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和谐校园”要从学校的文化建设入手。其中,客观务实的办学理念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灵魂: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主体;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丰富高雅的静态文化是构建校园文化的窗口。要通过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以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国内有关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结合开放教育校园文化的特点,通过探索构建了以虚拟网络环境为平台、实体校园活动为载体“虚实结合”的校园文化模式,旨在为增强开放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国家开放大学品牌影响力和系统凝聚力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3.
校风、教风、学风和文化活动是隐性的校园文化,是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社会性和校园建设发展的主体性、生成性、原创性的综合体现。如何培育校园文化,鄂州一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师生共同发展为根本任务,坚持探索“文化兴校”“文化强校”,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特色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4.
把网络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丰富和完善校园文化,尤其是要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开放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积极探索开放教育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新途径,促进校园文化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简化-还原”思维主导下,现代大学生文化素养教育过多地倚重于课堂教学,对校园文化、社会因素等关注不够。而复杂性科学关于主体适应性、整体性、关联性和开放性的理论观点,为大学生文化素养教育的研究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大学生文化素养教育应当凸显大学生群体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建设校园文化、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过程、优化教育管理、改善教学服务,在整合各种资源的基础上,建构并完善大学生文化素养教育的复杂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采、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要努力净化校园环境,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抑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我们市三女中的校园文化是围绕着“优美和谐”“丰富高雅”“开放进取”而开展的。1.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校和学习的热爱学校围墙高耸,洁白而宁静,像两条双臂向两侧舒  相似文献   

7.
论开放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发展和进一步深入,各试点电大学生队伍不断壮大,但这些成人学生对大学校园缺少归宿感,需要校园文化发挥文化整合的功能。本文拟在开放教育的背景下,通过对校园文化四个层次进行研究剖析,探讨试点电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关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信息获取、创新、实践操作、团结协作等能力,以适应开放社会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大学生素质培养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促进作用。从狭叉来说,“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主体的发生在校园中的各种文化活动。从广义来讲,“校园文化”则是指校园文化主体(学生、教师、员工)在校园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种基本形态。其中物质文化包  相似文献   

9.
健美操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从校园文化视域出发,提出高校健美操教育的创新路径:重视学生的文化主体地位,推进教育理念创新;发挥校园文化时代性特点,推进教育内容创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推进教育方法创新;吸收现代文化精华,推进教育载体创新,以期为高校健美操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学校文化的建设日益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作为学校的灵魂人物,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决策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校园文化品位的高低以及校园文化发展的方向。但在现实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些校长过分注重校园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内涵,呈现出"六大不良倾向",具体如下:一、校园文化建设"雷同化",缺乏"创新性"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有着明显不足,他们对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主体诉求强烈,需求多样,整体评价不高.针对这一问题,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研究.通过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网络为载体,添加课程文化要素;正视学生需求,合理设定课程,实现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在日后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多数学校仍需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职校园文化是物态文化、制度(方式)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具有导向、发展、调适、凝聚和辐射等功能。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导向性、职业性、系统性原则,各种举措并用配套,各校园人协力同心,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为学生“成人”和“成才”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文化 ?《周易》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文化。现代有人说 :“人们全部生活的意义及存在价值就是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亚文化的一种 ,是一个普遍存在于各个高校又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是搞好学校管理的思想基础和心理环境 ,是一所学校实行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是潜移默化地教育、激励和引导学生刻苦学习 ,奋发向上、追求真理的无形动力。如何进一步的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本文提出 :要有正确指导思想和统一规划 ;要形成校园的主体文化氛围和主体景观 ;要实施校园文化环境工程。  相似文献   

14.
<正> 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全面培养。近年来在高校教育实践中提出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最初是基于如何引导学生课余活动的。因此,狭义的校园文化被定义为是“正规教育以外的为培养学生各种文化素质所进行的各种业余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或“学生利用剩余精力所从事的自我精神建设”。广义的校园文化,则从对文化的各种定义出发,形形色色,千差百异。比较典型的有: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巴县中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名校,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精神基础,如何在巳经形成的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学校科技教育文化建设的路径,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一个优良的育人环境,从而打造出富有巴县中学的科教教育办学特色、贯穿“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办学理念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6.
“战略”,最初为军事语,系指“作战的谋略”,“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发展战略一般指未来发展的重大的、全局性的谋略、筹划或谋划。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目标,是探讨为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校园文化建设所应有的价值取向。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的一种主体文化,在人才培养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正是这一点决定了校园文化的发展战略目标有着明确的指向。校园文化的战略目标就是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文化和精神氛围,具有"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实效,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校园文化也是一种开放的、兼收并蓄的社会亚文化。在文化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多元文化包括非主流文化的冲击,导致校园文化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必须将校园文化安全与大学生理念教育相结合,认清二者相统一的重要意义,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突出民族文化特点、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影响,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力。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心理健康教育。无,并非没有,而是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我校为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于2005年4月参加了教育部规划课题“西部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作为一级子课题展开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自我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培养提高学生的自育能力。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校园文化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校风,要有科学规范的制度,要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复杂的网络文化时代,在国际化发展、新媒体文化、微文化及多元价值观影响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面对的形势严峻。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与时俱进,挖掘更适合当下的承载形式和实现途径。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即物质“精细化”、精神“融合化”、制度“民主化”、组织“立体化”和环境“生态化”,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和谐愉快、绿意盎然的校园文化环境,构建积极向上、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