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俄罗斯独立后,国内政治力量十分活跃,各派政治势力纷纷建立政党。各派政治势力此消彼涨,相互间的争斗导致国内政治一片混乱。普京上台后,开始对国内政党进行整合,出台了《政党法》并对不同政党采取不同策略,使得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发生了很大变化。左翼政党经多次分裂,最终势衰;中翼政权党在普京的支持下迅速崛起,成为杜马最大党团;右翼势力也随着普京对寡头的打击而再度衰败。总之,普京对各派力量态度的变化给国内政制带来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第三政党制度:现代两党制的最终确立——共和党与民主党(1854~)19世纪50年代早中期,由于奴隶制问题上升为美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一场"不可遏止的危机"迫在眉睫。美国政治舞台上经过各派政治力量剧烈的分化组合,终于形成一直延续至今的第三美国政党制度(the Third A-merican Party System),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主要政党轮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独立以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演变,多党制的架构已经基本建立起来,政党的角色功能以及法律地位不断得到规范,政党之间的力量格局也逐渐清晰.经过五次议会大选、五次总统选举和一系列政治斗争的磨练,纷繁杂乱、无序的政党活动正在走向集中化、规范化、有序化,尤其是普京上台后对政党制度进行了改革,政党竞争模式由"极端多元主义"向"适度多元主义"转变.随着第五届杜马选举的尘埃落地和第三任总统梅德韦杰夫的上台和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理,俄罗斯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政治建设时期.与此同时,相比较前四次总统选举,俄罗斯政党在2008年的总统选举中所发挥的作用,有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党外交演进的历史逻辑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经历了正常化、成熟和深化3个时期;从政党外交的创新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无论在指导思想、外交原则、外交格局方面,还是在外交方式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发展的启示是:政党外交对实现国家外交战略目标、提升政党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时代主题的科学把握,是政党外交创新发展的重要依据;服务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政党外交的根本出发点。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发展始终服从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和需要,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国家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5.
进入2000年以来,世纪之交的国际形势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情况,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重大动向:第一,俄罗斯国内局势的变化受到关注。近来,俄罗斯国内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重大事件:首先,叶利钦宣布辞去总统职务。其原因有三:一是叶身患多种疾病,需要离职养病;二是叶选定了普京为其接班人,认为其能继续推行他制定的现行政策;三是叶通过宣布提前举行总统大选,打乱反对派的部署,从而确保普京能顺利当选。叶的“惊人之举”再次使国际社会的注意力转向俄罗斯。目前俄各派政治力量围绕大选的较量已经激烈展开。与此同时,俄军在车臣…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进入新时期,面对国际国内风云变化的形势,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其制度的优越性也面领着很大的挑战。现阶段如何保持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以及如何充分发挥这一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就成为中国各政党主体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利基政党(Niche Parties)概念自邦尼·M·马吉德提出以来,西方学者对这一政党类型的定义、分类、特色行为模式、选举表现的理论解释等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利基政党类型理论,反映并勾画了20世纪下半期西欧出现的一批不同于传统主流政党的绿党、激进右翼政党和民族地区主义政党等新型政党的特点,对西方社会中的政党变化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但是,利基政党类型理论忽视了个体政党之间的区别,主要局限于西欧政党政治,其适用性与解释力无疑受到了限制。  相似文献   

8.
对政党理念的知识考古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知识考古学的角度对政党概念的形式,政党的原始属性,政党产生的根源等政党理论中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人们对政党概念的准确理解,“政党”(party)这一政治概念的形成,与它从拉丁文词源“pars”进入英语世界和政治语言世界前后的演变有很大关联,拉丁文“pars”的基本含义有二:一为“部分”,一为“分开,分歧,歧异”。有关政党理念的一系列问题,正是围绕着这个基本含义沿着两个不同的路径演化和展开的。它留下的问题直到今天仍是人们思考政党理论问题的重要切入点。本文认为,政党的部分与全体,分歧与一致的矛盾统一体,政党的这种基本属性是客观全面估价政党的作用时所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皖南事变前后,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时局,中国共产党为开展抗战动员,团结抗战力量,有效整合国内外政治资源与社会资源,通过多种媒介积极宣传其抗战主张,并根据国际、国内时局的演变,将其政党形象建构为反对投降与分裂的抗争者、团结抗战的支持者与合作者、民主政治引领者与实践者。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的建构既是对复杂国际国内形势的被动因应,又是为因应政局演变的需要,制定符合实际的政党形象,进而推动国内政治时局的演变,对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国人的非政党思潮主要表现在: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对政党多有诟詈;民国初年,北洋军阀集团仇视政党;政治文化保守主义者一直从道德和制度层面攻讦政党;民初选举中,民众怀疑、抵制政党;护国、护法运动中旧立宪党人高喊"不党主义";无政府主义者和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则视政党为中国混乱动荡的根源之一,大加挞伐.这些政治和社会力量对政党的态度、看法,反映出它们在政治生态急剧转型时期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在 19世纪初期 ,加拿大有组织的政党已经出现。到 19世纪末 ,加拿大两党制最终确立。由于受到联邦选举结果的影响 ,加拿大政党制度历经了几次重大的改变。在其一个多世纪的演变轨迹中 ,加拿大政党制度显示出四大特点 :(一 )大党占统治地位、两党制是主体 ,(二 )政党执政时间长 ,(三 )选民票与议会席位不成正比 ,(四 )政党制度在两级政府的运作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2.
