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风险传递的项目型供应链风险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项目型供应链的特点及其工期风险传递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关键链的缓冲思想,将项目缓冲重新分解并插入到供应链的环节中。算例证明,将项目缓冲插入到供应链的各环节中,对于项目供应链的风险传递性起到了抑制的作用,对项目整体的风险管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软科学》2015,(9):43-48
在零售商资金约束下,研究了风险中性的制造商与风险厌恶的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模型。给出了零售商资金充足下的制造商和零售商最优定价策略以及在资金不足情况下,零售商采取不同筹集资金方式(银行借贷和推迟支付)下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策略,探讨了零售商风险厌恶程度和筹集资金方式对渠道价格以及制造商、零售商运作绩效的影响。最后进行数值算例,结果表明零售商的风险厌恶程度不仅影响传统渠道的销售价格而且影响直销渠道价格,零售商越厌恶风险,渠道销售价格越低,制造商和零售商运作绩效越低。当零售商资金不足时,采用不同的筹集资金方式对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渠道价格、运作绩效影响情况不同,发现当采用推迟支付策略时,可以改善制造商和零售商运作绩效,减少供应链绩效损失。  相似文献   

3.
覃艳华  曹细玉 《预测》2012,(1):60-64
本文考虑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在随机性市场需求下,首先分析了期权契约对供应链的协调作用;然后探讨了期权契约对突发事件的协调作用,研究表明:基准的期权契约对突发事件将不再发挥协调作用,为此,给出了供应链对突发事件的最优应对策略,并调整了原来的期权契约使其具有抗突发事件性。  相似文献   

4.
选取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检索对象,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样本文献的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我国突发事件供应链领域的年度发文数量在2002年后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在2013年达到峰值后下降,近年来又成为热点;研究机构和作者主要集中在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尤其是以经管学院为主;排在前3位的高频关键词有“突发事件”“供应链”“供应链协调”。  相似文献   

5.
杨华  汪贤裕 《软科学》2007,21(6):15-18
将供应链的风险重新定义为三个基本类型。对每一个类型做了详细阐述和分析,进一步创新并完善了影响供应链的不同的风险因素。并对每一种风险类型所起的影响做了进一步的量化分析。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风险评价体系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4,(7):29-33
应用博弈论研究供应链中广告和定价的联合决策。研究了三种博弈模型:制造商领导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零售商领导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以及合作博弈模型,得出了各种博弈模型下的均衡决策,并对三种博弈模型下的定价、广告和利润做了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合作博弈模型中零售价格最低,广告投入最多,系统利润最大。研究了合作博弈的可行性,并运用效用理论对系统利润的增量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7.
供应链的脆弱性和突发事件的破坏性使得突发事件下的供应链协调逐渐成为供应链管理研究的热点。以突发事件的影响、供应链的拓扑结构和契约的类型3条脉络为主线,对突发事件下供应链契约协调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在此基础上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展望了突发事件下供应链契约协调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基于风险传递的供应链质量成本控制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指数函数质量成本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两阶段供应链的质量风险传递性与反馈性特征,利用质量成本这一便于测量的变量构建了两阶段供应链环境下的质量成本控制模型,从而为两阶段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联合质量控制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两个闭环供应链的定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王玉燕  李帮义  乐菲菲 《预测》2006,25(6):70-73
本文对基于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CLSC)进行了研究,应用博弈理论对闭环供应链的定价策略进行了分析,分别得出非合作模型的均衡解和合作模型的均衡解,进一步对两种定价策略的效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供应链中的知识交易与定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供应链中的知识共享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通过博弈模型分析发现,供应链中知识的无偿共享通常难以实现。而传统的交易费用经济学由于假设知识获取无成本也难以有效解决此问题。因此,在供应链中引入知识交易机制,详细分析供应链中知识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发生的交易行为,重点依据知识的不同分类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个角度对定价模型进行研究,力图从交易机制的角度完善供应链中的知识市场框架,从而对供应链中的知识共享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用复杂网络、Repast(recursive porus agent simulation toolkit)仿真的方法综合分析风险传导下的供应链鲁棒性问题。首先对供应链的风险传导进行分析;然后基于复杂网络的静态拓扑连接特性,给出一种以列昂杰夫矩阵及其欧几里德范数作为度量供应链鲁棒性指标的方法;继而基于Repast S仿真分析风险传导下的供应链系统鲁棒性表现,得到在供应链网络中节点企业(点)和企业间联系(边)最初出现风险时对供应链鲁棒性影响的差异等结论。  相似文献   

