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闻写作上,早先有一种说法:“要把读者看作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如今,有些记者、编辑好象把读者看作什么都“知道”的人了。我近来读报,就一连碰到好多“不知道”。有这么几条消: 《国际二手设备洽谈会在杭州开幕》。什么叫“二手设备”?消息里没解释,我这个读者“不知道”。《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二》。第一是谁?消息里没交待,我这个读者“不知道”。《台湾“迷你猪”身价大涨》。“迷你猪”是何物?消息里没说明,我这个读者“不知道”。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写作上,早先有一种说法:“要把读者看作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如今,有些记者、编辑好象把读者看作什么都“知道”的人了。我近来读报,就一连碰到好多“不知道”。有这么几条消息:《国际二手设备洽谈会在杭州开幕》。什么叫“二手设备”?消息里没解释,我这个读者“不知道”。《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二》。第一是谁?  相似文献   

3.
飞花拾零     
邓颖超同志审稿 1979年10月16日中午,邓颖超同志审阅了采访她会见海外侨胞的稿件后,对记者说:“你们的《中秋佳节话友情》,报上登了,我看过了。那篇文章里有两个地方不符合实际。第一,文章说‘人民大会堂江苏厅秋菊盛开’,你们看,这里摆放的‘秋菊’是绢制的,怎么能写成‘秋菊盛开’?第二,那天日本朋友唱了《在北京的金山上》和《歌唱敬爱的周总理》两支歌,你们的文章里却写成只唱了《歌唱敬爱的周总理》一支歌”。邓颖超同志还强调说:“我们的新闻报道一定要真实、确切!”  相似文献   

4.
《两万张地图走进清河县农家》在河北日报发表后,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农村大世界相继转发,获得1988年全国好新闻二等奖,全国农村十年改革好新闻二等奖。 1988年5月初,我住在天津师范大学编《全国好新闻荟萃》的书稿,在留学生部就餐。一位瑞典留学生,中国名字叫谭汉民,一天吃午饭时对我说:“在你们中国农民家庭里看不到地图”。谭汉民这句话,尽管不准确,但使我想了很多。是啊!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农民常年四门不出,要地图干啥用!可是那些  相似文献   

5.
王晓明 《视听界》2006,(4):112-112
上期《视听界》出刊后,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黄匡宇老教授给我发了封伊妹儿,其中有这样的率性文字:“你的《像记者一样去办刊》,所言极是!一份广电杂志,不落脚业界研究,还会有什么生命力?中国传播学新闻学研究的客里空,都是毫无从业经验的‘学者’们炮制的皇帝的件件新衣!”在这句话之后,还有高论,只是涉及人事,不便披露。呵呵。大抵也是那几天,我去无锡做中国第一家广电集团老总严克勤的访谈。谈及学界对集团“翻牌公司”的诟病,严克勤颇不以为然:理论界往往有个毛病,喜欢去套用模式。每个集团之所以情况不一样,是因为他们根据各自所…  相似文献   

6.
曹罡 《视听界》2001,(5):58-58
从高校退休的邻居张教授是个特别认真仔细的人。一次他突然问我:“你们记者的‘身后’是什么?”我一时被问得糊里糊涂。他见我搞不明白又笑着说道:“你们在搞新闻报道,常常有个记者对着镜头作一段开场白。”“那叫现场报道,”我插嘴解释。他说:“对!就在这个现场报道中,十有八九的记者都说,‘我的身后’怎么怎么着。”张老怕我不信,边说边拿出他的记录给我看:某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淡》播出的《悉尼——另一个赛场》,报道北京在悉尼申奥情况。记者张洁面对镜头介绍说:“观众朋友,我‘身后’就是  相似文献   

7.
品牌与定位     
前不久和几个朋友聊天,有人质疑:《中国财富》的定位有问题。我当时大吃一惊,因为《中国财富》的定位是做了大量的分析和印证之后做出的,并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于是急忙追问。那人说道:你们叫《中国财富》,就应该做财富,做资本,现在你们做方法和经验,定位有问题。听了这番话,我哭笑不得,根据名字做一本刊物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如果一个人没听过“汇丰”,他会不会以为是一家农业公司?如果有人没听过“雀巢”,会不会以为这是一家环保公司?至少我第一次听到“可口可乐”的时候,我以为是一种新的巧克力。一本刊物的品牌,也就是名字很重要,但是名字并不等同于定位,甚至不等同于品牌。品牌至少包括两部分:品牌本体和品牌诠释。品牌本体就是品牌本身的构成,例如名字、图形、颜色等等。而品牌诠释则包含品牌的意义和其传输的概念,在很多时候,品牌的意义取决于我们怎么进行解释和推广。很多人问我:“《中国财富》偏财经、偏产经,还是偏企业报道?偏管理、偏故事、还是偏概念?”,这个问题我不愿意回答,因为大家的定位方式不一样。而在《中国财富》,定位这个问题,直接上升到产品营销的地步。众所周知,产品的营销发展简单分为三个阶段:产品导向阶段、市场导向阶段和顾客导向阶段。产...  相似文献   

