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帝大猜想     
《小学时代》2008,(4):26-29
传说中,黄帝是中国人的老祖宗,他战胜了炎帝、蚩尤,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现实中,这个人确实存在过吗?如果传说是真实的话,那么,他的都城在哪里? 5000年以前的城市又是个什么样子?他死后,是长眠于地下,还是像传说中那样乘龙升天,不做皇帝做神仙去了?灵宝西坡有的地方苹果树经常枯死,你能想到这居然和黄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吗?地下究竟隐藏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相似文献   

2.
“黄帝”考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黄帝"即"皇帝",也就是上帝,原为上古三代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东夷诸部族共同尊奉的至上神兼宗祖神。是虞、夏、商、周时期能追溯到的最远的祖先,也是神话中地位最高的人物。"黄帝"乃是一尊号,其名在卜辞中曰"憂"(王国维释"夒",不正确)、曰"靠",后来典籍中或音变为"喾(俈)";或形讹为"夋",音变为《山海经》中的"帝俊",其他文献则又音变为"帝舜"。故《山海经》中所言的"黄帝"就是帝俊;其他文献中的"黄帝"则为帝喾或帝舜。黄帝名轩辕或为轩辕氏之说,乃战国时代天文学家之首倡,后被史家接受并写入史书,黄帝与轩辕本无直接关系。黄帝的姓、氏均出于黄帝系中不同部族的传说,故种种各异,固不可以为历史真实。黄帝传说本起源东方,而后随民族之迁徙而散播于四方。  相似文献   

3.
对于黄帝国都的所在,学界至今众说纷纭,缺少证据可靠的定论。通过古代文献和三星堆研究发现,推定黄帝之都就在川西盆地。约5000年前,轩辕黄帝在三星堆一带建立了都城,并且统一了各个部族,使川西盆地成为第一个中国的中心。根据文字、城市、青铜冶炼作为文明的三项标准,川西盆地可能是中国文明的起源。  相似文献   

4.
玉门关正是通过商朝昆仑玉的传入中原而得名。中国玉文化是从商朝时的昆仑玉传说开始的,古神话提到黄帝住在昆仑山上,用玉养生,可见其风俗源远流长。而在河南安阳的商代都城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最古老的昆仑玉。殷墟的羑里也正是周文王演绎八卦处,玉就被载入中国第一经典——《周易》。远在敦煌丝绸之路以前,就有一条玉石之路。  相似文献   

5.
在崤函地区,黄帝神话呈现出极为繁盛的局面,形成了以灵宝铸鼎塬为中心的黄帝神话群。在崤函地区,当地民众曾有的历史记忆——黄帝部族在这一地区的活动以及公众对黄帝由衷的崇奉和敬仰,是铸鼎塬为中心的黄帝神话群形成的根源。以铸鼎塬为中心的黄帝神话群形成过程中,崤函古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黄帝部落的迁徙和在崤函地区的活动是其形成的基础;另一方面崤函古道为其形成输送了大量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6.
作为王权统治中心的都城不仅是王权统治的象征物,而且集中体现了王权主义政治文化。都城的严整建筑形式包含着王权至尚思想、君临天下意识、礼制观念和天人感应学说等多种精神内涵,通过对都城形制、布局和建筑等的精心设计,以突显其王权统治的绝对权威,强化都城的政治中心功能和王权主义统治。都城的建筑形式与王权政治的精神内涵互为功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千百年来人们从未放弃对《史记》中记载的黄帝涿鹿之战真实性的探讨和论证。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大量考古新发现,黄帝文化逐渐被学界所认知,而考古揭示出的黄帝文化迁徙与发展的历程,又让人们看到黄帝文化在涿鹿的存在。因此,黄帝涿鹿之战不仅仅是古史传说,而且是有其考古学依据的。  相似文献   

