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具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小学所使用的新教材更重视学具的应用,每一册都配有一套相应的学具。通过操作学具,可以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概念、算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此,笔者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有较深的体会。1 加强直观操作活动,挖掘教材优势、促进智能发展 数学科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具有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要解决这一矛盾,关键在于教学中如何加强直观演  相似文献   

2.
正新的数学课程为每个学生都配有学具,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因操作耗时、费力、低效等种种原因,常常省略学具操作环节,将这一过程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替代,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失去了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就要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提供更多的机会。下面就借助学具操作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学具应用是数学课堂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喜爱。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打破思维定式、灵活替换学具、活用生活素材等方面,引导学生创新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可见直观教学与实际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喜欢把学具操作作为数学课堂的一种教学手段。学具操作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桥梁,帮助学生从直观具体的动手操作中获得感性认识,体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5.
<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课标中也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实践证明:如果把数学知识转化成有形有色的学具操作时,他们会倍感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激发其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6.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倡导"再创造"的数学教学方法,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称之为"再创造方法".数学学习方法的创新,应体现于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发现数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亲身体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代心理学强调操作活动在儿童获取知识上、发展思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智慧自动作发端,操作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是一种无声语言的表达方式,是连接多种感官参与的思维形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因此.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应注重引导学生有效操作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下面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谈谈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7.
学具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学具操作往往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要用好学具,借力学具,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促使学生通过直观化的操作,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更加自然、和谐地习得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8.
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矛盾的突破口是学具操作。学具操作看得见、摸得着,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直观动作思维活跃,头脑中的表象清晰,具体形象思维易得到发展。这种先物化再内化为学生的智力活动的学习方法,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一、在概念教学中训练学 生的操作能力数学概念具有抽象的特征,对刚入学的儿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造成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学具这个中介物,先将抽象的概念物化,再内化为学生的心智活动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  相似文献   

9.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他们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而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因此,低年级数学教学应在学生的思维形式与学科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即应用直观教学,使用学具在数学知识与思维形式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教学中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实际观察、操作,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低年级教学中使用学具在数学启蒙教学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学习,获得知识的必要手段,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基础。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小学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如何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地引导学生运用学具开展操作活动,  相似文献   

11.
新的数学课程为每个学生都配有学具,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因操作耗时、费力、低效等种种原因,常常省略学具操作环节,将这一过程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替代,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失去了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就要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提供更多的机会.下面就借助学具操作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具操作往往存在学具选择不当、操作效率低下、操作浮于表面的问题。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缺乏思维的学具操作是缺失数学本位的操作。在学具操作的过程中,教师把握学生思维的提升点,通过有效追问将知识和操作联系起来,促使学生深度思考,可真正实现学具在课堂上的有效操作。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数学科学中,最具有生命力的是数学思维模式。而数学思维模式是一种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形成过程。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形象思维模式占上风,处于抽象思维萌动的关键时期。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数学思维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同时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思维的构建也必须建立在生活实践基础上。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就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去体验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就影响思维的发展。小学实验过程实质就是学生数学思维体操的演练过程。通过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新课标强调课堂上要有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动手操作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数学实验课也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学具操作是一种给学生提供思考的学习活动,具有直观形象、易于构建概念表象等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正确、恰当地运用学具操作,能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更清晰,记忆更加牢固,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及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一、应用学具 ,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中 ,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况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 ,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 ,从中获得正确认识。实践操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左右脑的协调发展。数学思维活动主要受左脑支配 ,而使用直观的教学材料 ,由于其具有形象特点 ,再加上儿童实际动手操作 ,使多种感官一起发挥作用 ,从而促使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充分发掘儿童的智力潜能。二、应用学具 ,能够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培养其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6.
教师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自主发展呢?我在教学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的。一、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与儿童认识的具体形象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要解决这种矛盾,必须充分运用直观教学,包括教具演示、学具操作、电化教学等,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学数学,并由动作思维、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逐步培养数学思维。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把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容易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学具操作要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着眼,让学生的思维的条理性、动作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思维能力在操作中得到培养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晨 《甘肃教育》2011,(8):76-76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动手操作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一、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参与的数学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让数学回归生活,回归自然,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通过学生自已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讲一讲来发现规律,获取新知。学具操作以其独特的优势,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的具体事物,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操作,不仅能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概念,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下面就学具操作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操作活动不可缺少。学具操作要选准时机,当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不全面、思维受阻时,进行学具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