8.
短文     
最短的社论 1966年4月,美国《星晚报》刊登一篇评论约翰逊竞选总统失败的社论《约翰认输》,全篇只有一个字:“妙!”最短的捷报古罗马凯撒大帝率领大军一举平定意大利、取胜埃及和夺取小亚细亚后,拟了一份只有“来!观!胜!”3个字的捷报。最短的影评美国影片《戴斯蒙医生的13个牺牲品》在奥地利上映后,《快报》刊登了一位评论家的影评,只有一句话——“我是第14个。“一针见血  相似文献   

9.
拜读了《图书馆学刊》1984年第一期登载的周惠东同志《“兼收并蓄”是藏书建设的重要方法》一文(下面简称《方法》),我认为这种提法是不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兼收并蓄”本质含义的解释是不正确的“兼收并蓄”原作“俱收并蓄”,最早出现在唐代韩愈的《进学解》里。这个成语的本质含义是“一律收藏储存”,以后,这个成语演变成“兼收并蓄”,清代阮葵生在他的著作《茶余客话》卷十六中就引用了这个成语。虽然“兼收并蓄”取代了“俱收并蓄”,但是,在漫长的一千一百多年里,这个成语的本质含义仍然是固定不变的。《方法》一文也肯定了这个成语的本质含义,莫名其妙的是,肯定之后又加上了这么一句:“现在可以解释为,多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去伍宇娟家的所见所闻,我至今难忘。当时她主演的《几度风华几度愁》正在京上映。与此同时,她还在本剧院正排练的话剧《桃花扇》中演李香君。从中央实验话剧院宿舍的大门一直朝北走,在一片废墟和简陋的厕所旁,我迟疑地站住了。我不敢想象,一个年轻漂亮正走红的女演员竟住在这种环境中。在一排低矮,摇摇欲坠的旧房子中居然就出现了伍宇娟的身影! 紧靠厕所的第一间小房子就是她的家。她有自知之明:“真不想让你们记者来我这里。咱们自己人还好说,海外记者几次想来这儿采访,我都拒之门外了。我怕人家笑话咱们。”她的这个“咱们”显然是指咱们的国家。真是身居陋室,心忧天下。  相似文献   

11.
阅读梁实秋先生的散文集,我几次联想到了浑身是戏的演员:会表演的演员演什么都像,而梁先生是写什么都“中”。人们日常的一言一行,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或普通物品,在他的笔下都能熠熠生辉。借用《苍生》中田大妈的口头语:他咋恁能写呢! 初读时,我曾有过上当感:诸如《喜筵》、《喝茶》、《洗澡》、《超级市场》等等,不就是“吃喝拉撒睡”之类的事嘛!不能再简单了,恐怕连中小学生也能写一通。后来,才发现我的领会和认识,乃系“荞麦皮打浆子——不沾板!”在《鼾》里他有这样一段描写:“…  相似文献   

12.
2007年3月26日,“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奖励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王选奖基金管委会)成立暨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关村方正大厦召开。会前,王选院士的夫人陈塑镓老师会见了王选奖基金管委会的全体成员,她说,“今天非常高兴跟大家见面。申办“王选奖”的过程我都知道。王选这个人一直很低调,起初他很不愿意。他就是那样的脾气,认为事情是大家一起做出来的,功劳不可以归他一人。前几年,他的身体一直不好,需要住院治疗,医生又不让出来,你们提了几次(想见他),他是很想见见你们的。第一届“王选奖”颁奖他也来不了,只有书面表示祝贺了。你们之前提要把“王选奖”办成与“长江奖”、“韬奋奖”一样影响力的奖项,王选就说了,那两个奖影响巨大,“王选奖”怎么可能与之并列呢?我到不了那个水平,不是谦虚,是实事求是。大家有决心办好这个奖项,王选很安慰了。谢谢大家!”会见后,陈老师还陪同大家瞻仰了王选院士生平陈列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俞洪帆来信 ××同志: 来信收到。《出版参考》是我们出版界自己的刊物,多订多读,对工作大有好处。最近我同江苏少儿出版社社长石启忠同志(现在升任副局长、党组副书记)见面时问他:“《出版参考》你们为什么会订这么多(60份)?”他说:“这个刊物貌不惊人,但信息多,短小,快速,实用。一年下来,如果我知道一二百条信息,只要其中有一条为我所用,就够了。所以我们社人手一份。”这是一位实干家的评价,话不多,  相似文献   

