈叫我吃饭,我竟然没听见;姐姐催我吃饭,我漫不经心地说:“等一会儿吧。”过了很长时间,爸爸见我还没下楼,就冲到我房间里,…  相似文献   

4.
“书中人”     
世界上有所谓的“镜中人”、“克隆人”,而我却是个地地道道“的书中人”。为啥?且听下文分解。我父亲是一位语文教师,在他的耳濡目染之下,我也嗜上了书籍,成了“书痴”。上二年级时,我读了《世界童话选集》,被书中的故事感动了,什么《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七色花》等等故事现在还记忆犹新。我充满着幻想,总想自己快快长大。每次与同学们交谈的时候,我总喜欢学书中小人物的可爱语气,说着与童话有关的话题,后来同学们就习惯性地叫“我童话姐姐”了!三年级时我看完了《三国演义》,我活脱脱地“变成”了诸葛亮”。只要用得着我的时…  相似文献   

5.
我和书     
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我,由于时代的关系,儿时从未享受过“围着阿姨唱啊跳”的幼儿园生活的乐趣。印象中最早与书谋面,还是在上了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时我已九岁。生我时,大人们是否有过“弄璋”之举,我不得而知。若有,我想,我肯定会希望“弄书”的。小学时我已不满足于几册单调的教科书,而将哥哥、姐姐们读过的旧书,统统搜集在一起,拼命地读。因此,在学校中,我俨然成了“才子”,老师常常会对我的回答感到惊奇,就连五年级的大同学也会来向我这二年级的小同学求教。我也早早地啃过《红楼梦》《封神榜》…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由来 “爰书” 一名,在我国古籍中十分罕见。它第一次出现于史籍,是在《史记·酷吏·张汤列传》中。尔后,《汉书·张汤传》亦有之。其他史籍,仍无言及者。因此之故,历代注疏家对《史记》、《汉书》中的“爰书”一词,解释各异,使人不知所云。直到解放前,由于在居延汉简中又出现了若干条有“爰书”字样的简文,于是,又引起了国内外  相似文献   

7.
还书     
星期天吃过早饭,妻子见我从书架上取下一本《青春之歌》,就笑我:“都多大岁数了,怎么又想起看《青春之歌》了?”我说:“我不是要看,而是要把这书给人家还回去。”妻子仍笑着说:“这么老的书了,你还给谁?”我把书打开后,指着扉页上:“赠树人同学:愿你早日成为文学家。同学晓林于1965年7月20日”的字对妻子说:“你看看,我就是要把这书还给这个赠给我的人。”我从懂事起就喜欢看书,但因为家里生活艰难,一直到中学时代,从来也没有买过书。1965年3月的一天,正在初中三年级读书的我向同学晓林借了一本《青春之歌》,并答应只看三天就还回去。可是快…  相似文献   

8.
    
有墨香的纸张,铅印的字体,薄薄厚厚的这便是书;有优美的词句,深沉的思想,长长短短的这便是书;有古人的足迹,未来的畅想,深深浅浅的这便是书。有书相伴的日子总是快乐的,掐指一算,我已度过了近七年的读书生活了。俗话说:“水养人,书养心。”热爱文学的我对书实在是情有独衷。我喜欢倚在书架旁,嗅着金檀木的清香,轻轻拂开一页页的书,陶醉于优美的意境;我更喜欢在阳光充沛的上午漫步于书店,品味那一份智慧赐予的宁静。儿时,翻开猜想的世界,美人鱼的善良,坏皇后的恶毒,唐老鸭的幽默,在书中辩明了真善美,分清了假丑恶。在阅读中,散文让我感受到了…  相似文献   

9.
“无论春天多么遥远,我亦心坦然;今生有书相伴,亦无怨……”英国的培根曾经说过:“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俄国的彼萨列夫曾经说过:“知识,只有知识,才能使人成为自由的人和伟大的人。”格鲁吉亚的古拉米施维里曾经说过:“知识是人们任何一条道路上的旅伴。”古罗马的卢克莱玛曾经说过:“心灵中的黑暗必须用知识来驱除”……我经常徜徉在书的海洋中,朱自清的散文《春》,让我感悟到了文学的潇洒与优美。让我了解到了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 山青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通过作者的生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师大学报》编辑部: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11月第1版),选了李健吾先生的《雨中登泰山》一文,其中引有“应劭《泰山封禅仪记》”中的一段话,编者在“注”中称“应劭,东汉末期人,著名学者、文人”。最近,一位语文教师向我提出:应劭《泰山封禅仪记》一文见于何书?想阅读全文,以便加深对课文中那段引文的理解。于是,我查阅了应劭《汉官仪》  相似文献   

11.
有句话说得好:幸福时,书给人愉快;受挫时,书给人安慰。而书,给我更多的是力量! 从小,我就拥有令人羡慕的小书柜,里面“住”着《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等世界著名童话集。还在呀呀学语时,我便认识了美丽的白雪  相似文献   

