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分析了辽宁省教育失衡的深层次原因,认为这是与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师资源不能保证密切相关的,因而探索优化配置教师资源模式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的发展的重要保证。该文就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与流动原因分析;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资源合理配置的条件;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模式等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由于我国教育立法的不完善和教师身份的法律冲突,导致越优质的学校拥有越多的优质教师资源,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相当艰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义务教育向均衡发展方向迈进.明确和统一教师在政府与学校之间的法律地位,完善教师聘任制,建立教师定期流动制等法律制度设计有利于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已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和城市义务教育教师相比,在配置方面还存在着学历水平、学科专业结构等方面很大的差异和问题。当前,首先要树立科学的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观念,其次是要加强领导,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和进一步完善切实可行的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有效机制,同时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切实关心和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从而保证义务教育师资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时代焦点课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是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现有的城乡教师轮岗、支教和挂职等措施在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中存在治标不治本缺陷。随着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战略的实施,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促进城乡优质教师资源共享,提升农村地区教师自身整体素质,为城乡教师均衡配置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5.
张怀君 《天津教育》2014,(17):20-20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均衡配置。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均衡配置教育要素资源,在教育要素资源中,人力资源,即干部、教师资源的配置是最关键的,配置的难度也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6.
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可以从师资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来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数量上的失衡主要表现在城乡小学之间,县镇和城市的师班比大大高于农村是失衡的具体表现。在优质教师配置问题上,呈现出城市高于县镇、县镇高于农村的状态。因此,中小学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在数量上应重点考虑农村小学,在优质教师配置上要向农村初中和小学倾斜。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师资的均衡配置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目前师资配置呈现非均衡的状态,表现在城乡教师资源数量和质量分布不均衡,城乡教师在入职教育、在职培训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异,其原因有城乡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均衡,城市本位的师资配置政策、教师培养监督机制缺失.针对这些问题,政府机构要保证必要的财政投入,调整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建全教师培养监督管理机制以促进城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8.
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所涉及的问题要比改造校舍等物质资源均衡配置的问题更复杂。物质资源的配置,只要  相似文献   

9.
涂皓 《教育》2013,(2):29-29
要面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必文须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而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又是其中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环节。国外在教育发展中也曾出现优质教师外流的情况,并由此造成教育发展不均衡和教育质量下降。英、法、美等国家均通过教育改革改变了这种情况,让教师流动变得合理,教育发展变得均衡。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均衡是体现社会公平的基本尺度。教师作为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涉义务教育发展的质量。县域在推进城乡师资均衡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将优质教师均分,而是要追求教师整体优质均衡配置。实现城乡师资优质均衡,关键在于提高农村教师专业水平,可以通过专项培训等工作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最终达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口发展已进入"低生育、老龄化、城镇化、高流动"时期,当前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挑战主要有三:一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且竞争加剧;二是教育资源配置结构失衡且空间分布不均;三是教育资源配置未能完全适应人口流动需要。为此建议:加强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需求情况的研判,多部门协作构建人口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建立均衡导向的教育财政长效投入机制,确保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均衡供给;分阶段推进义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及时调整区域间学校布局规划;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供给。  相似文献   

12.
<正>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为了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义务教育教师在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势在必行。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通过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方式,实现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有利于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有利于义务教育学校共同发展,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决定》提出的校长教师交流具有顶层设计的宏观引领作用,对于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优质教育的推广,公平教育问题逐渐引起重视。随着我国对于城乡教育的不断重视,能保证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是其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目前,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失衡主要原因是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完全,资源配置制度不成熟以及义务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等。只有重视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得到均衡配置,才能够更好实现其不断发展,提升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总体质量。因此,本文基于制度视角,对于我国城乡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进行探究,重点分析了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在配置上失衡的主要问题,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旨在提高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速览     
正江苏南京:建立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年度监测制度。制度的内容包括义务教育各学校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的情况和区域内义务教育校际校舍、设备、图书、教师配备和流动、教育质量、生均班额等指标的均衡情况。该项制度可以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提供数据分析,引导区级政府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切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发展的新态势为教师资源配置带来了挑战。基于2021-2035年城乡义务教育学龄人口预测数据,本文围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目标,对教师资源的需求规模、结构、类型等进行了预测。教师资源配置将面临数量不足和过剩反复交替、优质师资城乡学校间不均衡、音体美教师结构性短缺、教师培训资源配置不足且低效等问题与挑战。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快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灵活用人机制、推进教育数字化、优化教师编制,更好地保证教师资源配置满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黄培森 《教育探索》2012,(4):103-104
追求教育公平公正是义务教育的根本宗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合理化配置直接影响到整个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有多方面原因.从教育政策引导层面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四种措施:一是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二是打破教师资源的地区条块分割;三是建立与完善优质教师合理流动制度;四是加大对薄弱学校扶持的力度.  相似文献   

17.
如皋市作为江苏省首批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在区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有效举措:统筹布局调整、学校建设、教育装备,促进办学条件优质均衡;追求教学模式科学化、教学管理制度化、教学研究实效化,促进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创新教育管理制度、管理方式、评价机制,促进教育管理优质均衡;推进教师培训工程、教师均衡配置、教师管理创新,促进师资队伍优质均衡。  相似文献   

18.
如皋市作为江苏省首批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在区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有效举措:统筹布局调整、学校建设、教育装备,促进办学条件优质均衡;追求教学模式科学化、教学管理制度化、教学研究实效化,促进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创新教育管理制度、管理方式、评价机制,促进教育管理优质均衡;推进教师培训工程、教师均衡配置、教师管理创新,促进师资队伍优质均衡。  相似文献   

19.
论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资的均衡配置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也是义务教育均衡化的重要体现。要实现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应建立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统筹管理机制;加强紧缺教师的补充工作,保证农村教育教学需要;建立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实现县域内师资均衡配置;实行城镇教师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引导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20.
教育生产函数与义务教育公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地区和学校间的教育质量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也非常不均衡。教育生产函数的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以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质量为核心的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乡、地区和校际教育质量的差异。保障我国义务教育结果公平的前提基础是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重心在于学校公用经费和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