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秀的人物消息.最重要的是作品中的人物能否走进读者内心.给人以深刻的感触或影响。读第21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孙继炼、罗路云合作的人物消息《江汉刚:维和战场钢铁汉》,我们领略到了“速写”的文思与“重彩”之笔邂逅时主人公的画面感、立体感。这篇作品.在短短920来字的篇幅中,准确地传导新闻要素、凝炼地记述新闻事件、巧妙地刻画时代英模,充分展示了文体的张力和活力。这里之所以借用“速写”和“重彩”两个绘画语言.是因为舍此无法贴切地表达对这篇消息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本报讯”就是指由本报获得的消息,表明系本报记者、通讯员采写的新闻。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是最广泛采用的新闻体裁”,历来被人们称为报纸的“主角”。从首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作品和我们陕西省1991年度好新闻评选作品来看,虽然报纸选送的消息有些问题抓得好,写得也很精采,但从整体上来说,报纸的消息还是显得薄弱。其主要问题是数量少,质量差,时间性不强。  相似文献   

3.
周骥  忻志伟 《新闻实践》2012,(2):81-I0001
生动、简洁、精炼、准确——这是几个经常被用来形容优秀新闻作品的词汇,也常常被视作是对新闻写作特别是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看似简单的词语。对于一名记者来说。要想每篇报道都能“达标”。也非易事。  相似文献   

4.
检阅我国1991年度新闻工作实绩的第二届“中国新闻奖”8月下旬揭晓,152件优秀新闻作品获奖,其中获奖的广播作品35件,电视作品34件。获得一等奖的广播电视作品,有上海电视台的消息《南浦大桥成为上海人民心中的丰碑》、广东电视台的评论《刑场上枪声留下的警示》、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的评论《补上市  相似文献   

5.
下功夫拓宽“基础瓶颈”──关于消息退化的思考张志消息退化:制约报纸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基础瓶颈”消息是报纸的基础产品,主导产品。它对于报纸的基础性、主导性意义表现在:其一,信息是各种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上游产品”。这就是说,信息是一切新闻作品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6.
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旨次主办的2001年度外经贸好新闻评选结果日前揭晓,一批反映外经贸题材的优秀新闻作品在评选活动中获奖。 评选活动共选出一等奖6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15篇和优秀新闻摄影作品奖3件。新华社车玉明采写的消息《中美就中国“入世”多边谈判遗留问题达成全面共识》,人民日报社龚雯撰写的述评《让历史铭记  相似文献   

7.
消息语言从分类上说,应该属于新闻语言的范畴。但消息语言又不完全等同于通讯类、评论类等其他新闻体裁所使用的新闻语言。它们之间既有共性更有个性。笔者在这里探讨的主要是指用于消息写作的狭义的新闻语言。 既然消息语言是新闻语言的分枝和部分,那么就有必要先弄清楚新闻语言的基本概念。新闻语言是相对于“文学语言”、“计算机语言”等而言的,它和平时我们所说的“日语”、“汉语”、“英语”等不是同一个概念。这里所说的新闻语言,其实指的就是“新闻作品的语言。”  相似文献   

8.
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颁奖仪式于2005年9月6日举行,258件新闻作品在京受奖,其中,新华社发的消息《中国国家主席与艾滋病人握手》等28件获一等奖。而在一等奖的作品中,《苏州日报》记者高坡采写的消息《昆山31万农民刷卡看病》(以下简称《昆》)格外引人注目。原因是过去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常常为中央级和省级媒体所包揽,如今67位评委公开投票,有2/3以上的多数票齐刷刷地投给了一个由地级市报送的作品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让我们从获奖消息本身说起。站在“天上”抓“活鱼”地方媒体抓重大题材,不能像中央级大台大报…  相似文献   

9.
阅读外国优秀的新闻作品,既能增长知识,又能提高自己写作新闻作品的能力。但由于各自的国情不同,导致一些读者对外国优秀新闻作品的表达方式、艺术价值等缺乏一定程度的理解,只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由王蕾编著的《外国优秀新闻作品评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6月版)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度“上海广播电视奖”终评近日结束。获奖作品中有优秀广播新闻12篇,优秀广播社教作品10篇,优秀电视新闻17篇,优秀电视社教作品17篇。另有奖项为“广播文艺”10篇,“广播剧”3篇,“播音与主持”11档(节目),“广电报刊新闻、专稿”6篇等。从终评的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与社教作品看,题材范围较广,基本上反映了2005年度上海改革、发展、进步的概貌,真实记录了上海以及国内的重大新闻事件与社会活动,加大了舆论监督的力度,弘扬了新闻宣传工作的“主旋律”;而且从广播电视新闻作品的文化传播内涵看,一批新闻、社教类作品,体现了人间真情、人文…  相似文献   

11.
由省记协主办的第三届“山西新闻奖”(1993年度)评选于4月28日在吕梁地区揭晓,211件优秀新闻作品获奖。 “山西新闻奖”是全省综合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全省各级报纸、电台、电视台及中央新闻单位驻晋记者站,均选送了1993年度影响较大的新闻作品参加了这届评选。  相似文献   

