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课是一门抽象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一、借直观促思维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形成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的,学生认识的发展是从直观开始的。概念教学也离不开直观。如教学基数与序数的区别,我们让6名学生到讲台前站成一排,让学生数一数一共6人,要用数字6来表示;再让学生从右向左数,最后1人是第几个,告诉学生最后1人排列第6。用这种直观方法,使学生对“6”和“第6”有了清楚的认识,达到了区别基数和序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它包括5以内各数的认识,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0的认识和加减法。 5以内各数,许多儿童在入学前都已会数甚至会读、会写,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建立数概念,因此这部分内容包括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组成等。教学时,要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通过游戏、活动等各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数感。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等表示数和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3.
“5的认识’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9页的数学内容。教学时,要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使学生对5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一、搞清基数和序数自然数既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即基数),又可以表示事物的次序是第几(序数)。在教学5的认识时,可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画,引导学生搞清基数和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中,整数的认识分二十以内、百以内、万以内、多位数四个阶段完成。主要的概念有:数、数字和数位、数的组成和分解、基数与序数、计数单位、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等。这些概念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必须认真教好。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要充分运用实物、直观教具、实际事例引进数及有关整数的一系列概念。寓数的本质特征及各有关概念的相互联系与区别于实际事例中,让学生在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算一算等多种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加深理解上述概念。  相似文献   

5.
中班序数教学是幼儿园计算教学的基础内容之一.是训练儿童思维的一项教学任务。序数教学是在充分掌握基数的实际意义和空间、方位、时间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中班孩子对于基数概念的发展早于序数概念的发展。因此,孩子在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自然数后,序数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序数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教孩子掌握物体的排列次序和数的方向。物体排列次序通常有如下几种:从左往右数;从前往后数;从下往上数;按时间先后数。当孩子掌握了简单的排列次序和数的方向以后,再帮助孩子掌握比较复杂一些的排列次序。比如:按大小、高矮、远近等为排列次序。经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训练,逐步使孩子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是数学知识连成链、织成网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学生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及有条理地思考的工具。因此,教学中让小学生正确、全面理解和掌握概念至关重要。尤其是一些易混概念,教师更应加强辨析。如:基数与序数讲清“基数”、“序数”两概念及其之间区别与联系,教师首先应帮学生弄清二者各自的意义。即:用来表示事物(元素)多少的自然数,称为基数;用来表示事物(元素)的次序关系的自然数称为序数。就是说:“基数”反映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事物或元素的个数,不表示…  相似文献   

7.
“6和7的认识”这一内容,学生在幼儿园已初步学习过,包括其基数意义、序数意义及数的组成等,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一年级再次比较系统地学习这一内容,要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似乎并不困难。但对于如何引起学生再学习的兴趣。把精力投入到“6和7”的基数意义、序数意义与大小关系的研究中。足以引起我们教师的思考。思量再三,陈老师决定用童话材料一试。  相似文献   

8.
根据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发展水平低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直观化、活动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好数学。如,在教学“8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弄清基数和序数的不同含义,我请第一排的8个学生站起来,让全班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同学,大家异口同声地说“8个”。我又问:“从左往右数,第8个同学是谁?”“张明!”这时我继续问:“8个和第8个有什么不同?”学生答不上来,于是我就进一步引导:“8个指的是哪些同学?第8个同学指的是谁?”这样,学生从最直观的活动中悟出了“8”和“第8”的不…  相似文献   

9.
人类最早认识的数就是自然数,在理论上研究数的概念,首先需要建立关于自然数的理论。自然数是人类最早认识的数,但在中小学教学中很少有人对它进行证明的教法,但作为教师理应掌握其实质,文章就自然数的两种理论(基数理论和序数理论)做以探究。  相似文献   

