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德州市1996-2006年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德州市1996—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统计数据,在区位熵计算基础上,绘制了德州市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洛伦茨曲线图,分析了该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德州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较均匀。各县市土地利用结构有一定差异.最后根据结果分析了德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原市因.并提出了土地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作为人地关系交叉最为密切的环节,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运用e Cognition软件解译得到龙门山地区1980年、1995年、2005年、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借助于ARCGIS10.1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土地利用程度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模型对龙门山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80—2015年土地利用程度持续加大,社会经济处于发展期;各时期龙门山地区大部分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变化,其中2005—2015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量普遍较大;1980—2015年龙门山地区24个县/市中,受汶川大地震及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影响大的名山县、广元市、汉源县、荥经县、安县、什邡市、北川县7个县/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普遍较大.  相似文献   

3.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前沿阵地,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要快于其他区域,要弄清楚这种变化是否向趋于合理的方向发展,具有实际的意义.本文以1996 ~ 2004年柳州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基础,利用数学模型对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漳州市土地利用动态分析及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的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漳州市为例,从数量、结构、单一动态度和相对变化率方面分析了2001-2007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漳州市各县(市、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漳州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较大,总体上呈现耕地、林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和园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的趋势;各县(市、区)土地利用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各地类相对变化率比较大;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分为较高、一般和较低三个类型。  相似文献   

5.
福清市与建阳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由1985、2000年两期TM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图,分析了福建省福清市和建阳市1985-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两地共同变化趋势是建设用地、林地增加,草地、水域减少;两地差异在于福清的耕地减少,建阳反之.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的定量分析表明:福清土地综合利用程度高于建阳,两地土地利用系统均处于发展期.导致两地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的主要条件有自然地理、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增长及政府决策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大兴安岭地区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土地利用条件较差,区域发展受到影响.文章根据大兴安岭地区土地利用的现状,分析其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并提出促进土地利用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等三方面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模型计算效益评价分值,对呼争浩特市1996--2006年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逐年上升的发展态势得益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提升。要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应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适当提高投入强度扣调整投入结构并重,提升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重点抓好效益整体协调提高,积极促进各区域效益的协调平衡。  相似文献   

8.
以陕北神木县作为研究区,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互动变化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特征,并对土地利用变化中的环境问题做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变化中,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和草场退化等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其中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问题尤为突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响应进行研究,可为人工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喀斯特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多样化分析的目的是揭示喀斯特区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齐全程度或多样化状况运用。利用1977年都安县土地利用类型图以及1988年和1999年TM影像数据、2005年SPOT-2/4影像解译数据。运用Gibbbs—Mirtin多样化指数分析了都安喀斯特土地里利用结构多样化指数。结果表明,从时间演变过程看,都安喀斯特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在时间上呈下降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多样化指数的时空差异与人类干扰密切相关,同时,受喀斯特地形地貌和岩性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运用Gibbs—Mirtin多样化指数,可客观地反映喀斯特土地利用结构多样性,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越来越大,“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尤为重要.在分析石家庄市1995~2001年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的基础上,从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论述了石家庄市土地利用变化对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未来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应用Shannon等人提出的Shannon熵理论,研究衡阳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动态演变与空间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该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较全国水平低,具有时间上的动态性,在研究年限内呈单调递增趋势,土地利用系统向无序方向发展;在空间上,城市及城郊类型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最大,其次是中部岗平类型区、北部丘岗类型区和东南部山丘类型区,南岳旅游类型区信息熵值最小;各个县(市)、区之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也具有明显差异。衡阳市城镇化与城市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所导致的建设用地的增加和农业内部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转变是影响该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建设用地、林地所占比重的高低是影响该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空间分异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十堰市茅箭区土地利用的实证研究,本文回顾了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分区的论述,分析了区内主导土地利用方式空间分布,以村为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的基本元,将十堰市茅箭区分为三个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北部建设用地区、中部低山丘陵生态农业区、南部森林生态保护区,并划分出区域界线,指出区域主导功能与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通过对长沙市开福区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分析,可以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开福区土地利用中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动力,文章最后提出了协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县级是中国行政管理的基层单位 进行县级尺度的LUCC研究对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和规划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根据1990-2000年土地利用详查及变更资料,分析了梅江区土地利用现状、数量变化、区域差异 针对定量分析结果给出了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概述衡阳市城市化过程基础上,文章进行了衡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衡阳市自1994年到2007年土地利用变动的总体方向是耕地和未利用地向林地、园地和建设用地转化,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强度呈现出阶段性和波动性特征,且地区差异性大.作者选取了10个有关城市化驱动因素变量,构建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模型,模型显示衡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介绍了当今土地利用变化的发展的情况,接着介绍了一些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方法,并对其中有些应用模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如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模型、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土地利用区域差异模型。最后结合黄石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应用上述方法对其评析,得出黄石城区1996~2002年这六年间的土地利用发展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农业土地利用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协调生态环境的主要手段。本文主要通过和田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现状,总结本地区土地利用特点,并提出了提高和田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率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界定大连城乡结合部界线、分析城乡结合部空间演变的基础上.探讨了大连城乡结合部土地资源结构、特征及其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连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徐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信息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徐州市为例,从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的角度分析了2005-2009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徐州市2005-2009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现出先增加后收敛的趋势,土地利用结构正不断向均衡状态发展,但其信息熵值同全国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相比依然较低,土地利用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此研究可以为徐州市未来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利用渝北区四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借助ENVI遥感软件,获得研究区四期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图,运用ARCGIS和Excel的运算功能,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相互转化关系,并探讨其用地变化原因。结果表明:27年间,区内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面积有所增加;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覆被综合动态度为0. 55%,表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该区的土地性质产生的影响还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