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生态体验德育模式的实践取向:感动师生生命,优化生命样态 生态体验德育从一定的哲学观审视和构建德育.它从三重生态观、体验本体观、和谐价值观和生命样态观综合考察德育的价值形态,并藉由洞开体验者的生命感觉之门,去实现体验者和导引者健康饱满的生命样态.  相似文献   

2.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实施标准。为了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我校倡导“以人为本,以德润心”,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围绕德育主题“生态德育、绿动人生”,从“爱、雅、信、和、智、立”六个方面分层设计不同年级的德育目标及重点,实施“1+1”生态德育模式,在尊重学生生命主体、创设和谐发展环境的过程中,充分开发个体的生命潜能,促进每个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3.
生态体验是学校实施生态德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德育过程中开展生态体验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增长生态道德知识、丰富生态道德情感,锻炼生态道德意志,养成生态道德习惯。实施生态德育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系统的生态道德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引发了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催生了具有基础作用和支撑功能的高校生态德育的兴起。高校生态德育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的方法,具有层次性、中介性、简约性和还原性的特征。因此,必须以模式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为中心,遵循一定原则,明确科学目标,完善核心机制,从德育的主体视角建构"四位一体"多元点交织的高校生态德育模式,以期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健全大学生的理性生态人格。  相似文献   

5.
一、构建高校德育实践模式的意义及作用德育实践模式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阶级和社会的要求 ,遵循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规律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为出发点 ,在受教育者积极参与的互动中 ,发展和巩固其良好品德的活动过程。大量事实证明 ,大学生参加德育实践不仅有利于他们道德认识的发展 ,而且有利于他们道德情感的提升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目前我国高校的德育工作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进行 :一是德育理论教师通过“两课”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方面教育 ;二是通过德育工作者的日常教育、管理 ;三是全体教职工的教书育人、服务育…  相似文献   

6.
生态体验是一种全新的德育理念,它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生态关系中,反思与构建一种互生共存的生态和谐道德观,引导受教育者树立崭新的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生态德行。纵观传统的教师主导一切的德育模式,剥夺了学生自然生态的生长机会与条件。要根本改变说教的模式,就必须尊重学生自然生态的道德体验过程,还给学生活生生的生活世界,让他们享有进行道德抉择、思考道德行为与后果之关系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阐述中职护生生态体验德育的主要内容,以南宁市卫生学校为例,探讨中职护生生态体验德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德育来源于生活,因此要想构建良好的德育模式,必须要回归生活本位,让学生积极感受生活中的德育元素,并且获得德育。在生态体验中,学生无疑能够获得全方位、浸透式德育体验。结合杏品育人活动,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生态体验活动的开展促进德育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陈旧模式的封闭与局限。江门中医药学校在德育创新的实践中做了有益的尝试,自觉与行业、企业对接,构建起家、校、社会融合的"立交桥"德育模式,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树立改善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的理念,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一种新的德育模式——生态德育模式正在逐渐被人们认可。生态德育是使人们在生态活动中自觉履行维护生态平衡的义务,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人们进行生态领域道德影响的一种活动。它不仅关注人际关系,而且探寻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在理念和实践上都践行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校德育的实效远未达到社会的期望。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摆脱当前“知性德育”的范式,建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模式,文章提出了高校德育实践的基本样式、应遵循的原则及高校德育实践的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的大势之下,中小学中越来越关注德育教学工作。在全新的挑战当中,在中小学德育教学引导当中,必须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去研究实践中的问题,并在之后大胆探索分析,建立一个符合时代发展的模式,以全校学生为基础,立德树人,建立一个良好的德育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发展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文化生态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现今我国德育存在着低效性,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对文化生态的认同不够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加强文化生态与德育的关系,构建德育生态化之路。其基本路向应包括构建德育生态场、建立生态型师生关系、开展以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为内容的“三生”德育活动、遵循理解型德育原则等,回归生活世界检验,形成德育生态化的系统。  相似文献   

14.
人们的生命发展是离不开教育的,我们国家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德育本质就是生命教育,是为了人的生命活动而进行的教育,德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的关键教育问题,因为其决定一个国家整体道德水平,所以我们应该转变现有的德育观念,探索生命教育下新的德育理念。  相似文献   

15.
诗意德育是在接续中华诗教传统的同时,根据现实德育工作的时代诉求而建构的一种道德教育模式。该成果以诗意为核心,传承民族诗教传统,依托汉语诗性本质,从诗化德育言说方式的角度探索提高学校德育科学性、艺求性的新途径,在发扬学生德性、建构原创造性德育理论、引领德育实践、丰富德育学科建设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莫惠贞 《生活教育》2014,(22):19-19
德育工作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我校积极反思德育现状,及时调整德育策略,实行生态德育,包括实施心灵德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构建和谐生态课堂,使德育工作渗透到每个教育环节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健全人格,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小松 《辅导员》2013,(12):32-33
<正>对当前的学校德育,人们往往较多关注其地位的轻重,而较少反思其操作的合理性与实效性。注重道德认识的提高,忽视了学生道德规范的内化。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知是而言非,言是而行非。学校德育忽视了学生独立性、独特性和差异性,导致了生态性危机,严重制约了学校德育的有效性。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需要使德育回归社会生活,必须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培养理性生态人,启动人类心  相似文献   

18.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小学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起步阶段。德育在小学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迈好人生的第一步,德育工作者在进行不断的探索,其中生态体验理论的提出及应用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那就把这种具有发展性、互动性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德育工作中,让德育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生态德育观与德育生态观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教育学、伦理学的相互交融碰撞产生了新的德育工作观.早在20世纪就开始盛行的生态德育观与当前提出的德育生态观是两种不同的德育工作理念.本文主要对二者的形成背景、内在涵义和具体内容加以比较.阐明二者的概念之别.  相似文献   

20.
正生态体验德育是一种新的德育理论,21世纪初,生态体验德育得到高度重视,被纳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并被写入《改革开放30年教育重大理论成果》。我国研究生态体验德育较深入、最有权威的是刘惊铎教授。他认为:导引者设定一定的生态情境,让体验者置身其中,亲自感受、领悟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的运行规律,最终经历、形成自己的内心感动,这种状态和过程即生态体验德育。笔者把本文的生态体验德育内涵概括为:在一定的生态关系和生态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