民元以前,梁启超即已对政党问题频频发声,筹组学会乃至政党的动作所在多有.从近代中国政党与政党思想萌生和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时期梁氏有关政党的主张弥足珍贵.他对政党问题的探求成果,是民初各派系政治家组建政党和诉求政治权力的重要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党-国"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党-国"理论由"立党救国"、"以党建国"和"以党治国"等三个历史和逻辑紧密相联的部分组成."立党救国"表明中国近代的政党首先是民族危机的产物."以党建国"反映出孙中山学外国、建我党,以我党、建我国,先党后国,党国同构的的政治思维."以党治国"无论在理论说明还是在制度设计上,尽管总有些改变,但在"革命"时期,革命党独占政权,党员独有或先有政治权利的本质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4.
政党执政后有两种存在形式——国家政权体制内的政党和国家政权体制外的政党。在政权体制内党最活跃的地方是议会;在政府中有的政府与政党重合(两党制),有的由数党代表政府(多党制);党对司法的影响具有分散性和间接性。在政权体制外,党组织有自己的组织和工作,在合法的前提下可依党章活动。政权体制内、外的政党间的组织关系有三种:体制外党组织领导体制内党组织;体制内党组织领导体制外党组织;体制内、外基本不存在领导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任何执政党都存在着执政安全问题,这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事实。许多党由执政党沦为在野党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我党执政近60年,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执政安全问题。邓小平同志认为,要确保党的执政安全,不仅要依靠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和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而且还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本文着重从学习制度、领导制度、干部制度、监督制度、决策制度建设等方面来阐析邓小平同志关于制度建党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的爆发引发了国内阶级矛盾和阶级关系、政党关系的巨大变化,国共两党由武装对抗走向了合作,各中间党派也从分散走向联合,试图寻求在组织上的合作。在国民参政会初期最成功的合作,促成抗战时期的第一次宪政运动,加强了中间党派的联系,直接促成统一建国同志会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政党的民主功能及其中西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党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政治权力的中心、代议制民主的关键,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操作者和主导者;政党制度文明与政治文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在我国,政党与政党制度建设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有效切入点。但是,由于政党-国家-社会关系不同,中西政党制度与政党功能也有所不同。同西方国家的执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承担的责任重大得多,同政府、社会的联系密切得多,不但肩负着政治领导职能,还肩负着执政职能,对国家发展、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执政成败负总责。我们要正视中西政党与政党制度的特点与功能差异,坚持正确的民主政治观与制度衡量标准,避免在政党与政党制度问题上的"简单化"或"趋同论"。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自身建设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验:面临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历史方位变化所带来的巩固基础的考验;面临冷战结束后世界政党格局的嬗变所带来的外部压力的考验;面临全球范围内“全民党”思潮的风行和国内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动所带来的发展趋势的考验;面临改革积弊犹存的传统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考验;面临我国入世后开放型经济所带来的趋利避害的考验;面临我国参加国际人权公约所带来的履约义务的考验。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经受考验。  相似文献   

19.
从《共产党宣言》中可以看出,共产主义者同盟对于能够联合的政党采取的策略可以分为三种,即:既联合又进行批判、既支持又保持相对独立、既团结合作又要注意斗争。共产党支持其他政党的活动或者与其他政党联合,其目的在于为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服务;共产党处理党际关系的原则是: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的团结和协调、坚持当前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坚持对运动的领导、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