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王斌 《考试周刊》2007,(18):97-98
“社区青少年教育活动”是指社区组织或社区工作者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对社区内青少年施以各种形式的课后教育,开设多种课程类型,从而提高青少年素质的社会教育活动或过程。“社区青少年教育活动”是整合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的产物,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提高德育实效,并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社区教育的宗旨,一言以蔽之,就是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农村青少年社区教育,是社区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冲击了旧教育体制,改变了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中心的教育运行机制.打破了旧教育运行机制的封闭状态;初步形成了开放的,学校与农村社区双向沟通的,全社区参与教育的新的运行机制.经笔者所在地的多年实践、研究证实农村青少年社区教育的运行机制,是  相似文献   

3.
社区是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的自由空间,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社会化的第一站。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对青少年开展生命教育将成为家庭教育的延伸和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将对青少年的生命安全、生命健康、生命情感和态度以及生命价值与意义等观念的形成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白下区社区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背景下出现的教育社会化的新模式,是时代发展对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现代人自生下之日起,即处在来自学校教育以外的、大众传播媒体所带来的信息包围之中,并受其巨大影响,而学校、课堂、课本传递信息的作用相对有所减弱。社区教育能促使学校与社会更加密切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学校教育与社会脱离.社会不承担教育责任的状况。近年来,我区坚持区政府统筹,开展以街道为基础、以工企单位为依托、以青少年为主体、以德育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教育,逐步形成组织网络化、工作规范化、活动系列化的社区教育格局,为探索社区教育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戴永忠 《教育探索》2003,(10):36-37
“社区学生课后教育”是指社区组织或社区工作者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对社区内学龄青少年施以各种形式的课后教育,从而提高青少年素质的社会教育活动或过程。“社区学生课后教育”是整合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的产物,有助于减轻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提高德育实效,并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柯炳嘉 《师道》2000,(8):71-72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我校几年来在努力摸索促进社区综合管理,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的路子,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了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体育社会化理论、"大教育观"理论、科学发展观理论,探讨了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内涵,认为其现实意义是:能形成有序、互补、互助、高效的青少年体育教育体系;增进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互动发展,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形成立体化的教育模式,加强青少年体育技能的学习;能丰富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培育青少年终身体育的意识观念,进而提出了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是惠泽千家万户的社会事业,它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不断为社会服务的。随着终身教育和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提出,我们认识到知识传承的所在不仅局限于学校课堂,更要注重学习的社会化,所以学校教育也必须积极地寻求社会的回应,为学生营造一个没有围墙的终身学习环境。社区是学生接触最直接、最能具体感知的生动形象的“社会”,社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素材是学生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土壤,因此作为社区一部分的学校,就应该考虑与社区融合互动,将学生的学习延伸到社区,让学生在社区中接受道德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9.
社区教育、社区发展、教育体制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80年代在我国兴起社区教育,最早在上海和天津两个城市开展,相继又在其他一些城市得到推广和发展,而后,又从城市推向农村,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 我国社区教育的出现,并不是学习西方的产物,而是出于自身需要的创造。首先是学校青少年的德育需要社会支持,动员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而社区教育一开始就以德育社会化为重点,创造和优化育人的环境和组织,社区与学校结合,共同贯彻教育方  相似文献   

10.
社区教育作为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新产物,是学校德育的有效补充,为学校建设“大德育”环境奠定了基础;区校德育共建,为德育社会化、生活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德育由学校单一渠道逐步走向社会化德育的多种途径;有利于高职专业优势的转化,有利于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道德转化开辟了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发展社区青少年教育推进教育社会化进程西城区副区长胡红星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城内和区域或街道通过试点逐步建立社区或者社会教育委员会一类的社会组织,以组织协调社会各界支持关心学校工作.优化...  相似文献   

12.
论社区教育的视角与体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转换视角 正确认识社区教育 我国社区教育是在80年代兴起的,上海市、天津市、辽宁省是最早开展社区教育的城市与地区。我国兴起社区教育的始因,是学校教育需要社会支持,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学校的德育需要社会支持,除学校教育外需要动员校外社会的力量,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和优化育人的环境和组织,社区与学校结合,共同贯彻教育方针,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因而社区教育一开始就以德育社会化为重点。二是由于学校教育经费短缺,需要通过社会多渠  相似文献   

13.
上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的指引下,在依靠人民办教育、办好教育为人民观念的影响下,兴起了社区教育。当时的社区教育,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社区为依托,以“德育社会化”为重点,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整体育人模式;二是发动社会力量在物质上、经费上支持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进入90年代以后,一些学校开始“回报社会”,向社会开放,通过文化共建、学生社会实践、教师智力输出等形式为社区提供服务。1992年4月,普陀区真如镇兴办了上海第一所社区教育学校;1993年第一所由…  相似文献   

14.
离异家庭的教育功能缺失给青少年身心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青少年正处于认知形成和人格完善的关键时期,家庭结构的不完整使青少年在处理与教育相关的活动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应对方式.前人的研究多以离异家庭及学校等“施教者”为主体,分析家庭、学校及社区等社会单元对青少年教育问题的正面及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本文试图以青少年为发声主体,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对青少年在面对社会各单元所创设的教育生态时可能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并尝试将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运用于解决青少年的教育困境.  相似文献   

15.
在以知识为主要资源的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更新的加速、职业迭替的频繁、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等,需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改变教育只是青少年的事,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改变教育只是学校的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网络教育;改革学校教育,把学校教育的重点放在为学生终生学习打基础上;积极推进社区教育.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德育突破学校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多方面拓展教学的渠道,构建多元化的德育教学网络,使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形成有效合理的德育运作机制,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构建学校德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一体化教育机制,这是教育理念的发展和教育方式的创新。如何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构筑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殷余忠 《辅导员》2012,(12):79+81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灵魂的实践活动,它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紧密联系和相互配合。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各种新旧观念的碰撞和社会现象的产生,社区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影响已越来越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区这块重要阵地如果学校不去占领,各种不健康的东西必然会乘虚而入,影响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只有紧紧依靠社区,充分发挥社区的职能,把社区变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大课堂,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一、利用社区组织资源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社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在组  相似文献   

18.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学校教育途径以外,家庭、社区、社会环境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根源于家庭与社会,因此靠学校教育单方面力量很难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取得家庭、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建立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大环境大系统。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青少年心理发展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们达成了共识,即开设专业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课不同于其他教学学科以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为目标,而旨在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自我、悦纳自我,学会交往和情绪调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王学红 《考试周刊》2010,(15):217-217
在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趋势日渐凸显的当今时代,社会日益开放.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在这种新形势下,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渠道应密切合作,优势互补,构成一个和谐互动的教育网络,整体协调,有序运作,这对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实效,促进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