14.
问过与我同龄或比我稍小一点的人,说,你读过《马凡陀的山歌》吗?答,不太知道。袁水拍的此著40年代风头甚健,当然是老一辈人都耳熟能详的。近我淘得此书,三联书店1950年版。开头第一首即是《求饶?》,诗开头第一句话,就援用了《大公报》主笔王芸生先生社评中的话,“为了国家向你们求饶!”即:“向贪官污吏,发国难财者/和死硬者一一求饶!”此诗后记为:“看了《大公报》社评是向贪污官吏及奸商求饶而作。  相似文献   

15.
徐:久违了,克里空!你这个怪物,人人讨厌,不知你从哪个娘胎里钻出来的? 克:说来话长。是苏联作家柯涅楚克孕育我的。他的剧本《前线》中有个记者,叫克里空,也就是我,喜欢胡编乱造,闭门造车。你们中国也有这种情况,所以我来到了中国。徐:你为什么老是闯入我们的版面? 克:不是我闯入,是你们推上去的。对这一事实,你何必大惊小怪?不只在中国,在世界各地都一个样,凡有新闻传播的地方,就有我克里空的一席之地。徐:人家讨厌你,你知道吗? 克:当然知道,可是,我是你们请来的呀! 徐:你们?谁? 克:多啦,写稿的人胡编乱造,编稿的人添油加醋,还有……恕我直说,你们的领导。徐:胡说,没有哪位领导叫我写假报道。  相似文献   

16.
差错何其多     
有一本新书,名日《皇宫里的故事》(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介绍明清两代宫廷往事,普及历史知识,立意是好的。但是,我翻了一下,这个只有140页的小册子,差错竟达几十处之多。一、不符合史实。该书开篇第一页说:“故宫……它是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于1406年开始修建的。”这就不对了。史实是修建皇宫在前,迁都北京在后,也就是说,1406年开始修建皇宫,  相似文献   

17.
发行量曾经达到1000万份的中国第一大报,偏偏是一张小报:叫《中国少年报》。 《中国少年报》有一位人们很熟悉的“人物”——动脑筋爷爷,可是,编动脑筋爷爷这个名牌栏目稿件的不是一个白胡  相似文献   

18.
我刚刚才到会,有关资料没来得及仔细看,粗粗翻了一下你们提供的这些报道篇目,发现浙江日报的《今日关注》专栏确实办得不错,很有特色如《国际化,APEC的一份厚礼》、《张学良在溪口的幽禁岁月》等报道,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个专版现在的水平是一些党报所不及的。评价性的话我想前面的同志都已说了,我就不说了,着重就如何办好党报、如何办好《今日关注》版谈点自己的想法、看法。新闻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又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要善于从政治上、从战略上去考虑什么该说、该“炒”,什么不该说、不该“炒”,把握好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在这点上,你们做得非常了不起。《今日关注》版在新闻“炒作”中把  相似文献   

19.
编辑工作究竟重要不重要?这个问题有的人解决了,有的人还没有解决。我想还得把鲁迅请出来解答。在出版界老前辈赵家璧同志的《编辑忆旧》一书里讲到他第一次见鲁迅时,在谈到出版编辑工作时鲁迅对他说:“这是一件非常需要而且很有意义的工作,我自己也是搞过这一行的,其中也大有学问啊!”短短两句话就  相似文献   

20.
记者不可以创造事实,但可以创造表现事实的方式,以期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为创造新闻新样式喝彩这里有一篇《中国海洋报》刊登过的短新闻《海上对话》:下面是一份真实的海上无线电通讯的副本,记录了1995年10月10日,在加拿大纽芬兰岛附近海域,一艘美国军舰舰长和加拿大人的对话。美方:为了避免相撞,请将你们的航向向北调整15度。完毕。加方:为了避免相撞,我们要求你们将航向向南调整15度。完毕。美方:这是一艘美国战舰的舰长在和你们通话。我再说一遍,请你们调整航向!加方:重复,请你们调整航向。完毕。美方:这里是航空母舰“林肯”号,美国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