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金融因素在经济当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人们开始关注起金融机构本身,但关于金融中介的文献主要出现在最近的20世纪60年代以后 将依据时间的脉络来分别讨论金融中介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并注意到由于最近30年金融体系结构的变化导致主流理论解释力的削弱。而正因为如此,"参与成本"和"功能观"理论的发现更是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徐林 《科技创业月刊》2004,(10):131-132
金融中介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中介存在的原因.基于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传统金融中介理论主要是对吸存放贷、发行保单的金融机构做出解释.本文拟对金融中介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3.
金融中介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中介存在的原因。基于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传统金融中介理论主要是对吸存放贷、发行保单的金融机构做出解释。本文拟对金融中介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4.
金融开放条件下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金融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及其部分政策工具面临的挑战,为此,我国中央银行应尽快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建立、健全金融法规,实现金融监管法制化和电子化;提供平等机会,纠正外资银行享受“超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5.
金融中介、金融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明华  王忠锐  许月丽 《预测》2003,22(1):38-41
本文利用中国的样本数据对Stiglitz等人关于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表明,金融中介和金属市场都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非嵌套假设检验(nonnested test)的结果则显示对我国而言,金融中介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金融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重要。两个实证结果均证明了Stiglitz等的理论假设的正确性,据此我们得出了其相应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6.
内生金融经济增长理论认为:金融发展主要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两条途径促进经济增长。本文以投入产出表中的15个制造行业1998-2008年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金融中介、金融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分析结果指出:总体来看,金融中介发展、金融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解释力,中国金融中介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金融市场;具体而言,中国金融中介发展促进了资本的积累,而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资本积累存在反向关系。金融中介发展、金融市场发展与技术进步存在正向关系,且金融中介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大于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7.
刘钢 《科技与管理》2002,4(4):96-98
发展中国国家的金融事业处于落后的状态,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低,金融事业不发达,金融中介活动的效率差,这些都导致发展中国家往往采取压制性的金融制度。发展中国家想使经济得到发展,就要重视金融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要发挥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就应放弃他们所奉行的金融压制,实现金融深化。从金融压制转向金融深化,不仅是货币领域的深刻变化,而且是整个经济活动的深刻变化,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金融深化为内容的金融变革,其实质就是在货币金融活动领域引入市场运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厘清政府科技投入对“科技-金融”耦合系统效率的作用机制、促进耦合系统效率提升,鉴于目前缺乏将政府科技投入、资本扭曲、市场化程度与“科技-金融”耦合系统效率置于同一研究框架且缺乏变量间内部作用机制的讨论,因此在分析政府科技投入对“科技-金融”耦合系统效率作用机制中考虑资本扭曲的中介作用以及市场化程度的调节作用,以中国30个省份相关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算耦合系统效率,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科技投入与“科技-金融”耦合系统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影响关系,政府科技投入能够缓解资本扭曲提升耦合系统效率;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政府科技投入在其直接作用路径中,对耦合系统效率的促进作用减弱,在由资本扭曲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中,资本扭曲对耦合系统效率的抑制作用减弱。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为促进我国“科技-金融”耦合系统效率提升,从厘清市场和政府的边界、防范过度政府科技投入,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深化改革、促进金融业务多元化,以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主动吸收先进技术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三大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进程取得显著成效,然而金融支持机制不够完善,资金投资主体缺乏,政策性协同不够以及金融支持中介服务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速度。为实现江苏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提出构建"政府引导支持、金融主导支持和中介服务支持"三位一体的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基于供应链网络开展的供应链金融成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结构—行为—绩效”的逻辑,构建了供应链网络治理通过中小企业学习行为进而影响企业融资绩效的理论模型,并基于248个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小企业在供应链网络中的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对其供应链融资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利用性学习是供应链网络治理影响融资绩效的重要中介机制,而探索性学习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环境不确定性对契约治理与供应链融资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但对关系治理与供应链融资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环境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网络治理通过利用性学习影响供应链融资绩效的中介路径具有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深入理解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经济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不断增长。正是在这一宏大背景下,区域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金融业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区域金融创新理论的研究现状,从而促使金融创新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推动全球金融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科技创新的发展,科技金融从当初政府政策业务实践层面走向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当前“双轮驱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初的“科技与金融结合”发展到当前的“金融、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态势,科技金融的内涵和外延在变化,作为具有一定中国国情特色的学术范畴的理论研究也相对滞后。针对科技金融的实践探索历程及发展趋势,需要从“资本工具”、“创新政策”及“经济范式”三个维度去把握科技金融的本质及相关特征,进而丰富和发展相关理论体系,从而更好的发挥理论的政策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下,为更好地引导金融避虚向实、服务实体经济创新投入,从国内国际双循环视角分析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的影响路径。