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想长大     
张琦  李锋 《辅导员》2011,(8):34-36
最近张老师参加六年级学生监考时发现,测试的作文题目是一个选择性文题:《我想长大》或《我不想长大》。张老师看到以《我不想长大》为题的学生很多。她想起自己小的时候,很盼望长大,希望像大人那么有力量。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孩子不想长大呢?  相似文献   

2.
现在听到很多的呼声: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要以教师的教来代替学生的学。那么,学习真的是学生自己的事吗?作为一个老师,是否真的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呢?怎么放手?能完全地放手吗?谈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自己的一次上课经历。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中,很多老师有这样的感叹:为什么我讲了好几遍的题型还是不会呢?为什么我上了那么多的课而成绩却没有提高呢?也就是说,很多老师觉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成正比的,教师教得越多,学生就应该学的越多,其实大家也知道,这种关系并不成立。那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少教多学"呢?以下是我的看法"少教多学"的积极意史。  相似文献   

4.
教与不教     
不论是叫孩子做作业还是做其他事情,孩子说得最多的就是“老师没说过”。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最近总算有了答案。给六年级学生出了一张语文试卷,其中有一道阅读题目是让学生想一下,一头40吨重的鲸相当于几个100斤重的人。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鲸的巨大。结果,学生还没做,就有老师打电话来了,说语文试卷里怎么可以出数学题目?而且斤的概念现在已经不用了,老师没教过,叫学生怎么做呢?当然,还有更难听的话。我对老师说,你冷静一下,等试卷改出来再骂我也不迟啊!在很多老师的观念中,好像学生的所有知识和能力都是老师教给他们的。老…  相似文献   

5.
考试作弊现在在学生中早已屡见不鲜,甚至已成了大家公开的秘密。这股作弊风不但刮走了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掩盖了学生的真实成绩,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啊!那么这股不良风气应该怎样禁止呢? 据报载,某中学为解决考试作弊问题,大胆改革,实行无人监考的闭卷考试,提倡师生之间互相信任,唤起学生的自尊与自爱。我认为这所学校所采取的措施不适应当前学校的普遍情况,有些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6.
监考的学问     
考试是教学“五认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监考又是考试的一个基本环节,和课堂教学一样也是一门艺术。可谓“马戏人人会做,各有巧妙不同”。不难发现,有些老师在开考前总是板着面孔宣布一通考试纪律,先给学生来一个“下马威”。我则不然,每次都坚持提前几分钟到场,首先和学生和风细雨地沟通一番:“同学们,本场考试由我来担当你们的服务员,大家如发现卷面不清或缺少橡皮铅笔什么的只需举手示意一下,保证服务到位。”说话间,往往有学生插嘴:“那谁监考?”我便随之解释道:“考试是检查了解我们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情况的,用一个‘监’字多不合适…  相似文献   

7.
怎样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呢?教师出试题,刻印试卷,或者买四面八方推销的各种各样的重点篇目试卷、单元试卷,然后发给学生,严格监考,教师再认真评卷,这是一种做法。有的青年教师说:“这一个学期,我就让学生做了一百多张考试卷。”我觉得这种办法让中、下学生处于被动应考的地位,特别是后进学生,倘多次被动  相似文献   

8.
幽默     
都是您教的老师:你的试卷怎么和同桌小明的试卷错的全是一样呀? 学生:那还用说,因为我们都是您教的嘛!(吴勇兵荐)万能造句爸爸:小强,过几天就要考试了,我先考考你。用"敬佩"造一个句子。小强:我不知道"敬佩"是什么意思。爸爸:那么"遥远"呢? 小强:我不知道"遥远"是什么意思。爸爸:那么"计较"呢? 小强:我不知道"计较"是什么意思。爸爸:怎么  相似文献   

9.
<正>在初中阶段,我们常感叹:初中生难教,初中数学更难教!有教师说:"我做了几十年老师,教了几十年数学,过去是越教越顺手,现在是越教越难教,差生很多!"现在,数学学困生越来越多,大有蔓延趋势。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数学学困生呢?学困生是如何形成的?又该怎样转化他们呢?下面我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1.对数学不感兴趣及缺乏学习方法。这类学生在上初中之前就对数学失去兴趣,缺乏学习数学的方法或  相似文献   

10.
我教书的那几年里,感觉监考是最麻烦的事情。 第一次监考的时候,我还觉得很有意思。那一次,我跟一位女教师一起去监考,考场里坐了100多号学生。这些学生我都不认识。试卷发过以后,女教师往椅子上一靠,眯上眼睛坐了下来。而我,可能因为是新老师,监考特别认真,时时准备着一有风吹草动,就把作弊的学生揪出来。  相似文献   

