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斯蒂涅是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中的人物,于连是司汤达的《红与黑》中的人物。拉斯蒂涅和于连是法国王政复辟时期两类出身不同,探索自己的前途,寻觅自己地位的向上爬青年。这两个人物在认识复辟王朝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的青年思想面貌上有相互补充作用。两者的形象不仅概括了法国中下层有抱负的青年整休,而且人们也可以通过他们的形象,认识到复辟王朝这段特殊历史的动向。拉斯蒂涅出身于外省破落小贵族。人口众多的老家省吃俭用才每年熬出一千二百法郎的生活费给他上巴黎求学。压在他肩上的大家庭义务,使他“对于权位的欲望与出人头地的志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和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人物拉斯蒂涅进行比较,简明阐述了这两个人物的人生经历和命运的抉择,从而以点带面地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本质。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司汤达、莫泊桑作为其中的代表,更是在世界文学史上奠定了大师级的地位,在他们众多的经典文学作品中,“年轻人”的形象占了较重要的篇幅,尤以于连和杜瓦洛更为突出。这两个“年轻人”既有相同之处,更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人本主义运动代表马斯洛提出了心理需要层次学说.著名文学形象阿Q和于连也有实现心理需要的愿望,但在需要层次和实现方式上却不同,一个将其内化为精神胜利法,一个将其外显为个人奋斗主义.而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阿Q和于连的出身、所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以及创作他们作者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外省来的年轻人"这一类人物形象,在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坛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外省来的年轻人"的典型代表,司汤达在《红与黑》中塑造了于连这一人物形象,而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塑造了拉斯蒂涅的形象。小说人物身份不同对其命运的影响、小说人物生活经历不同对其性格的影响、小说作者创作选择对人物塑造的影响,决定了于连和拉斯蒂涅奋斗史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斯丹达尔的小说《红与黑》一百多年来,被译为多种文字广为流传。人们对书中主人公于连的评价至今众说纷法。于连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作为王政复辟时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于连身处被压迫者的地位。他所出身的小资产阶级曾同广大人民一起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在雅各宾党人的领导下镇压了贵族和教会的反抗,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到了他的幼年时代,拿破仑的军队驰骋欧洲,当时用人唯才是举,小资产阶级的青年也能因军功和办事才能出人头地。然而到了他成人之时,波旁王朝复辟了,封建贵族和教会勾结…  相似文献   

7.
作为个人奋斗者 ,祥子与于连都具有优秀的品质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在人生道路上都经历了“三起三伏”的过程 ,女性均成为其命运转折的重要因素。但作为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个人奋斗者 ,他们在目标追求上 ,目标实现方式以及对待爱情的态度上又有所不同。本文试图分析他们的异同 ,并探讨其成因。  相似文献   

8.
从比较的角度,对《红与黑》和《高老头》中的于连及拉斯蒂涅这两个“个人野心家”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他们实现野心的目的、方式、道路、结局各不相同,都是独特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9.
<红与黑>与<人生>是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作家写下的主人公奋斗的典型.他们出身不同,生存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但有奋斗过程中的某种相似性.他们的最终失败构成了历史的必然性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实现之间的悲剧冲突.  相似文献   

10.
11.
于连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第一个具有强烈超越品质的形象,他奉拿破仑和卢梭为精神导师,以九死无悔的精神,不择手段地向法国上层社会迈进,希冀完成自己的宏伟志向。但这种超越是非历史的,势必被时存秩序扼杀,他的无可挽回的死也因而产生了深厚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2.
《红与黑》问世迄今已一个半世纪。其间,或受冷遇,或遭热骂,成为评论界众说纷纭、争论不休、且易走极端的热点。一言蔽之,对于连的评价,是《红与黑》面面观的焦点。国内评坛,主要有两说:“个人野心家说”及“反抗英雄说”。前说似占主导地位。有的认为,于连是一个道道地地的极端个人主义野心家形象(《外国文学五十五讲》下册 P.48);有的说,于连由一个极端的个人英雄主义者,发展成为一个向上爬的野心家(《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P.260);还有的说,于连出卖灵魂,走上堕落的道路,背叛了自己所出身的阶级,成了贵族反动势力的走狗(陈星鹤:《近似的生活道路,不同的命运结局》)。《欧洲文学史》是“个人野心家说”的代表者:“于连代表  相似文献   

13.
本分别从两位小说主人公产生的时代和思想基础,以及他们迥异的性格等方面,将小说《红与黑》和《高老头》中的主人公于连和拉斯蒂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揭示了1830年前后法国一些有为青年不可避免地走向毁灭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4.
司汤达在《红与黑》中塑造了一个18岁出道,23岁上断头台的悲剧典型形象于连·索黑尔。有论者说于连是个人主义野心家,也有论者说他是反叛的英雄。就作品《红与黑》而言,有人以它深刻揭露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天主教会、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复辟势力的反动本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法国的社会风尚以及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政治形势,指出这是一部杰出的政治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作者着力塑造的"困惑中觉醒、觉醒中升华"的于连这一形象作为解析对象,侧重结合人物刻画、人格释放以及人性宣扬等内涵层面的切入剖析,批判现实主义理念、个人社会化、人文价值这三者的交糅,从而细致全面地对于连的角色属性在性格特征展示濡染、人性价值交互融合进行发微探究,进而完成赏析层面之上的形象探析。  相似文献   

16.
《红与黑》主要描写下层平民一个木匠的儿子于连,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的野心膨胀和破灭的悲剧。书名红与黑,有人说红是代表拿破仑时代的军服。黑是代表王政复古年代的僧侣的黑夜。红是于连那颗不甘寂寞的心,黑则是那个时代黑暗的社会现实,最终黑夜熄灭了人们的热血。  相似文献   

17.
于连和孙少平分别是司汤达的《红与黑》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也是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奋斗者的形象。他们身居异国,在个人与社会的格斗中表现出不同的民族特点,主要体现在个人奋斗的历程,对待爱情的态度、结局、内涵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创作的一个高峰。它并没有曲折的情节,也没有壮烈的场面,但却令人百读不厌,这是艺术的"秘密"——于平凡中见神奇。《高老头》在结构上有两条平行发展的情节线索:一条描绘了被女儿掠劫一空之后而遭到遗弃,最后穷困而死的高老头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详细比较于连和杜洛瓦不同的性格特点,从社会背景、生活时代、社会环境,探讨其对人物性格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分析造成他们不同人生结局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在《三国演义》中,吕布是一个颇受非议的否定性人物,前人的论述有简单化的倾向,本试图把这一人物放在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语境中去考察,分别从没落英雄的悲哀,英雄气与儿女情,道德与谋略等方面,重新神视和评价吕布在乱世这一特殊背景下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以期 对这一人物的认识价值和化意蕴作出较为恰当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