利用2011-2019年我国31个省份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引入区域金融监管和产业结构升级因素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及其分指数都能正向促进区域创新,其中使用深度促进程度最大、数字化程度次之、覆盖广度最小;数字金融通过“双循环”促进区域创新,在内循环方面通过促进居民消费和提高信贷水平产生促进效应,在外循环方面通过提高对外直接投资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和促进国际贸易产生促进效应;在高金融监管强度和高第二产业占比的情况下,数字金融的促进效应更强。最后从加快传统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形成供需协同的区域创新水平发展动力、科技驱动型金融监管创新和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结合四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自新结构主义学派提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结构问题,学者对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二元金融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基于理论的开放性,本文运用概率单位模型,检验正式金融和非正式金融在中国农村的运作,分析影响农户与正式、非正式金融发生借贷的因素,基于微观基础论证二元金融结构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所具有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王薇薇 《科教文汇》2012,(31):108-108,126
随着各类高职院校招生不断扩大,我国很多学校语言课堂过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种状况,本文作者试图通过介绍中介理论,以及中介理论在促进、帮助学习者顺利进入并通过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过程的重要性,提出了如何运用中介理论促进大班英语教学,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加有效地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6.
金融摩擦导致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突出的金融机制障碍,数字金融的技术优势为有效缓解金融摩擦提供了基础。本文基于修正的BGG模型论证了数字金融发展、金融摩擦和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关系,并利用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的民营企业数据,检验数字金融作用于不同类型金融摩擦影响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具有减缓金融摩擦促进民营企业技术企业创新投入的作用,其中数字支付和数字信贷的作用尤为显著;(2)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能够有效降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中资本错配类和融资成本约束类金融摩擦,但对于融资可得性类金融摩擦不具有缓解作用;(3)数字金融可以靶向校正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融资中的“领域错配”“阶段错配”和“地区错配”,并对经济不发达地区、规模较小和治理制度完善的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促进作用更强。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厘清数字金融促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机理,为有效化解金融摩擦提升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可靠的经验证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金融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新契机,如何有效释放数字金融发展带来的“节水减排”红利,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议题。【方法】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与水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结果】(1)数字金融发展能有效发挥对用水强度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主要通过提升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来实现,且在经过替换变量、工具变量法以及有限信息最大似然法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从传导路径看,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在数字金融对用水强度影响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中介作用却不明显。(3)从异质性角度看,数字金融对东部地区用水效率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对一产和二产的用水强度发挥了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第三产业的影响不显著;另外水资源禀赋高的地区更容易发挥数字金融的红利效应。【结论】因此,需加强数字金融建设,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因地制宜、因产施策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对资源利用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金融科技蓬勃发展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新思路,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影响及作用机制尚未明晰,为此,基于我国58家商业银行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借助前沿分析法,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科技对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1)金融科技正向作用于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人力资本结构和银行创新能力在金融科技正向作用于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且其中介作用依次由大到小;(3)金融科技对不同产权结构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对上市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较多的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程度更大。因此,优化金融科技发展环境、培养金融科技人才、加快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进程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聚焦科技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为推动地区绿色技术创新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参考。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9—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科技金融能够实现绿色技术创新的提“质”增“量”,且更能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质量;(2)科技金融通过发挥智能制造的劳动雇佣效应和数智驱动效应推动绿色技术创新;(3)科技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高媒体关注度地区、高市场化地区、高工业化地区及强知识产权保护地区,科技金融的激励作用更明显。最后从建立有效的科技金融体系、实现科技金融与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和推动制造业人力资源优化及数智技术升级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陶娅  晓芳 《未来与发展》2013,(10):42-45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融资难,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不健全成为了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而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中介作为外部投资者,是国内外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国外金融中介参与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模式有其先进和科学的地方,本文在对国外金融中介参与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该借鉴的一些建议与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