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足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理念,探究学习任务在单篇文本教学中推动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实践策略,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用形式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达成教学做合一,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学做合一”是一体三面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以“做”为核心。对教师而言,“做”是教的方式;对学生而言,“做”是学的方式。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学生喜爱且合适“做”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法的效率。如比较不同的句子,于比较中引导学生探究语法;开展互动活动,于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法;组织互教活动,让学生在“教”与“学”两种角色的转换中,深化学习体验;布置分层作业,以“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真正习得英语知识。  相似文献   

3.
朱慧敏 《小学生》2022,(11):19-21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相关教育观点中的三大观点之一,与当代教育融合对比来看,“教学做合一”中所体现的思想与《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整合于一体,能够给学生创造更多在实践中进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实践应用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合“教学做合一”理念,通过改变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赵云珊 《江西教育》2023,(19):70-71
“以做导思”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寻“做”的内涵、探明学生“做”的程序、探求学生“做”的品质,从而充分发挥“做”的功能、体现“做”的价值和意蕴;要积极打造学生“做”的平台,赋予学生“做”的权利与时空;要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在“做”中建构、在“做”中创造;要能深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感受与体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5.
“小先生”教学法依据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先生”的身份完成教学任务.在“化学教学论”理论课与实践课中应用“小先生”教学法,让学生以“小先生”的视角去学习“化学教学论”,增强自信心,提高教学理论的可操作性,促进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教师在学生“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给学生以充分的反思、交流、合作的机会,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方法,将职前和职后教育进行了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徐全文 《新疆教育》2013,(16):55-55
新课程理念要求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创设自主学习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以“探索尝试”为核心来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做教学的有心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教”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实现“学”“做”统一,教学做合一的重点内容是以学生角度为切入点,将生活就是教育的理念融入教学中,促使“教”“学”充分融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进行探究学习,以充分强化学习效率。对此,本文阐述了教学做合一的内涵,并提出教学做一体化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教”与“学”统一于“做”,重视通过“做”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发展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医学高职生而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要注重教学做的统一。只有在“做”的过程中,他们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支配,自我的能动性得以充分挖掘。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用“教学做合一”进行教学具有现实意义。下面就简单谈谈我的教学做合一的课堂设计。  相似文献   

9.
管凌峰 《理科爱好者》2023,(4):239-240+246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实施,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省时的方法学习数学,要创设有利于学生轻松掌握数学规律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不同教学实践中灵活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做“乘法”,在学生的心理负担上做“除法”,在学生的活动实践中做“加法”,在学生的作业设置上做“减法”,使得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高效学习,切实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强调“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只有这样才是“真教”和“实学”。文章通过三个课例前后教学设计的对比,阐述如何在“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改进教学方式,做到“真”学习。主张设计挑战性任务,让学生发现真问题;营造开放空间,让学生经历真探究;“在劳力上劳心”,让学生积累真经验,从而使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11.
张锁周 《天津教育》2022,(15):135-137
<正>“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育理念,旨在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有助于践行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与“教学做合一”的观念不谋而合。基于此,文章将简析“教学做合一”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价值,并从链接教材,融入生活元素、设置任务,培养探索意识、关注热点,增强创新思维等方面探索其落实路径。一、对“教学做合一”这一教学理念的全面发展与认知  相似文献   

12.
“学了做”与“做中学”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学了做”是通过教师的教达到学生的学,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做,它是把学生看成了解题的工具,放在完全被动的位置。而“做中学”是让学生自己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探究问题,它是把学生放在主动的位置,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去感悟知识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了做”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做中学”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说:“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理解基本…  相似文献   

13.
丁兰 《成才之路》2009,(4):45-45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做数学”的理念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做数学”主张把注意力从传统的集中于数学内容方面转移到数学过程方面,是强调数学知识在人脑中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的教学,是把数学教学视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做数学”强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做数学”并非过去的题海战术。“做数学”可以做习题,可以做与课堂学习有关的数学活动。可以像数学家一样研究数学。  相似文献   

14.
“教学做合一”理念的落实,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其中,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教学做合一”理念,能够最大化培养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本文在“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下探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人学习,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控灵活的方法策略,是教育教学的目的,也是个人成长的必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习惯了“喂一口,吃一口”“喂什么,吃什么”“不喂,不吃”“吃等食儿”等被动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不高,而且信息技术学科属于非高考科目,学生或多或少在主观上有些轻视,在学习过程中多是“为了做而做”,不是“为了学而做”。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双减”背景下学生学习的减负提质,重庆树人凤天小学大力开展教学改革,用师资队伍教育观念的转变,课堂教学、学科作业的优化设计,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学校“做细”延时服务,精细设计与开发课后服务活动;“做精”课堂教学,科学优化课堂学习方式;“做实”教学管理,系统配置学生学习资源,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系统优化。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作为方法来说,它是要解决“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现象,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作为生活来说,它普遍存在于实际生活中,教与学都是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笔者的理解中,“教学做”合一的“教”指的是因材施教;“学”指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做”指的是要注重实践。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去学习,而“做”也是整个“教学做”的核心。这也恰好与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教学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8.
“教学做合一”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部分,笔者把“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理解为“做中学”,即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让学生亲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物理教学中“思政育人”与“教学做一体化”协调统一的研究,探索出物理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验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地融入“思政育人”功能的“教学做一体化”物理教学新模式。让学生走上探索科学的征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也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科学技术素质。  相似文献   

20.
“先做后说、师生共作”是重庆师大陈重穆教授创设的,运用其教学能从“做”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做”中发现学生解题思路过程,发现学生思路障碍与不足,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从“说”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共作”能更好地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