11.
开心葫芦串     
《新作文》2006,(5)
监考老师“都是同一个老师教的,为什么有的同学考得很好,有的同学却很差,啊?”班主任在大考后又训话了, 全班无语。突然,一个声音从角落里响起:“因为监考老师不同!”  相似文献   

12.
老师,请不要吝啬您的微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师,上次实验考查时,我本来很紧张,但很幸运是您监考,于是我就不紧张了,因为教过我的老师中您总是微笑着的,使人感觉很亲切,很友善……真的,老师的笑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这是一封学生来信,信的最后一句"老师的笑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还加了着重号. 老师的笑,对学生真有那么重要吗?  相似文献   

13.
临近高考,绝大多数考生都从知识上、身体上、心理上为大考做好了准备。但是,每年高考以后,很多学生都会因为没有掌握好考试技巧而影响高考成绩,耽误自己的前程。那么,如何避免"不该丢的分数"呢?拿到试卷后,首先要听清监考老师的说明,看清试卷  相似文献   

14.
近日,笔者跟随教研室领导到某中学调研,听了一节语文复习课,激发了很多思考。这节课复习的是初二第三册第三单元(散文单元)。执教老师把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板块,即复习字词、文学常识、课文内容,做阅读练习题。课后座谈时,这位老师问我几个问题:语文复习课应该怎样上?现在的中考阅读是教什么却不考什么,即不考所教的课本内容。那么语文老师应该怎么教?还有必要教课本吗?在工作中有很多语文老师对这些问题都很困惑。据我分析,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怎样通过学习课内文章来指导帮助学生阅读、写作课外同类体裁的文章。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幽默     
张荣启 《教师博览》2005,(10):28-28
纸条一次,学校举行期中考试,突然,监考老师发现地上掉了一张纸条,立即走了过来,问座位上的同学:“这是你掉的吗?”该同学道:“不,不是。”监考老师说:“真的不是吗?”同学说:“老师,真的不是,你看,我的在这儿呢!”说着,该生顺手从试卷底下摸出一张写满答案的纸条。没错老师:“小华,你爸爸才36岁,怎么你在作文里写他参加过抗日战争?”小华:“那是写我爷爷。”老师:“你搞错了,作文题目是《我的爸爸》。”小华:“没错,作文是我爸爸写的。”回答英语课上,教师正大谈中西方语言差异,有学生举手提问:“老师,‘饺子’在英语中怎么说?”教师面有愠…  相似文献   

16.
学教琐忆     
当教师就得学"教",学不好"教",怎么教好学生呢.我当教师是半路出家,也不知道怎么教,上课就是一个劲儿的讲.后来才知道教学还要讲究教学方法,教法好,效果就好.我就学起教来.向谁学?向书上学,向老师们学,还向我的学生学.学生能教老师教法吗?能.我有些教法就是学生教我的.我们成天与学生打交道,只要不把学生当容器来"灌",而把他们看成是学习的实践者,虚心向其请教,认真总结他们的学习经验,并依照改革教学,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不过,学生不会直截了当教你教法,而要我们做有心人,去发现,去"自学".五十年代初,有一次领学生去锄谷苗.农村老师事先告诉我怎样区分苗和草.他讲得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17.
童洪星 《教学月刊》2015,(Z1):70-73
一、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引导”请各位语文教师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教别人学语文的人,我们自己应该有较高的语文水平,那么,我们的语文水平是怎么来的?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教给我们的吗?当然是,但仔细想想又不是。我们的语文水平归根到底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自己多读、多写慢慢形成的。从教多年后,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一个学生,即便把语文教师上课讲授的东西全部接受了,甚至消化了,也不一定能把语文学好。有些学生听课笔记做得很好、很详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学生犯了错误,老师苦口婆心教育,结果却不甚理想,于是得出"现在的孩子真难教"的结论;学生遇到困难,老师无微不至嘘寒问暖,学生不仅不感激反而疏离老师,于是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假如说是教师的教育有问题,教师会非常委屈,难道学生犯了错误我能置之不理吗?难道学生遇到困难我不该关心吗?难道我为学生负责任错了吗?  相似文献   

19.
黄羽 《华章》2011,(24)
近段时间,常在聊天时听到很多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太难教了,学习懒惰态度又差,认真的学生学习能力又太差,学得很累但效果又不好,真是一届不如一届".甚至南开中学的教师也反映现在的学生学习状况不理想,学习能力差.那么是如何形成这一局面的呢?笔者经过思考与探索,认为形成这种"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根本原因是现在的学生学习知识更多是依赖死记硬背与填鸭式学习接受知识,而缺乏基本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祯 《语文天地》2012,(22):66-67
细心的老师会发现,现在的学生不会作文,不善于表达他们的内心情感。每年的考场作文,很多学生习惯于写一些生离死别的故事情节。可是细想想,哪有那么多的孩子是孤儿?甚至有的教师惊呼,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作文有一句惯用语,那就是:在我三岁那年,父亲离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