8.
公元3世纪中后叶百济国家诞生后便出现了城墙聚落,从此开辟百济最初的都城.百济最早的都邑汉城或慰礼城(即今首尔),称为汉城期.475年,汉城为高句丽所陷落,迁都于熊津(即今忠清南道公州),称为熊津期.此后,538年再次迁都于泗沘(即今忠清南道扶馀),称为泗沘期.汉城期都城由风纳土城和梦村土城组成,两城相距不到1公里,其中北侧的风纳土城规模更大,是较早的都城,南侧的梦村土城被推定王城.熊津都城被认为具有应急避难性质,所以修筑了主要作为防御的公山城,但在都城功能上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城市空间不够等.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百济有计划营造了新都城,即泗沘都城.泗沘都城将扶苏山城和罗城即外郭融为一体,以此提高都城防御能力,又以外郭区分京域范围,以网格形系统规划城市空间,这些特点是韩半岛古代都城中前所未见的新因素.  相似文献   

9.
大古都作为一种城市品牌,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相关研究也成为热点。本文在梳理学术界关于大古都认定条件的前提下,结合最新考古发现和研究,深入考察成都的都城历史,认为成都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都城之一,其都城历史积年在千年以上。成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重要影响的城市之一,从汉代至唐宋一直居于全国大城市前列,无论是作为都城时期,还是失去都城地位之后,也都是西南地区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虽然成都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过数次毁灭性破坏,却总能劫后再生,先后出现数次发展高潮,其影响力不仅超越四川和西南地区,而且也达到西域、中亚和南亚。综合考察成都的都城历史,成都完全符合大古都的标准,跻登中国十大大  相似文献   

10.
宋代都城东京(今开封)、临安(今杭州)是宋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众多,经济繁荣,加之亚洲古代城市的消费特征,为宋代都城服务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同时,这也是其服务行业发达的根本原因。宋代都城服务行业众多。概括起来讲,大致可分为商业、饮食服务业、租赁服务  相似文献   

11.
黄帝与道教     
作为中华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其“治国治身”的价值观是道教的重要思想之一。道教诸神中黄帝的缺失,缘于人们把黄帝作为祖先而非神灵去看待和祭祀。分布于全国各地的黄帝遗迹纪念地,多建有道教建筑,是今天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多座黄帝陵、黄帝祠,其中陕西黄陵、河南新郑、河北涿鹿的黄帝祭典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陵的黄帝祭典历史悠久,是国家祭祀黄帝的主场,规模大,影响也大;新郑的黄帝神话文献丰富,近年黄帝祭典规模和影响直追黄陵;涿鹿拥有丰富的黄帝神话叙事,以及北魏三位皇帝祭拜黄帝的历史,近年努力建构黄帝、炎帝、蚩尤三祖文化,创建三祖祭拜大典,但祭祀活动的连续性不够。三地的黄帝祭典从原来的春季一祭发展为春、秋二祭,以祭祖大典为基本形式联系海峡两岸人民的情感,表达对中华共同始祖的崇敬和信仰。各地祭典都有凝聚民族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秦人自非子邑秦到定都咸阳.都城曾多次迁徙。学术界对秦国、秦朝都城的建筑布局研究尚少.在都城方向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本文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认为秦国、秦朝的都城,其基本布局大体上都是宫殿区在西或西南,手工业、商业、居民区在北、东北或东;宫殿区坐北向南;城(单城或双城)坐西朝东。  相似文献   

14.
《邢台学院学报》2014,(2):87-90
一个国家或政权都城的选址是在主要矛盾作用下权衡各方面综合因素的结果,而不是符合都城选址的所有原则。战国时期,赵国定都邯郸是因为这里具备作为都城的历史和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军事优势,并适应了赵国向中原地区发展战略的需要。邯郸处于"四战之地"的地理位置又使其容易遭受外部威胁,带来都城沦陷的危险,赵国通过在信都建立陪都,在邯郸南部修筑长城等措施以弥补这一缺陷。  相似文献   

