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筠(1784—1854),字贯山(《清史稿》《儒林传》作贯三),号菉友,山东安丘人,道光元年(1821)举人。他本来是一位文字学家,对《说文》的研究颇有建树,著有《说文句读》、《说文释例》、《说文系传校录》、《文字蒙求》等书。但他对教育也颇热心。他曾为专谈“弟子事师拚扫馔馈、执烛受业、坐作进退之节”的《弟子职》撰写《弟子职正音》“以为家塾训蒙之用。”他著的《教童子法》,可说是一部语文教学法的专著。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从识字、写字到读书、作文无不论及。这部书本来附在《四书略说》后面,不曾单行于世。清末维新派人士江标(1860—1899),曾任湖南学政,致力改革教  相似文献   

2.
丁庆同 《语文天地》2014,(10):13-15
《教童子法》是一单篇著述,共6000余字,王筠(1784—1854)写这篇著述是因为老友请求他教育自己的儿子,但是作者认为自己已老,很多知识已遗忘,只有多年来的学习经验能够帮助老友,故撰此文。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当时教学实情做出评述,字字发自肺腑,且又不同于纯理论著述。  相似文献   

3.
王筠(公元一七八四——一八五四)字贯山,号箓友,清文字学家,山东安丘人。道光元年举人,曾任山西乡宁县知县。“筠少喜篆籀,及长,博涉经史。”他的著作有《说文释例》、《文字蒙求》《说文解字句读》、《说文系传校录》、《鄂宰四稿》、《史记校》、《肊说》、《蛾术编》、《教童子法》等。他在《说文》研究上,综合分析诸家之说,在字形、字义方面很有创见,为后人指示门径。清研究《说文》的四大家中,王筠是唯一注意文字学的普及工作的。王筠处在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时代,封建经济体系逐渐开始瓦解,教育脱离实际,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更为严重。他切  相似文献   

4.
王筠是我国清末教育家。他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针对封建教育的弊端,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并写出了《教童子法》这样一篇很有价值的语文教学专论,王筠在这篇论文中把语文教学明显地划分为识字、阅读和写作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教童子法》是我国教育史上一部具有革新、启蒙意义的语文教学法专著。作者王筠针对清朝晚期读写教学上普遍存在的严重弊端,提出了一系列革新主张。这些主张涉及读写教学上的根本问题,反映了读写教学的基本规律,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践价值;尤其是王氏在书中发出的“学生是人,不是猪狗”的人性呐喊,给当时教育界以强烈震撼,以深刻启迪,标志中国教育的启蒙思潮已从中国思想内部开始萌动。所有这些,在今天仍有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教童子法》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字学家王筠(1784~1854)所著的一部我国最早的小学语文教学法著作,也是一部论述启蒙教育的专著.书中对小学教学的一般原理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对儿童在识字、写字、读书、属对、作诗、作文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作了系统的论述.在教学上,《教童子法》强调教学要注意到儿童年龄和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多加讲解、启发诱导,做到循序渐进,鼓舞儿童的学习兴趣,反对当时盛行的呆读死背、“日以夏楚为事”强迫儿童读书的教学方法.书中说:“学生是人,不是猪狗;读书而不讲,是念藏经也,嚼木札也,钝者或俯首受驱使,敏者必不甘心.人皆寻乐,谁肯寻苦?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这就是说,书上的意思教师要尽量给学生讲解清楚,使学生能明白理解,只有  相似文献   

7.
在《教童子法》中,清代语文教育家王筠立足于"学生是人"的教学命题,对阅读教学思想、原则、方法进行了深入探析。本文则主要运用文献研究和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教童子法》中蕴含的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引导乐读、读思结合和教学相长五条阅读教学原则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以期能对中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读叶老《语文教育书简》,我体会到叶老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书简》中收集了三十六封谈语文教育的书信,几乎每篇都反映了这一观点。如《书简·六》中有云: 此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书简·一五》有云: 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  相似文献   

9.
严悦 《现代语文》2014,(4):24-25
翻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全书的精髓若用一句话加以概括,那就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最终使命便是达到“不需要教”。  相似文献   

10.
“教是为了不教”是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学思想。作者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对这一思想的领悟和应用:“教”好语文基础,为“不教”奠定基础;“教”学习语文的方法,“不教”也会自学;“教”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不教”也能自觉。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别人的文章之后,获取知识,再转化为自己独特的思想,从而在自己的人生大道上,无论碰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都有勇气和能力去面对,不会惊惶失措,并且获得成功。如何在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使他们能够有创新意识,我认为在实践中应该坚持下面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育是“人”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学生从 12岁到 19岁,是心理最丰富的年龄阶段,也是对人生充满幻想的时候,在这个阶段中,他将从不自觉变得一点一点地自觉地意识到人性的力量、人性的内容和做人的价值,所以中学教育是不是具有人文性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教育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如何培养学生有健全的人格,都需要在这一阶段完成。语文课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感性的、感情的交流,把学生心灵中美好的因素、崇高的因素都调动起来,帮助他们建立一种对生活的美好信心。从这个意义上,我觉得培养学生有一个健全的思想,知道什么叫爱,懂得什么是美,懂得什么样的人才是…  相似文献   

13.
教育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独立思考、大胆质疑、驰骋想象、宽松的成长环境,培养勇于创新、勇于批判、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4.
“人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主体是人 ,一切社会的活动 ,究其本质都是人的活动。而社会需求的都是“成熟的人”。因而人不但是教育的对象 ,而且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同样 ,“人的发展”也就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1 “人的教育”必须首先尊重人。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把学生作为一个人来看待 ,把学生的人格、感情、要求放在应有的位置。坚决反对传统的教育观念 ,即不去关心学生想什么 ,要什么 ,而是只要求学生该做什么 ,好像学生时代与快乐、享受、收获和成功无关 ,有的只是辛劳、汗水和付出。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成才是人生的目的 ,学习生…  相似文献   

15.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是叶圣陶先生对多年语文教学的认识和总结。该思想具备深厚的科学内涵,既是宏观指导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盘,又是具体指导教育教学实施的方法论。随着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该教育思想内涵也该有新的解释。本文基于新时期的教育背景,对该思想重新进行解读,以期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所写的一篇自传,于是对文中的五柳先生也就交口称赞。但在一次教学中,一名学生却突然说不喜欢五柳先生,而且有根有据,第一,整篇文章充斥了写作者一种自视清高的态度。第二,五柳先生作为读书人,生活却过得穷困潦倒,岂不成了宣扬“知识无用论”的活生生的教材?第三,“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会给自己及家里带来多大危害和苦恼。第四,作为一个中年人,五柳先生应该像《散步》中的“我”一样,肩挑四方,勇于承担社会和家庭的责任,但是他只顾自己,完全不顾别人,是一个自私的人。听了这位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升学率迫使中学教学几乎完全成了“应试教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这种应试教学的弊端之一,就在于突出了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得”,只求高分,忽视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各异,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教学生会学,使学生学得更好。本文试从语文教学方面,谈谈如何教学生“会学”的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杜克强纪念叶圣陶先生诞辰100周年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圣陶先生于1912年18岁走上小学教师岗位,后来担任中学教师、师范学校教师、大学教授,还大量编写教材,创作儿童喜爱的文...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深邃而又通俗易懂,对我国的语文教育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在实践上也具有示范作用。叶老在他的许多文章和书信中谈得最多的是关于“教”的问题,在这方面,“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他的至理名言。《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革语文教学》中有一段精彩透辟的论述:“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