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84):22-23
"构建幸福课堂,成就幸福师生"的最佳途径就是"教师爱教、会教、教会,学生爱学、会学、学会",其基本立足点在于幸福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马顺峰 《成才之路》2012,(13):18-I0013
正在现代的教学理念中,"满堂灌"和以讲授法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早已不能够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今教学体制改革的风向标。"三  相似文献   

3.
教育:师生幸福的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活动包含了师生的一切主客体关系,当中既有学生的主体,也有教师的主体;既有学生的客体,也有教师的客体。在主客体关系上,教育是一种直接与人的全面性打交道的过程。教育丰富的主客体内涵使它能够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最丰富的情感内容,因而也最有理由表现为一种幸福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凌燕萍 《海南教育》2014,(20):87-88
[引言]课堂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润泽学生生命,使其获得幸福感的地方。提升小学语文课堂对话的质量,让幸福感在对话中得以呵护和发展,是我们应该秉持的教学理念。回首自己的课堂,曾有许多精彩的回忆,但也有一些课堂的对话课后促使我深刻地反思。[案例]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1)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2)展示了原野怎样的景象?生1:这一段是围绕"原野热闹非凡"这一句话来写的。  相似文献   

5.
太原市迎泽区建设路小学将"幸福教育"作为办学特色,从学校文化、幸福课堂、幸福课程、幸福活动、幸福评价及幸福教师六个方面发力,培养师生正确的幸福观,提高其追求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从而实现师生为获得幸福而热爱教育、享受教育的目标。为此,学校努力在教育过程中积极营造"快乐发展"的文化氛围,让整个教育过程充盈着幸福的元素,让师生在礼爱的氛围中共同成长,并在成长中具备感知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幸福教学生活是教师生存需要、发展需要、社会性需要等生命需要得到一定程度满足所产生的对整个教学生活感到愉悦的一种生存状态。追求幸福不仅是教学生活的终极目的,也是缓解或消除教师生存意义虚空的迫切需要,亦是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变革的基本要求。幸福教学生活的实现不是天赋的,也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主动创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幸福教学生活是教师生存需要、发展需要、社会性需要等生命需要得到一定程度满足所产生的对整个教学生活感到愉悦的一种生存状态。追求幸福不仅是教学生活的终极目的,也是缓解或消除教师生存意义虚空的迫切需要,亦是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变革的基本要求。幸福教学生活的实现不是天赋的,也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主动创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生的目标.而人生是为让自己幸福而存在的.所以我们说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人的幸福。“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应是教育事业恒久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主要通过疑问与探究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相似文献   

10.
“创造”是一种独特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活动,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主渠道仍然是学校教育.创造教育是依据创造学原理、运用现代教育观念,采用科学的艺术创造性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启迪学生创造思维,塑造学生创造品格的新型教育,是新时代的呼唤.科学的教学模式是创造教育的载体,只有通过课堂教育的创新才能真正实施创造教育,才能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创造性技能和创造性人格是时代赋予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德育》2012,(20):I0003-I0003
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位于素有“山城花冠”之称的南山风景区,占地49亩,总建筑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已形成集视障12年一贯制教育、康复训练和技能培训基地干一体的完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现在有一个词语很流行,那就是“幸福指数”,作为校长,也不妨拿这个去衡量一下学校中的所有人:他们在这里过得是否幸福,是否只是迫于职业压力而工作着,是否一入校便只是为了那个明确的升学目标而苦苦攀登着。  相似文献   

14.
刘禹彤 《云南教育》2008,(22):36-38
生存是人生的第一层次,以劳动来满足我们的物欲,让我们生存;生活是人生的第二层次,以情趣鲜活来丰富我们的精神,让我们快乐;生命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以信念和信仰来滋润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崇高。  相似文献   

15.
尊重是座美丽的桥,沟通彼此陌生的你我;尊重是无言的爱,融化彼此冷漠的坚冰;尊重是行为的助动剂,激发工作学习的热情。多一些尊重,就多一份热情;多一份热情,就会多一些快乐。师生之间其乐融融,好不惬意。  相似文献   

16.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对此,我以为,如果能让教师群体也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的教育生活才算是真正的"幸福而完整"。单是受教育者"幸福而完整"而忽略了施教育者的生活状态,是不公平也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7.
许建武 《考试周刊》2014,(25):80-81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教师不能完全把握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了解不够充分,对教材文本中一些重难点掌握得不够,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不科学。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以求和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8.
陈玲 《地理教育》2014,(7):99-99
“三生有幸”这一成语源自于佛教用语.佛家认为人有三生:前生、今生和来生.幸指幸运.所以“三生有幸”现在常用于结识新朋友时说的客气话,形容相见相识是极为难得的好机遇.可是在20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中,本人却逐渐感悟到“三生有幸”还可以有另外的解读,即“通过地理教学,可以成就师生的生存、生活和生命这‘三生’的幸福”.这种另类的解读主要来自以下思考:教育过程也是师生相处交往的过程,“师生”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对象“人”,都具有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和精神存在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9.
20.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人们是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造自己对认识客体的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用建构观来解释,其本质是:学习不是学生对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