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吴均是齐梁之际文学复古恩想诗文方面的代表人物之一。吴均的诗“清拔有骨气”,结构纵横跌宕,语言质朴有力,是汉魏“以气为主”诗歌传统的真正继承者。当时持文学复古论者不乏其人,尤以裴子野为“极端”代表,他反对诗歌华艳的形式倾向,力主内容的纯雅与质朴。  相似文献   

2.
裴子野在齐梁文学史上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人物,在追求“新变”,讲究“吟咏情性”的南朝,他高举“复古”大旗,重提“劝美惩恶”的诗教功能,以史家发展的观点来评价齐梁文学,对五、四言诗的发展与文笔的演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在看到其复古思想存在局限性的同时,也不应忽视他在当时文坛的拨乱之功。  相似文献   

3.
文人聚谈是纵贯六朝的一种突出的社会现象。文人聚谈的内容因时代不同而不同:魏初“南皮之游”高谈阔论,涉及诸子百家;正始至于晋末的清谈,以玄言佛理为主,亦与文学相关;刘宋的“文义赏会”,由玄言佛理逐渐向文学过渡;齐梁的“文章谈义”,文学成为主导内容。文人聚谈对当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产生巨大影响:它不但直接影响到文学理论批评专著的问世,更促进文学理论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齐梁宫体诗表现出的女性观概括为“赏玩”二字并寻绎出其在文学发展进程中之意义,试图据此为齐梁宫体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新作出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西晋文学证实,齐梁更重“形似”,熟记典实多少,往往被认为是文人富有才华的重要标志。时代形成的文化挑战,异域文化和宗教文化给予文学活动新的激发,带有竞赛决策 质的集会唱和所导致的创作方式,作品功用变化,也是逞才炫博风气氤氲的原因之一。帝王心中早年积存的“阴影”,愈益激发了其内心的荣誉感与报复欲。  相似文献   

6.
齐梁批评家肯定嵇、阮诗,但又对正始诗风评价不高,如钟嵘认为正始诗风“陵迟衰微”,刘勰认为“浮浅”、“轻澹”,萧子显、沈约论及魏晋南朝文学流变时唯独不提及正始诗风。对嵇阮诗和正始诗风分别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这是齐梁批评家的共识,文章并试图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诗学的齐梁新变与萧氏文学集团的雅俗观念及尚和思想密不可分。萧氏帝王文学集团从声调、节奏和韵味三方面入手,以引谣入诗的方式来实现民间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改造创新,引发了齐梁时代诗文创作从形式到内容雅中见俗、俗情雅化的诗风转向。萧氏文学集团和齐梁时代无处不在的尚和思想则表明齐梁文学集团实际上是带领齐梁时代的诗人以诗文的形式寻求并解答了人应该如何生存的哲学命题。相对于东晋玄言诗人归隐遁世的生存方式而言,齐梁诗人选择了积极融入的生存方式,而萧氏文学集团则使这种"融入"由"文学融入"上升到"审美融入"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针对齐梁文风,初唐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张扬兴寄风骨的诗风,千余年来受到极高的评价,“子昂始变雅正”成了千古不易的定论。但我们对陈子昂的文学史地位应有全面客观的评价。陈子昂在文学在理论上对六朝文学特别是对齐梁文风进行总体否定,就艺术发展的角度看,是一种退化。他对六朝文学的批判远不如魏征等人所倡导的合南北文风之说那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钟嵘的《诗品》是齐梁时期中国诗学的集大成之作[1]。钟嵘以理论家的敏锐和胆识,对汉魏至齐梁五六百年间的诗歌作品进行考察研究,指出当时文学的主潮是五言诗,诗歌的本质在"吟咏情性",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已尽而意有余"的诗歌美学意蕴,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唐太宗李世民是初唐诗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在文学理论方面,他提出了“节之于中和,不系之于淫放”的文学主张,尚质而不反对文饰。在文学实践方面,他一方面开拓了诗歌的题材,同时也在艺术形式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文学主张和文学实践,对初唐诗坛矫正齐梁文风、开拓题材、创造意境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而为唐诗的繁荣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米德:美国传播学的鼻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德是一位拥有许多桂冠的学者。在传播学领域他的重要见解和贡献是:对人的行动或姿态的分析、深和拓展了传播的研究层面;对“主我”与“客我”的辨析,丰富、深化了自我传播的内容;意义和符号是个人社会化的中介者和代理人;传播是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任访秋是一位博古通今、屹立中原、享誉海内外的名中国学研究家,在中国古典学、中国近代学和中国现代学三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就,他坚守河南教坛70年,为振兴河南高等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13.
李商隐的出现,似乎打破了诗国的旧有格局。他一方面严谨地继承和发展了诗歌的各种形式体裁,尤其以七律的精工蕴藉为人称叹;另一方面却又在内在的主题、情感蕴含上渗入了很多新的因素,并进而把诗歌导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使诗到晚唐,而余味无穷。他把自我融入了诗歌,也在诗歌中发现了自我,从而形成新的规范。文章主要通过与杜牧诗的比较来分析李商隐诗作的这些特点。从而得出李商隐诗能自成宗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安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蔡晓舟作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他参加了五四运动,并与杨亮功合编了记录五四运动的第一本史料集——《五四》,与北大的著名学人也进行了学术交流;他是安徽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组织领导者,积极组织和促成暑期讲演会的举办,创办并主编了多种报纸、期刊以宣传新思想,为筹建安徽大学,甚至不惜刀断左手中指;他是安徽早期的革命者之一,曾组建安徽各界联合会,筹办安徽社会主义青年团;他发动了安徽历史上著名的吴山庙起义。他的诸多革命活动,为近代安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贾至诗风清丽典雅,其诗歌创作在对仗艺术的积极探索、押韵艺术的不同凡响、用典艺术的灵活多样、炼字艺术的生动传神等四个方面均有出色的艺术表现,在唐诗诸家之中,亦可谓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6.
穆青是中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长期战斗在新闻采访第一线,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新时期他又领导新华社融入世界媒体潮流,为新闻战线的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不愧是中国新闻工作者的一面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17.
孙洪伊是清末北方立宪派的主要代表,亦是当时全国立宪请愿运动中的骨干。辛亥革命的洪流又把他推到了与先前相对立的政治舞台上,赞助并参与民主共和,在反袁称帝呼应护国战争方面做出了努力,从而,他又成为活跃于民主派中的风流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熊伟教授是三四十年代中国研究存在主义的专家之一,在德国哲学的教学研究以及著作的翻译上,有许多贡献。文革后,他抛弃”戴着口罩掏垃圾箱”的精神枷锁, 重新研究存在主义,培养了一批有才华的学生。“在学习西方哲学中来发展中国哲学”是他真正关心的工作,也是他留给后的一项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9.
1975--1978年,邓小平对解决台湾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将“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作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前提,提出“一个中国”原则,主张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并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他的贡献,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对台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台湾作家黄春明在他的小说《锣》里刻画了一个阿Q般卑微而可怜的灵魂。主人公憨钦仔原是一个靠打锣喊话为生的小角色。20世纪70年代台湾经济转型时,新事物纷至沓来,锣被迫退出历史舞台,他无奈失业,遭遇生存危机。同时,他灵魂中源远流长的"贵族意识"也不可救药地发作了。艰难谋生之际,他更加殚精竭虑去维护那本就莫须有的尊贵与体面,为此他自欺欺人,费尽心机,几近精神崩溃,可最终还是体面支离破碎地沦落了———他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