12.
《青年记者》2001,(1):14-15
田宏耀,中共荣成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中国海洋报》荣成记者站常务副站长。自1990年9月调入荣成市委宣传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业余写作,勤奋笔耕,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了3000多篇消息、通讯等多种题材的新闻作品,在地级以上新闻单位年发稿量最多达450多篇。先后有13件作品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等单位举办的评奖活动中获奖,连续9年被《大众日报》社、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威海日报》社等新闻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被中共威海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连续两年被中共荣  相似文献   

13.
让消息唱好主角岳凤先正视消息的现状“泥牛入海无消息”。用这句俏语比喻时下新闻载体的消息劣、缺现象,并天戏虐之意。消息的劣、缺,可以从全国高层次的新闻评奖中得到印证。在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的评奖中,荣获一等奖的5篇新闻作品,竟没有一篇消息。在第一届“...  相似文献   

14.
“含金量”这个词,近年来在新闻界使用频率比较高。认为某一件新闻作品很好或者能够创优获奖时,就常常说“含金量”比较高。那么,“含金量”到底是指什么?都“含”哪些“量”?笔者试从消息这个新闻的主体切入,作些探讨。所谓消息的“含金量”,是指这条消息中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大小或高低。这是从内涵上来讲的。一般来说,具有“新  相似文献   

15.
一、消息要不要有情感?消息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这是客观要求。既然是用事实说话,那么写消息还要不要讲究情感呢?新闻作品的生命力从哪里来?我认为主要来自两大因素:一是历史价值,一是美学价值。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新闻的历史价值要求新闻完全真实,新闻的美学价值要求新闻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要给人以美的享受,无疑新闻的文气、风格、情感等等因素都是充分条件。美学界知名人士屈稚军说:“美感在本质上就是情感活动”,没有情感,消息作品何谈之美?情感,是消息作品获得生命力的条件,也是记者表达思想、立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含金量”这个词,近年来在新闻界使用频率比较高。认为某一件新闻作品很好或者能够创优获奖时.就常常说“含金量”比较高。那么,“含金量”到底是指什么?都“含”哪些“量”?笔者试从消息这个新闻的主体切入,作些探讨。所谓消息的“含金量”,是指这条消息中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大小或高低。这是从内涵上来讲的。一般来说,具有“新闻”和“宣传”双重价值的消息,其“含金量”比较高;反之,则比较低。而从外延上来讲,消息的“含金量”,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新闻合且”(这里的“新闻”特指新的信息)。一条消…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与信息     
新闻界通常都把报纸上带电头的新闻作品叫作“消息”。这是很确切的。读者从这种形式的作品中,主要是想得到新消息,从而受教益。不过,现在有些“本报讯”、“××社电(或讯)”,号称消息,却不能给人提供什么新消息。说“新闻不象新闻”,指的就是这个吧? 目前“信息”一词很盛行。经济、科技界不消说,各行各业都叫得很响了。新闻界也有的同志提出:要用“信息”的观点来认识和鉴别新闻。这样做,对原有的那个高度概括的新闻定义,也能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因为不少新闻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是报道了,但其中信息量很少,满足不了读者对消息的要求。眼下人们对会议新闻的意见最多,也最大,都主张“大大压缩”。实际上,大家讨厌的不是“会议新闻”,讨厌的是这种新闻中多的是“官样文章”,少的是新情况、新观点、新问题:总之,是缺乏读者欲知和应知的信息。经济新闻对广大读者来说,本来应该是最富有吸引力和“接近性”的,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可是,直到  相似文献   

18.
从今年开始,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全国综合性的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中国新闻奖”的评选工作。这项活动,每年开展一次。本届评选的范围是199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刊播的新闻作品。中国新闻奖设13个评奖项目: (一)报纸、通讯社: 1、消息; 2、通讯(包括特写、调查报告、系列报道的一篇代表作); 3.言论(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述评、短  相似文献   

19.
古人谓文章的精要处为“眼”,故诗有诗眼、文有文眼,好新闻亦需有眼,当指一篇新闻的“神光所聚”之处,如新华社电讯稿《刘朗兰慷慨就义》中的对话:(阎军)问:“为什么参加共产党?”“共产党为老百姓做事。”“今后是否还给共产党办事?”“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这是这篇消息的“眼”,至今读来,仍可感到17岁的女共产党员面对国民党阎(锡山)军铡刀的浩然正气和博大的精神内涵。“一句之灵”,“使全篇俱活”,新闻眼是~篇优秀新闻作品中最能拓展立意、强化主题的关键,或者说是一篇新闻作品中的闪光的亮点,这…  相似文献   

20.
自全国开始评选“好新闻”以来,已有十多年历史了。各级新闻单位几乎逐年举行这种评选,并习惯把中选的作品称为“好新闻”。一些出版单位还将中选作品收编出书,取名《好新闻》。这些做法,对发展新闻事业是有益的。但我认为,“好新闻”的提法欠妥,起码是美中不足。在文学界,通常组织开展的是“优秀作品”“优秀书目”的评选,还有大量的《优秀小说选》《优秀诗歌选》出版;在艺术界,通常组织开展“优秀剧目”“优秀歌曲”评选。而在新闻界,却把中选作品通称“好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