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学校的定义应该是这样的: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在此语境下的学校教育则变成了“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笔者以为,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还固守这一思维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它不仅“窄化”了学校的教育意义,而且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成为“对立”的两极。  相似文献   

2.
一般意义上对于学校的定义是这样的: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在此语境下的学校教育则变成了“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笔者以为,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还固守这一思维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它不仅“窄化”了学校的教育意义,而且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形成了“对立”。  相似文献   

3.
教育者在教育现场的一切作为,即使有意识地通向受教育者终极的美好生活,也必然具有一种更强烈的实用追求。它的顺利和完满,不可能与教学、训育任务的完成和受教育者的合理感受相脱离,否则其智慧的可能性也基本为零。沿着这一思路,我们从教育创造的领域入手,可以发现教师在学校教育现场必然要做如下的工作:一是对作为教育内容的知识和经验的处理与挖掘;二是对作为教育资源的时间、空间的配置;三是对作为教学活动载体的教学过程的建构;四是对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的意志的组织。从这四种工作中,可以提取出"处理"、"挖掘"、"配置"、"建构"、"组织",教育之行因此而不再模糊,教育智慧也因此而不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相似文献   

4.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行为规范,以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有组织地塑造青少年心灵的活动,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  相似文献   

5.
张静 《教育艺术》2006,(6):8-10
教育从定义上来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其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情感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使受教育者在已有的发展基础上,对自身进一步发展有一种愿望,对社会期望行为表现出亲近和关切,在行为后自觉达到认知与行为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性教育对青少年德育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葛喜萍 《教书育人》2001,(10):21-22
性教育是关于人的性生理、性心理和性潜力开发的教育,它不仅仅向受教育者传授性的生理知识,而且要灌输适合于中国社会文化的性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法律规范。性教育还包括各种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保健方法的教育。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两者从内容上看各有各的不同,但性教育和德育都是人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一、性教…  相似文献   

8.
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之一)--导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一、问题与选题  (一)地位与错位1.培养目标地位学校教育是“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1] 教育的目的性,从宏观的角度看,它的集中体现就是反映着一定社会教育价值取向主流并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教育目的。从具体的不同层次、类型教育机构的角度看,它的集中体现就是反映着教育目的要求和特定社会需求的各种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不同,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也不同。培养目标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反映着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要…  相似文献   

9.
学校要建立和谐教育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个和谐社会中,构成社会大系统的基本单位也应该是和谐的。也就是说,只有各个组织或子系统达到一种和谐状态,社会才可能总体和谐。因此,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教育体系。和谐的教育是指教育者(学校、家庭、社会等)为受教育者创造一个极为宽松的教育环境,让受教育者几近于  相似文献   

10.
教育和德育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和德育均指学校教育和学校德育。所谓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万善之源",是启蒙大众、兴旺国家的崇高事业。教育活动是一个成就人、发展人的大系统,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其中,学校教育处于中心位置。教师则是在学校里专门从事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导工作的人。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泛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一种影响,以便在受教育者的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对一个人思想、品质、智力和体力诸方面的有意识的影响。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教育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一、学校体育的含义及其存在意义学校体育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因此,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学校体育的核心任务之一。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学常常被忽略,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4.
王勇 《教育》2011,(24):45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纪教育、个性心理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正>《说文解字》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成为常用词,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我们通常理解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6.
E时代青春期教育现状 网络带来了一种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网络具有的全球性、互动性等特点,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往提供了更便捷的条件.同时,它打破了受教育者与学校、家庭间的传统沟通模式,使受教育者的自主选择性相应提高,这使学校的青春期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001年在上海市进行的一项青春期教育调查中,当问到"给你性意识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时,有26.43%的学生认为是电脑网络,认为是教师的仅占10%.而互联网上的不健康内容对学校的青春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互联网上许多错误的性信息往往会误导青少年,使他们为求知付出昂贵的代价.  相似文献   

17.
现代学校心理教育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学校心理教育系统的构建新疆师范大学孟凡丽心理教育(也称心理辅导)是按一定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构建现代学校心理教育系统,是实施心理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乃至全面素质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心理教育的...  相似文献   

18.
一、课外活动的特点1.课外活动的自主性课外活动是指在学校或校外教育机关的指导下,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实际的需要,自愿地组织、选择和参加的活动。课外活动不仅能发挥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使受教育者的才能、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有利于受教育者的优良个性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教育从定义上来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  相似文献   

20.
一、学校整合家庭教育资源的基本理念 (一)、在整合中,学校、家庭处于平等地位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教育的社会化活动。它能按一定社会需要,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集中的时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