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孩子光有爱心不行,光讲道理,方法不对也不行。在关爱、指导孩子时,根据孩子 的年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把教育融于具体的事例中,并且尽量把话说得委婉一点、艺术一点,效果会更明显。 我的儿子有个不良的学习姿势,读书写作业时老是低着头,眼睛距桌面很近。我为此给他  相似文献   

2.
音乐表情与技巧在音乐表现中是两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二者的产生与形成均来自于人体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在音乐实践中,表情是内容,技巧是形式,表情支配着技巧,技巧支持着表情;二者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离开了表情,技巧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离开了技巧,表情也无法完满实现。因此,深刻地认识表情与技巧的相互关系,准确地把握表情与技巧的相互作用,将会有利于音乐表情的尽情发挥及音乐技巧的完善实施。  相似文献   

3.
音乐美育按照音乐审美的特殊规律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音乐审美教育,通过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达到培养音乐审美能力,陶冶品性,净化灵魂,提高思想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学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陶冶儿童情操,培养儿童的心灵美,促进他们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以往传统的小学音乐教育中,老师往往只停留在弹弹琴,教孩子唱唱歌的层面,或者对教材的处理比较简单,只是粗粗一听,简单一讲:“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首乐曲是优美、抒情的”便草草了事,以为这就是音乐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5.
一、陶冶情操  情操是人的道德、理智感、美感等高级社会性情感的总称 ,是决定个人人格品位的关键因素之一。情操的优化固然需要人的思想认识的提高 ,但也需要经常的、潜移默化的长期陶冶。通过这样的陶冶 ,人的思想认识和各种各样的社会性情感才能融为一体 ,逐步转化为稳定不移的心理品质。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董仲舒曾说过 ,人的性情“或仁或鄙 ,陶冶而成之”。[1] 没有陶冶 ,教育就不能是完整的教育。音乐是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之一。音乐通过节奏和旋律所构成的音乐形象拨动人的喜怒哀乐的心弦 ,使心灵深处产生共鸣 ,受到感染。音乐作品都…  相似文献   

6.
如今,音乐鉴赏课成为很多学校开设的一门课程,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音乐情绪的知觉能力。本项目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让音乐专业大学生与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分别对表达不同情绪的音乐进行愉快程度、唤醒程度、偏好程度与熟悉程度等级评定,通过实验探寻音乐训练对音乐情绪加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也许你会感到吃惊,也许你会不以为然,也许你会嗤之一笑,也许……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音乐老师,在我的从教历程上我从不奢望去当什么班主任,更不用说领导,我只想一心一意当好一名音乐老师,有人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就是从事了自己最想干的事业,我从小就爱唱歌,  相似文献   

8.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理论,这一理论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的核心和基础。他冲破传统教育模式和制度的束缚,把尊重人、理解人,提到了教育的首位,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倡导内在学习与意义,弘扬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功能,注意创造力的培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最佳的教学心理氛围等诸多方面做出了贡献。人本主义心理学为情绪辅导在教学中的运用奠定了人文基础,它让人们看到了只有尊重人的主动性,给予人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的机会,人才能够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9.
音乐被称为情绪的艺术,它对人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工作压力较大,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境下选择倾听合适的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将有非常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10.
认知与情绪在音乐上联系紧密。文章用音乐张力的概念联结音乐结构的认知与音乐情绪。期待和声音事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被假定在产生音乐的紧张和放松方面和音乐情绪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知觉的研究支持了音乐结构引起听者期望的音乐理论的描述。音乐张力与音乐的结构、音乐的形式有联系。音乐情绪随时间在强度和质量上改变,而且这些情绪在心理生理学测量上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上课时,课堂上突然响起口哨声;全班学生的眼光都会盯着老师,看老师如何处理。老师如果听而不闻,意味着默认这种违规行为,也显得无能。若认真查究,既耽误时间,又可能节外生枝。如像通常以泛泛的批评不了了之,学生也司空见惯。并不能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科学研究》杂志先后刊载两个以不同方式应对学生吹口哨的案例,都有一定成效。鉴于吹口哨只是课堂中随时可能发生的违规动作之一,而这两个机智处理吹口哨行为的案例,对于应对同类事件也不无启发,故不妨一议。  相似文献   

12.
当庄严的国歌响起时,正确的做法是军人行军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包括教师在内的其余广大公民行注目礼。那么,日常生活中当庄严的国歌响起时,校园内的师生在做什么呢?留意观察,老师们三三两两随意站着,有的双手背在身后,有的双手在体前交互握着,更有甚者在学生队伍后面窃窃私语;学生们则行着标准或不标准的队礼,低年级的孩子“喊”着不合节奏的国歌,而高年级的孩子则完全效仿老师“欣赏”国歌。此情此景,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者言传身教的失误。老师在课堂上这样或那样竭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难道热爱祖国只停留在口号上吗?老师的一言一行在…  相似文献   

13.
认知与情绪在音乐上联系紧密,文章用音乐张力的概念联结音乐结构的认知与音乐情绪。期待和声音事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被假定在产生音乐的紧张与放松方面以及在音乐情绪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知觉的研究支持了音乐结构,引起听者期望的音乐理论的描述。音乐张力与音乐的结构和形式有联系。音乐情绪随时间在强度和质量上改变,而且这些情绪在心理生理学测量上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及其形式的逐渐多样化,音乐材料作为诱发情绪的素材日益丰富,使音乐诱导情绪成为现代研究情绪诱发的主要方式之一。当前,音乐对人类心理品质发展的影响已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课题,这为音乐材料对人类情绪诱发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音乐的功用十分广泛。本文讨论了音乐带给人是非感、审美趣味上的益处,以及音乐对人们修养身心的帮助。音乐对于提升人的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仲敏 《江西教育》2004,(15):89-89
当庄严的国歌响起时,正确的做法是军人行军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包括教师在内的其余广大公民行注目礼。那么,日常生活中当庄严的国歌响起时.校园内的师生在做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中涉及许多的音乐美学问题,如音乐与情感的关系、音乐的形式与内容等,汉斯立克以音乐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殊性质作为基点来阐释这些音乐美学问题,该书集中反映了汉斯立克的自律论美学现点.  相似文献   

18.
小学音乐教学要不断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世界和人生的热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品格,塑造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19.
试论音乐与运动员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做为听觉艺术,它不同于自然界的任何声音,它和运动员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中的成功与失败能产生重大影响。科学合理地在训练或比赛中运用好的音乐,会使运动员的情绪体验有积极的增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晓春 《湖南教育》2003,(18):30-30
一、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有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而课程的意识比较淡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等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这意味着教师课程观的重大变革,课程不再只是“文本课程”,而是“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