15.
《史记》中的"黄帝史观",在血缘、文化、"治统"和"关中文明一元论"四层含义上,把黄帝视为中华民族的唯一共同祖先,对维护中国统一和民族凝聚力曾具积极意义,但在科学上也有偏误。它关于"黄帝铸铜鼎于荆山"的记载,虽被镶嵌在黄帝史观背景上未可全信,但荆山作为黄帝"铸铜地",却被考古所证实。《史记》在汉武帝"为鼎而狂"时,根据民间传说写下的这一笔,也是记录黄帝在西安荆山铸铜事件的信史。从《史记》其它记载看,作为黄帝"铸铜地"的西安,其实就是黄帝"都邑",西安的古都城史应被提前至黄帝时期,当在5000年以上。  相似文献   

16.
黄帝生于长沙考──兼论华夏文明源于湖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生于寿丘(或曰青邱),而寿丘、青邱均应在古长沙国,因为第一,天上的寿星、青邱星对应地上的长沙国;第二,黄帝的祖先、正妃、嫡系子孙均生活在湖南。古崇山、尧山、会稽山均在湖南,华夏文明源于湖南。黄帝主要活动在北方,与抗荤粥和战蚩尤有关。黄帝杀蚩尤后在今洞庭湖一带即位,代神农氏,死后葬洞庭湖边的黄陵,其儿子青阳仍都长沙。  相似文献   

17.
六朝建康城的发掘与复原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文献的六朝都城建康的复原研究,长期以来是聚讼之府,意见分歧颇大。本文首先对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找出其问题所在,继而利用最新考古资料,推定建康都城、宫城的中轴线及四至,提示了建康城复原研究的新思路。进而指出:建康城从北往南按苑囿、宫城、都城, 以及用“篱门”明确外郭城范围的平面形制,在中国中古的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种独特的都城形制,融入了草原游牧文化的因素,这正是魏晋隋唐历史具有中世纪特征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老任 《历史学习》2005,(9):44-44
多年来历史教科书介绍禅让制都说这种制度是“民主推选”,尧、舜、禹的个人品质受到百姓爱戴,因此被推举为继承人。但《史记》中记载不是这样。《史记》中介绍尧是黄帝的玄孙,禹也是黄帝的玄孙。禹的爷爷是顼,尧是顼的侄孙子。顼则是黄帝的孙子。舜也是黄帝的七世孙,是顼父辈的另一个支脉。《新华词典》后附的“我国历代纪元表”,黄帝以下至夏禹、启等,其实都是黄帝血统的延伸。所谓禅让,是在黄帝家族中的禅让,外人恐怕没有机会。尧是承接他哥哥的位置当上头儿的。他的父亲帝喾是五帝之一,死后位置先传给长子,也就是尧的哥哥。尧的哥哥没干…  相似文献   

19.
从《周礼.考工记》中的周王城制到明清北京城,中国封建社会都城制度的变迁,其一脉相承又变化诸多。同时,其都城规划与皇帝及其大臣的思想以及当时的政治制度的密切相关,或者说中国封建社会的都城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政治制度的影响甚至是控制。文章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的变迁,剖析了政治制度变革的成因及其对都城规划的影响,尤其就《考工记》所述的周王城制度与曹魏邺城规划运两条线索所内涵的政治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20.
<史记>中的"黄帝史观",在血缘、文化、"治统"和"关中文明一元论"四层含义上,把黄帝视为中华民族的唯一共同祖先,对维护中国统一和民族凝聚力曾具有积极意义,但在科学上也有偏误.它关于"黄帝铸铜鼎于荆山"的记载,虽被镶嵌在黄帝史观背景上,未可全信,但荆山作为黄帝"铸铜地",却被考古所证实.<史记>在汉武帝"为鼎而狂"时,根据民间传说写下的这一笔,也是记录黄帝在西安荆山铸铜事件的信史.从<史记>其它记载看,作为黄帝"铸铜地"的西安,其实就是黄帝"都邑",西安的古都城史应被提前至黄帝时期,当在5000年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