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①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②而反③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  相似文献   

2.
行政权力一旦失去监督 ,便容易滋生各种腐败现象。 1 94 5年 ,黄炎培到延安访问时 ,向毛泽东提出中共能否跳出“其兴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的周期性规律的支配的问题。毛泽东同志说 :“我们已经找到新路 ,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 ,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 ,才不会政亡人息。”这充分说明了只有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 ,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繁荣昌盛。在我国 ,政府作为行政机关在国家机构中比重最大 ,人数最多 ,涉及面最广 ,与群众切身利益最为密切 ,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影响到国家和人民…  相似文献   

3.
中国崛起是21世纪重要的地缘政治事件。个别西方国家基于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通过制造各种所谓的理论,企图坐实中国“国强必霸”之逻辑。评价中国要跳出固有的政治传统框架,“国强必霸”是一个陈旧的逻辑,“国强不霸”才适用于中国。中国不会走“国强必霸”的老路,而是走“和平发展”即“国强不霸”的新路。这是基于中国模式证实了“国强不霸”,“国强不霸”与中国的“和”文化相契合,“国强不霸”与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禀赋一致,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丰富发展了“国强不霸”的逻辑。  相似文献   

4.
[原文]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  相似文献   

5.
齐人一妻一妾《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内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相似文献   

6.
魏玄同,定州鼓城人也。累迁至吏部侍郎。玄同以既委选举,恐未尽得人之术,乃上疏曰:"⑴臣闻制器者必择将以简材,为国者必求贤以莅官。匠之不良,无以成其工;官之非贤,无以致于理。君者,所以牧人也;臣者,所以佐君也。君不养人,失君道矣;臣不辅君,失臣任矣。任人者,诚国家之基本,百姓之安危也。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制基础。”请回答:1.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A. 英国《权利法案》   B.法国第一部宪法 C.美国宪法      D.苏联第一部宪法2. 简述我国历史上宪法政治发展的基本过程。3. 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时提出:“中国共产党、人民民主政权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之际,墨翟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基本上是属于唯物论的认识论。墨子的认识论集中表现于他的“三表法”。什么是“三表法”呢?墨子说:“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墨子·非命上》,引文均据孙诒让《墨子闲诂》)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两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放也。”又说:“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王氏认为,以往的构境方法有两种,即“造境”和“写境”,这两种方法应该结合。王国维的这一“构境方法论”是他的“境界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专题讨论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燕王征巧术人,卫人曰: “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  相似文献   

11.
棘刺母猴     
燕王征巧术人,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官,不饮酒食肉,雨雾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日:“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创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  相似文献   

12.
清代书法家钱泳所著《履园丛话》卷12中有一“量体裁衣”的故事 :古代有人持匹帛 ,命成衣者裁剪。遂问主人之性情、年龄、状貌并何时得科举 ,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成衣者曰 :“少年科举者 ,其性傲 ,胸必挺 ,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举者 ,其心慵 ,背必伛 ,需前短后长。肥者其腰宽 ,瘦者其腰窄。至于尺寸 ,成法也 ,何必问耶。”裁衣 ,在一般人眼中 ,是那样普通、简单。可是在这位“成衣者”眼里 ,却有如此丰富的哲理 ,不能不令人感叹。由此想到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者 ,在做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时 ,不也有个“量体裁衣”的问题吗?问题即是矛盾…  相似文献   

13.
释“政”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人教版)第五单元《勾践灭吴》一文中的第三自然段中的“政”的解释不够严谨,略有瑕疵,请看其文:“……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饣甫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姓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此段中“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中的“政”字,教材中注释为:“通…  相似文献   

14.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极负盛名的清官良吏,他的为人、处事、为官、仕宦、事君均以民生问题为导向,以解决民生实务为着力点,高扬儒家“仁政”和法家“法治”精神,积极为百姓抗命谋利,可谓是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利百姓之所利,充分反映出海瑞的“民生情怀”,体现出清廉为民、关注民生、为民请命之精神,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弘扬,以为解决我们当代反腐倡廉、解决民生实务、密切联系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15.
《挥手之间》之题用字十分简洁,含义非常深刻。它既指领袖和群众之间相互挥手的过程,也指毛泽东同志在飞机舱口那次富有历史性的挥手的过程。那么,“挥手之间”究竟有多大,文中并无交代,《教参》也未点墨。但我们在解题和总结时,却经常碰到学生问及。我以为“挥手之间”,短,至少有几分钟;长,可以达十一个月,其理由如下。这篇散文的主要人物是毛泽东,“挥手”的主要者也是毛泽东,这与作者对毛泽东同志的“举”帽“挥手”的细节详加描写,和本文表现毛泽东同志大  相似文献   

16.
人类往往被相类似的事物所迷惑,这是认识世界所碰到的普遍现象。《吕氏春秋·疑似》中指出:“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者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宝剑名称)者,贤主之所患,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而圣人之所加虑也。”在这里,作者列举了许多迷惑人的相似事物,告诫人们对相似的东西不要轻信。所谓“疑似”,  相似文献   

17.
《学记》用“三王四代唯其师”的史实告诫人们“择师不可不慎”。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择师,《学记》为我们提出了“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能博喻然后能为师”等四个基本观点,这对我们今天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18.
《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的得失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这,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如此知人善任,得天  相似文献   

19.
南昌教案     
(一)事情发生以前自从清康熙末叶以後,天主教的传教士们,接受了罗马教皇所发布的凡“有与天主教不相反者许可,相反者俱断不行”的命令後。(一)满清朝廷为防止这些传教士作非法活动,就不许外人在中国传教,这种禁教的期间大约有一百余年,到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发生,侵略者便以“教”、“兵”、“商”三位一体的联合力量冲开了中国这一扇关闭很久的大门,为宗教的侵略者造了“转机”。这三者之间的联系是“相倚以行而各互用”的,如中国“屈抑其教,必求以兵胁之”,而兵又须“商人之助其费”,等到“既发  相似文献   

20.
〔原文〕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①者,其良人②出,则必厌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厌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目阚)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③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④无与立谈者,卒以东郭⑤墙⑥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厌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日:“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⑦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⑧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