10.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生活情境,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搭建学生自主探究的桥梁,使学生形成在生活中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能力。一、联系生活,理解数的概念数的概念是抽象的,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需要一个过程。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多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如一年级要求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字,我让学生数出具体物品的数量或找出表示序数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要创设情景 ,引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下面以“5的认识”为例 ,说说创设情景的教学设计。首先 ,教师要把握数学上的“5”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它是从许多具体事物的基数与序数中抽象出来的。所以 ,教学情景的创设就不能脱离具体事物 ,要以生动活泼的事例为素材 ,突出“5”的特征。教师要沿着这样的思路去构思情景的创设。其次 ,教师要创设学生认识整体“5”的情景。教学中 ,教师可以安排十分丰富的活动 ,让学生积极参与。例如 ,上课伊始 ,教师说 :这节课要5个人为一组 ,组成学习小组 ,小朋友 ,现在请你们自己组织…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已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不少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导致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认数"不必花过多的工夫进行教学,学生自然就会。针对这一现象,通过教学分析,我们认为应通过"重结合,帮助学生形成数感""攻难点,弄清基数和序数的含义""讲应用,熟练数的组成与分解""辨数位,促进学生的后续发展"四个途径引导学生认识数,因为"小知识里藏大文章"。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一册总复习“20以内的数”。教学目的: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20以内数的读写,掌握20以内数的组成和数序,会正确比较几个数的大小,弄清基数和序数的含义。②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教具:1~20数字卡片、计数器、小黑板。学具:1~20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读数、写数  相似文献   

14.
一、多练习,计算准数与计算这部分知识贯穿于教材的始终,是低年段数学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期末复习中,这部分内容占很大的比重。有的教师认为,数与计算天天讲、天天练,学生都会,在期末复习中可不列为重点复习内容。忽视了数与计算复习的结果是学生计算不准确,成绩不理想。所以,教师在复习中还应组织学生多练、勤练。一年级要让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组成和分解,理解基数与序数的含义,简单加减法计算、表内乘法。二年级要熟练掌握万以内数的口算、笔算、珠算、乘除法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另…  相似文献   

15.
课时教材是几种层次的教材分析中最重要的一种 ,是教材分析的重点 ,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课时教材分析的侧重点是 :教材具体包含哪些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与前后教学内容有什么联系?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学的要求是什么?教学的重难点是什么?教学中要采取哪些策略等。一、整数的认识课时教材分析举例(一)5的认识5的认识这一课包括的内容有数数 ,通过整数抽象出5并认5 ,5的实际意义 ,5与4的关系 ,5以内数的顺序 ,5以内数的大小 ,5的组成 ,5的序数意义 ,写5等。5的认识是在4的认识基础上教学的 ,它是进一步学…  相似文献   

16.
从给物说数、比较多少、圆点排序和选序数4个方面探查30名3~5岁的幼儿数概念(包括基数和序数)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对数概念的掌握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其中4~5岁是幼儿数概念发展的关键期;(2)幼儿对基数和序数的掌握显示出不同的发展速度,基数发展在先;(3)幼儿数概念的发展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教学对象分析]“几”和“第几”实际上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的说法。在此之前 ,学生已掌握了1~5的基数的含义 ,对于“序数”的含义学生在生活中也有所接触,而“几”与“第几”的区别是他们认识上的难点。若单纯以看图数数、说说的形式来简单地认识“第几” ,孩子们可能会忍不住说 :“这太简单了 ,一点都没意思 !”所以教学中 ,我以情境———感受 ,活动———体验的形式 ,引导他们自主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内容分析]“第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单元的内容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看 ,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1~5…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认数是计算的基础,反过来,计算可以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两者是通过数的组成和分解有机地连在一起的.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概念和计算方法,不能离开学生的亲手操作,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  相似文献   

19.
相邻数教学是数形成和序数教学的继续和加深。目的有二,其一是让幼儿掌握相邻数的实际意义,理解某数与相邻两数多1少1的关系,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其二是让幼儿能找出10以内序数中漏掉的数,更牢固地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加深对数的抽象性和顺序性的认识。我是这样教幼儿学习相邻数的。一、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的意义1、幼儿谈自己家的邻居。要求住平房的幼儿讲出紧挨着自己家左  相似文献   

20.
一、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认数、写数等内容。教材在编排上,采用了与加、减法穿插进行、适当结合的编排方法。在教学时,可以用实物或实物图来认识5以内的数,结合实物图和学生已有的基础认识6—9各数,通过实物操作认识10,用实物或实物图演示过程来认识0。要以极其直观和有趣的形式,以学生日常生活内容为素材设计便于学生想像的情境学习数的认识,培养数的意识。在教学中,还应体现集合、对应、分数等思想,建立序数、基数的观念,认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小学生在入学前,一般地都会数10以内的数,这就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