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学习压力大,成绩不理想,学习不自信,和老师同学的交流沟通有障碍等等,这些问题都会造成学生在学习中的焦虑情绪,影响学生学习效率,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引发各种社会问题。由  相似文献   

2.
刘伟杰 《考试周刊》2010,(28):178-178
何谓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现代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强调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问题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激发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3.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求知意识,对一些疑惑的问题具有深入探索求知的意识。当学生在学习中具有足够的问题意识时,才会有更强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动力,进而促进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问题是问题教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学生学会提问,在学习中有"新发现",才能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通过问题教学,能培养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化学学习中的探究精神对于化学的学习非常有帮助,他能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建立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发现问题,并学会学习方法,提出问题,还要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改革,要求把课堂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正确处理好学生的这些问题,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教学任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广西教育》2010,(28):61-62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以问导学”是一种教育理念,教师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把教学中的知识、技能、方法、过程、结果以至情感统一起来,通过“解决”问题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为本。“以问导学”又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以问题促进学生学习,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始终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如何高效地学习?是什么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思考的结果却很简单:要想高效地学习,就要学会学习。制约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原来就藏在学生的心里。一、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前学校教育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表现为有的学生学习缺少动力,不愿学习,甚至有厌学情绪;有的学生想学习,但管不住自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学生作业不能  相似文献   

9.
学生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群体,课堂应是学生张扬个性的场所。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快乐幸福成长。参与式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的丰富而有个性;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得到发展。实现健康和谐的课堂。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和提出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运用课堂教学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邹妍锋 《教师》2013,(22):51-52
探究性学习也叫做发现学习,在学习情境中,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发现问题,搜集数据,获得答案,然后进行交流、检验。探究性学习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有挑战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模式,教给学生质疑方法,以此对学生进行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12.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课堂提问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重要桥梁。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强调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课堂上科学精巧的提问,能够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  相似文献   

13.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以下途径:一、从复习旧知识中创设问题情境 不少数学知识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和提出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思考与交流,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马晓侠 《考试周刊》2012,(43):75-75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一定的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自觉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另外,我们在教学中还要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相信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学好。  相似文献   

16.
当前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是父母和教师都很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我认为这需要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加以培养与引导,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有了思想与行为方面的主动性,在学习上也会事半功倍。本文主要论述了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初中生对于问题的接受能力正在不断提高,但仍旧缺乏问题意识。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只有在问题的陪衬下,思维才有活跃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于数学这个科目而言,学会提问就相当于迈进了学习数学的大门,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问题的存在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向的目的。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质疑,并且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让学生通过提问不断突破自己,获得进步。在学习中不断进行提问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做足各方面工作,从教材分析,到问题的筛选,以至于讲课的方式都需要教师在课下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初中数学过程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几何能力、推理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紧紧跟随课堂,提升数学课堂效率。问题导学法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考数学问题,从而解决数学问题。阐述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运用问题导学法的意义,提出运用的措施,促进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机会,课堂上教师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培养,问题设计得合理科学和有艺术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郑金宾 《天津教育》2022,(16):45-46
<正>设计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是实施深度学习的重要一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一、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是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需要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问题”是挑战性学习活动的核心。学生学习过程中时时处处有问题,时时处处有挑战。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既要做好教学预设,精心设计学生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