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教师对学生的德育作用,除了作为授课者在课堂上宣讲之外,更重要的是自身的一种品格,一种德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校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道德品质的优劣是影响学生高尚品德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本文通过论述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说明师德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提高教师素质的根本是师德建设。也就是说,师德是一个教师的核心和灵魂。优秀的教师必定是德行才识卓越,是可以为学生作表率的人。所谓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应包括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工作积极性,以及教师对受教育者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师的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3.
师德建设是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的总体性问题。师德建设包含伦理与道德两个层面。用教师品德建设表述我们的思考可能会更合理一些。教师品德建设的主体包括四个社会群体。作为教师必须树立教师品德自我养成的意识,应当全面提升自己从事职业必备的品德要素,这是教师不可推卸的社会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4.
师德建设是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的总体性问题.师德建设包含伦理与道德两个层面.用教师品德建设表述我们的思考可能会更合理一些.教师品德建设的主体包括四个社会群体.作为教师必须树立教师品德自我养成的意识,应当全面提升自己从事职业必备的品德要素,这是教师不可推卸的社会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5.
师德对青少年的身心、品德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当前中小学校存在严重的师德不良问题,已影响甚至危及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生命安全.加强师德建设,以道德立身作为约束教师不良行为的举措应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争先 《中国德育》2014,(10):62-63
正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和教师专业伦理,无论是对学生的品德形成,还是对学生的学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近日,山东省烟台市出台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实施办法》。该文件对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等机构的教师,划出了十二条不可触碰的"师德高压线",对职业道德缺失的个人,实行"一票否决"。师德考核将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师德考核  相似文献   

7.
师德中的文化内涵使师德建设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最为基础的工作, 师德对于学生品性形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超出了一切形式的说教,良好的师德状况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因此,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师德建设即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强化师德建设也是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一、师德中的文化内涵师德,是教师这个职业自身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与人的品德文化构成的结合。由于教师这个职业教书育人的性质对于从事教育工作者的品行的规范和要求,教师便与从事一般职业的从业者在品德行为方面有了更高的职业标准,其文化意义也因此而获得了  相似文献   

8.
金延 《陕西教育》2009,(11):50-53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教师的品德问题已是社会对教育工作满意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尺。教师个体品德的作用日渐凸显。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人们更加关注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问题的今天.师德问题目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刊从本期起围绕“教书育人,爱岗敬业”推出“师德报告”专栏,就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师德素养搭建交流的平台,分享教育一线涌现出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品德是一面旗帜,在教书育人中有着重要的心理导向、品德定向和智能促进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对整个民族的影响非同一般。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浅谈师德     
师德,是教师从业者自律准则,也是国家、社会对教师行为的规范要求。教师的师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国家、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很高,师德建设也因此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不仅是教师个人品德的净化,而且关系着学生灵魂的塑造,从长远来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及现代建设的兴衰成败。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黄安焰 《云南教育》2009,(13):42-42
品德修养的好坏是评价一个社会人的基本标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特殊活动,对教育工作者的品德要求自然就要高于其他行业。而在当今社会多元价值的冲击下,部分教师缺乏奉献教育的精神,因此师德建设备受社会的关注。笔者认为,师德建设应该是当前教育的首要任务,必须体现时代特征,在师德内容、师德形式和师德评价机制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2.
唐晓明 《中国教工》2010,(10):30-31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师德在教师素质中居于主要地位,它决定了教师的工作方向和态度,对学生品德的养成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加强师德建设,对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有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德育集中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启蒙阶段,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德育对少年儿童具有定向和奠基作用。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重视学生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尤其是要致力于学生良好品德和性格的培养。   一、以高尚的师德教育和影响学生 教师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体,其思想、知识,特别是师德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道德行为对于处于良好品德形成关键期的小学生来说,师德的示范作用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对事业无私奉献、对学生真诚热爱,对同志团结协作,…  相似文献   

14.
一、注重师德教育 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其核心成份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同其他行业相比,班主任教师的职业道德更为重要.因为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核心,他所从事的工作是塑造学生的心灵,具有承担品格示范的职能,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导向作用.班主任对理想的追求,对事业的信心,对工作的态度,以及言行举止,品德情操等,无不影响到每个同学,甚至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15.
传承传统师德是现代师德建设的客观需要,是现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教师个人品德修养的动力源泉,应传承优良师德传统,树立现代师德观,在师德内容和师德建设上创新。  相似文献   

16.
蔚小静  王霜 《家教世界》2013,(10):255-256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工作;更有益于为学生实力品德模范,陶冶学生情操以及创设社会精神文明的。《教师法》不仅是一项法律文件,更是教师工作实施细则。从《教师法》的立法宗旨、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要求的实施职责来看,《教师法》对师德教育、师德宣传、师德考核和制度建设方面做出了指导。  相似文献   

17.
我国素来重视师德,针对师德观念的反思与探索一直未曾停歇。尤其是自2008年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后,各种观点纷至沓来,对以往集中强调教师品德崇高、突出教师全面示范、关注抽象化规范等师德建设观念提出了挑战。当前,师德观念呈现出由崇高师德趋向底线师德、由拓展性师德趋向专业化师德、由抽象化师德趋向实践性师德的发展态势。认识这些发展趋势,辨析和澄清新观念的内涵实质,对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雅真文化在校园中的重要传播者。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只有具备了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才能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品德。因此,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培养高雅的情趣,做有内涵的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在谈论学生的品德时,一些教师常常内心发出哀叹:今日之学生品德有下降之势呀!而当人们迫寻其根源时,大都是一怨社会,二怨家庭,三归咎于学生本人。当然从社会、家庭、学生本人找原因是无可非议的,然而仅仅到此为止就未免太不公平了。人们在哀叹之余是否意识到,学生品德下降与目前教师师德意识淡化,师德水平下降有关呢?笔者正是从这一角度探索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原因,以寻求师德修养之路。  相似文献   

20.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已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是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尤其是班主任的师德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