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蒙边界火发生频率较高,严重威胁我国边境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北方生态屏障。基于此,建立锡林郭勒盟森林草原火情遥感监测与预警系统,通过多源卫星监测模块、火情判识模块、地理信息叠加模块、火险等级预报模块,以提升草原火情监测时效性和准确度,为锡林郭勒盟草原火灾的快速监测、评估及全盟草原防扑火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是国务院基于草原牧区生态环境的现实状况实施的一项重大决策。政策要求草原牧区根据自身草场状况施行禁牧或草畜平衡措施,达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减畜不减收"的目标。本文基于此背景对锡林郭勒盟牧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锡林郭勒盟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经济发展和牧民自身3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1970 年代以来锡林郭勒盟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多期遥感影像与GIS的支持下,构建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1975年-2009年的草地现状和动态变化时空数据集,进而开展了锡林郭勒盟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格局、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研究表明:①草地是锡林郭勒盟的主导生态系统,总面积约17.6万km2,占全区国土面积的86%;在空间分布上,自东向西,草地覆盖度逐渐降低,草地类型依次为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②锡林郭勒盟草地生态系统动态演变的基本特征为:以2000年为界,2000年之前,草地生态系统面积持续减少;2000年之后,草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减少态势得到遏制和逆转,草地资源面积开始增加;③该区草地资源时空变化受到气候变化、人类土地利用活动以及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影响:区域气候变化是本区生态系统变化的基本驱动力,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活动对于草地退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而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介入则缓解、遏制和逆转了本区长期以来的草地退化态势。  相似文献   

4.
利用锡林郭勒盟及周边27个气象站点近30年的逐月降水量与月平均温度数据,计算出了锡林郭勒盟草原牧区1980年~2010年间5~9月的相对湿润度指数,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对锡林郭勒盟草原牧区的5~9月间的干旱灾害危险性作了区划与分析,结果表明: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锡林郭勒盟西部地区;中危险区主要分布在锡林郭勒盟中部地区;低危险区主要分布在锡林郭勒盟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锡林郭勒盟近几年的气候特点、气候要素及牧草生长的状况,并为防止草原生态环境继续恶化,为锡林郭勒盟经济转型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牧户非农就业生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黄季焜 《资源科学》2018,40(7):1344-1353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中国保障生态安全和牧民生计的重大举措,但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其对恢复草地生态的影响,对牧户的适应策略和生计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和包头市为例,探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牧户非农就业的影响。基于2008—2015年的牧户调研数据和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① 虽然补奖政策对多数牧户的非农就业和收入起促进的作用,但没有显著改变牧户以畜牧生产为主的生计方式;② 补奖政策与牧户非农就业和收入呈现倒U型的关系,补贴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收入增长而导致休闲需求增长的效应。这些发现不但揭示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对牧民生计的影响,而且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7.
对锡林郭勒盟西部沙尘暴天气气候分析及各类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可见,沙尘暴与草原沙化的进程和生态系统的优劣密切相关.沙漠扩展、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气象灾害频发等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通过综合治理以达到减少沙尘暴天气带来的灾害,有效恢复草原生态平衡的目的,从而更好的发挥其对华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锡林郭勒盟草原的基本现状,分析了其草原沙化的原因,提出了防治草原退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锡林郭勒盟的中小企业发展为例,分析地区特色优势产品为主的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完善草原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中国京津周边地区沙尘暴源地锡林郭勒盟草地生物资源现状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总结分析了锡林郭勒盟草地退化、沙化、盐碱化的原因 ,提出了锡林郭勒盟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利用的重要意义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禁牧、休牧政策的出台与实施,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草原的生态环境显露生机。笔者重点分析禁牧、休牧政策的长远性以及植被修复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从牧户对草原生态补奖机制认知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其对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满意度,从对牧户调查数据整理的结果来看,牧户对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满意度存在差异,认为提高补奖标准和延长政策实施期限是提高牧户对草原补奖机制满意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灰腾梁天然打草场四十多年来机械化打草的实践为例证,针对天然打草场的保护和利用不力的问题,提出以打草机具更新换代来促进可持续发展草原畜牧业现代化的建议。打草机具的改进,是锡林郭勒盟和全区广大牧民发展草原畜牧业现代化的基本生产条件之一,对保护复壮天然打草场和提高生产率、提高饲草质量、建设草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此,认为这项至关重要的机具更新换代,是改善草原生态系统自然生产力的条件,实现天然打草场永续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草业产业为广大牧民增收的迫切需要。相信,这一项改革是发展草原畜牧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一大进步,是我们不久就会看到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以保护、改善草原生态,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增加牧民收入为目标,给博乐市下发退牧还草建设资金,用于建设高产优质饲草料地和养殖小区,对实现保护草原生态,改善牧区生产条件,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具有重要作用。据此对博乐市退牧还草项目区条田进行了工程测量和规划。  相似文献   

15.
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为个案,采用入户实地调研与基层工作人员的访谈等方法,对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相关内容及存在的保底标准过低、草原专职管护员少工资待遇低导致监管难度大、生态自然恢复区转移人口安置以及扶持政策难以持续等3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草原生态的现状分析及保护与建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十五“期间,卫星遥感和地面监测结果显示,全区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严重,草原生态受到很大破坏.笔者对现在的草原“三化“面积和草原产草量、植被覆盖率与80年代的情况进行了比对,分析了造成草原生态恶化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草原生态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生态补偿效果评价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探究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文章回顾了近些年内蒙古在草原生态补偿方面的实践与成效,探索建立定量化的草原生态补偿绩效评价体系,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给内蒙古生态、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价,较准确地评价了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8.
草原生态资源是内蒙古重要的农业基础资源,气候资源是最重要的草原畜牧业资源,草原畜牧业适应气候变化研究,已成为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笔者以鄂尔多斯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实地实验调查,了解近50年鄂尔多斯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适应气候变化的情况。通过对草原调查数据和气象数据的分析,探究气候变化对家畜结构、家畜适应能力、家畜数量、牧草种类及病虫害的影响,针对鄂尔多斯气候变化情况对当地草牧业的影响与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草牧业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草原不堪重负, 生产方式亟须变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内蒙古草原由于长期以来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双重作用,生态系统处于崩溃的边缘.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近50年草原畜牧业发展问题的分析及草原畜牧业的成本效益核算,表明内蒙古草原生态上的不可持续性已经造成其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生态损失远远大于经济贡献.因此其落后的以放牧为主的生产方式必须进行彻底改变,天然草原禁牧,发挥其生态功能,而以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人工草场,开拓现代化的畜牧业增长方式是草原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20.
李玉新  魏同洋  靳乐山 《资源科学》2014,36(11):2442-2450
研究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评价及影响因素可以促进政策的顺利实施与改进。在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一年之后,选取了内蒙古中部典型草原四子王旗,通过入户问卷调查、个人深度访谈等方法研究了牧民对该政策的评价,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人口统计因素、生产条件以及政策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大多数牧民对该政策总体评价为一般和满意,不满意的牧民比例为31%,不同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民族满意度水平都有所差异;88%的牧民认为政府草原生态补偿发放及时,但有71%的人认为补偿标准低。通过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牧民总体满意度的显著因素主要有民族、补贴金额、草料支出、对补偿标准以及对发放是否及时的主观评价。因此,草原生态补偿政策需要适当调整标准,结合扶贫和社会保障政策,并进行经营体制改革和产业升级,才更有利于达到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