12.
在《史记》“八书”中集中体现了司马迁的宇宙思想,全面阐述了天、地、人、阴、阳、五行等原始的宇宙发生因素,“八书”构成了早期的天人宇宙论图式。同时还在《律书》和《历书》中通过阴阳五行八正之气,探究了宇宙由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在《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和《平准书》中阐释了“天地人”的作用和关系,在《礼书》和《乐书》中阐述宇宙的和谐之道。  相似文献   

13.
赏识的力量     
今天放学回来,女儿满脸的幸福,口中一直哼唱着一首轻快、活泼的歌曲。吃过晚饭,居然破天荒地拿出音乐课本,像模像样地唱起一首叫《小青蛙》的歌,一连唱了几遍,还忍不住问我:“妈妈,我唱得好听吗?”在一旁瞪大眼睛观望的我,知道这个小家伙心中一定有“戏”,决定问个究竟。“唱得很好,怎么这么喜欢唱这首歌呀?”“今天,一位实习的新老师给我们上课,她请了几个小朋友唱《小青蛙》,唱过后老师表扬了我们,还让全班小朋友给我们鼓掌,我的脸都羞红了。”说到这儿,女儿凑到我耳边,有些难为情但又很骄傲地说:“老师还特意问了我的名字,单独表扬我唱歌…  相似文献   

14.
“地书”缘     
读了冯宪珍同志发表在《老年教育》杂志中的《"地书"与梦》一文,颇有又逢知音的感觉。我写"地书"也有三四年了,其间,还发生了许多难忘的小故事哩。  相似文献   

15.
最早的书中书是《一千零一夜》,最经典的戏中戏是《哈姆雷特》,最有名的“故事套故事”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不知道是哪个游吟诗人狡猾又自鸣得意地想出了这一招,于是“故事套故事”就形成和促进了人类最早的噱头意识。有一本书,它把噱头贯彻到了底。这本书叫做《盲刺客》,是“加拿大文学女王”玛格丽特·阿德伍德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女主角叫做艾丽丝,她的妹妹叫做劳伦,她们共同喜欢一个革命党似的男人,但姐姐最终选择嫁给一个有名望的医生,妹妹选择继续和革命党人交往,把他们之间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叫做《盲刺客》。姐姐最后发…  相似文献   

16.
不知是为了培养我良好的读书习惯,还是我与书有缘,从我记事起,我家到处都是书:我的卧室、爸妈房间、客厅里有书,甚至卫生间也能找出两本“防水”的儿童书。晚上回家,爸爸在看书,妈妈在看书,我家几乎取消了电视。今天的我也成了书海中的“善泳”者了,因为,我的特征之一是,随时拿着一本书。我知道有一本书叫《孩子一生的读书计划》。我一直没有看到过,但我从小到现在的读书计划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代诗歌散文以及中国神话、世界童话、科幻小说等。因而,我不仅知道李白、杜甫,也知道徐志摩、余秋雨、韩寒……我是一部“阅读机”,…  相似文献   

17.
常识的力量     
今天放学回来,女儿满脸的幸福,口中一直哼唱着一首轻快、活泼的歌曲。吃过晚饭,居然破天荒地拿出音乐课本,像模像样地唱起一首叫《小青蛙》的歌,一连唱了几遍,还忍不住问我:“妈妈,我唱得好听吗?”在一旁瞪大眼睛观望的我,知道这个小家伙心中一定有“戏”,决定问个究竟。“唱得很好,怎么这么喜欢唱这首歌呀?”  相似文献   

18.
一路有书     
我小的时候,爱听故事,总缠着大人给讲。现在我还记得爷爷给讲过的铁杵磨成针、掩耳盗铃等故事。听之不足,到认了一定数量的字之后,便如饥似渴地从语文书中汲取那生动形象的文字所带来的快意。后来,看到班里同学有带一些色彩鲜艳的小书的,大概是《儿童画报》之类,还有小人书,便借来看。由“小”书借到“大”书,到四年级的时候,我已经借阅过《聊斋志异》(白话本)、《西游记》这样的“大”书。《聊斋志异》那神奇的故事,《西游记》那离奇的情节,令我读得津津有味。除借书外,我还有一次买书的经历。那也是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我是伴着书长大的。当我刚刚懂事的时候,我便静静地坐在那满满一箱子小人书旁寻找着乐趣。从那里我认识了那么多可爱的小生灵有美丽善良的“美人鱼”、有狡猾的“狼外婆”、有懒惰的“大狗熊”……我用稚气的眼睛去看、用天真的心去理解。从“狼来了”的故事中,我懂得做人应诚实;从卖火柴的小姑娘的悲惨遭遇中,我觉得应该把爱送给那些弱者;从“凿壁借光”、“映雪读书”的成语中,我知道学习要勤奋。我上学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书也增大加厚了。我开始去啃“大人书”了。什么《江水滔滔》、什么《青春之歌》呀,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慢…  相似文献   

20.
六岁的责任     
女儿小小学会了一首歌《我是女生》,久唱不厌。五岁时候,唱“我是女生,五岁的女生”;六岁时候就变成“六岁的女生”;犯错误的时候就唱“我是女生,犯错的女生”;偶尔受批评或屁股上挨了一下,边抽泣边唱“我是女生,不听话的女生;我是女生,打死活该的女生……”一下子就让妈妈眼睛湿润,把她搂在了怀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