12.
从供应链网络风险角度出发,对国内外供应链网络风险研究进行梳理,分别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分析供应链网络中个体的协作风险和日常风险;现有供应链网络风险、供应链网络结构及其演化的研究;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基于资源的供应链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为供应链的本质是节点企业为有效地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合理地利用其它节点企业资源为目的,围绕产品或服务而组建的一种组织形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供应链风险的定义:凡是能引起供应链资源组合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以致供应链资源组合竞争力下降的可能性;将供应链的风险分成三个层次,指出并分析了链风险的四种情形,最后提出了链风险管理的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14.
基于案例推理的供应链风险估计方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付玉  张存禄  黄培清  骆建文 《预测》2005,24(1):56-58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不确定偶发风险事件导致的供应链风险后果的估计是风险估计的难点所在。把人工智能中的案例推理技术引入供应链风险估计,较好地解决了案例的描述与存储组织、匹配案例的检索以及检索结果的调整等关键问题,设计了实用化的偶发风险估计原形系统。  相似文献   

15.
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已经逐渐成为供应链领域的研究热点,许多学者分别应用定性分析和定量模型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定性分析基于对日常运作风险的管理探索了供应链中断风险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定量模型方法则通过供应链设计和量化模型探讨了供应链的协调问题;本文根据这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当前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供应链担保圈风险传染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蓓  王玉霞 《软科学》2017,(6):134-138
通过建立有向加权网络模型,分析供应链担保圈的网络结构对风险传染的作用机理,并以调和距离衡量企业间担保关系,解释担保圈的两面性——风险分担和风险连坐.研究结果表明担保圈网络结构和风险传染关系具有相变的特征.当风险低于一定阈值,高度连通的网络中担保关系的多样化能够有效保持网络的稳定性.当风险高于一定阈值,高度连通的网络反而构成风险传染的路径,其稳定性和弹性大大降低.企业间担保关系具有非线性的特征,担保圈网络结构对风险传染的作用机制取决于企业间调和距离.  相似文献   

17.
研究在市场需求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制造商、零售商的风险态度对绿色供应链最优决策的影响以及优化问题。考虑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在以制造商为领导者、零售商为追随者的绿色供应链中建立斯塔克尔伯格(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制造商风险规避与零售商风险中性、制造商风险中性与零售商风险规避以及制造商与零售商均风险规避3种情况下绿色供应链的最优决策,并分析消费者绿色产品接受度、一次性研发投入成本系数和制造商与零售商的风险厌恶系数对产品绿色度及制造商与零售商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消费者绿色产品接受度和零售商风险厌恶系数、降低一次性研发投入成本系数和制造商风险厌恶系数有利于提升产品绿色度和供应链参与者的利润。研究发现对使制造商和零售商在获取最大利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绿色度的启示包括:针对绿色产品推出先试后买的销售模式;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建立绿色产品研发成本分担契约;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建立股权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系统中的应急策略与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了供应链系统中风险的类型,供应链系统应对风险的过程,提出了构建以“弹性策略”和“鲁曹性策略”为核心的供应链系统应急策略体系,建立了包括供应链风险可能造成危害的强度、风险发生的概率、采用供应链系统应急策略可能带来的收益与成本的供应链系统应急策略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