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安排了养蚕的内容,可教师工具箱和学生耗材袋中并没有蚕卵,这怎么办呢?这时,办公室里一位姓尹的老师提醒我说,涧屋行政村有许多村民家养蚕。于是,我急忙找来这些同学,问了之后,令我大吃一惊,孩子们从蚕卵的孵化到蚁蚕的饲养蜕皮再到结茧化蛹直到抽丝卖茧说得  相似文献   

2.
我从同学李洁波那里得到几粒蚕卵。我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放进一个空纸盒里,盖上盖子,留了几个豆大的小孔。两三天过去了,我小心地打开纸盒。哇!蚕宝宝出生  相似文献   

3.
养蚕记     
我从外婆那里得到几粒蚕卵,我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放进一个空纸盒里,盖上盖子,只留了几个豆大的小孔。两三天过去了,我小心地打开纸盒,发现几个蚕卵变成了会动的小黑点,我用毛笔轻轻地把这些“小黑点”放到另一个纸盒里,并把桑叶切成丝,放在“小黑点”的面前。“小黑点”倒是不客气,一会就把我的见面礼吃个精光。“小黑点”实在太小了,我只好拿起放大镜,仔细地观察它们。呀,别看它们小,样子却可爱极了。一身乌黑光亮的“衣裳”,还是毛茸茸的“羊毛衫”呢。过了几天,“小黑点”渐渐长大,脱下了黑衣裳,换上了灰外套。而且,它们的饭量也大了许多,…  相似文献   

4.
周四下午上完第三节课,我一走进办公室,石老师的女儿就气呼呼地撅着小嘴向我告状:“李老师,我告诉你一件事,汪汪不是个好孩子,他居然偷了我的蚕卵宝宝,您来看一看。”说完就小心翼翼地打开石老师的抽屉,我看见了三个用白纸折叠成的船型盒子里摆放了小得像芝麻般的黑色蚕卵。小姑娘连珠炮般地说:“您瞧一瞧,我的蚕卵是带点彩色的,而汪汪的只有黑色的,根本没有我的好看,另外,我原来是五个,汪汪是三个,现在我只剩下三个了……”石老师的女儿是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小姑娘,读小学二年级,在班上也是属于“品行端正,绝对听话”的好孩子。汪汪是顾老师的儿子,也读小学二年级,这个小男生机灵活泼、聪敏可爱,可是有时比较调皮,经常喜欢来点“恶作剧”,在班上属于“难管理”一类的孩子。一时间,我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小姑娘。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教《养蚕》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安排了养蚕的内容,可教师工具箱和学生耗材袋中并没有蚕卵,这怎么办呢?这时,办公室里一位姓尹的老师提醒我说,涧屋行政村有许多村民家养蚕。于是,我急忙找来这些同学,问了之后,令我大吃一惊,孩子们从蚕卵的孵化到蚁蚕的饲养蜕皮再到结茧化蛹直到抽丝卖茧说得津津乐道,许多养蚕经验连我也是第一次听到,真是了不起的养蚕“小博士”。何不让这些养蚕“小博士”来介绍经验回答孩子们想知道的问题呢?于是,我就把《养蚕》单元安排成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养蚕“小博士”逐一回答的方式进行教…  相似文献   

6.
养蚕日记     
四月的一天,同学送给我一小袋蚕卵和一大包桑叶。回家后,我小心翼翼地把这20多粒小东西放进一个小纸盒里。两三天后,我发现蚕卵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小米”变成了一段段又黑又细的“线头”。随着桑叶一天天地减少,“小线头”渐渐变成身体灰色、尾部带点绿色的“粗毛线”,比刚来那会儿漂亮多了。过了两周,它们长成又白又胖、身体柔软的“大姑娘”啦!静静的夜晚,我可以清晰地听到它们“沙沙沙”吃桑叶的声音。它们的胃口一天比一天大,我想尽各种办法才存足了桑叶。过了一周,我惊奇地偷看到蚕蜕皮的现象。只见它们的身体一扭一扭呈“S”形,不一…  相似文献   

7.
“蚕宝宝结茧啦!蚕宝宝结茧啦!”欢呼声从活动室里传出来。我急忙走进室内去看。真的!蚕在麦杆上结出了白白的、像花生形状的茧子,孩子们围着茧子高兴地拍着手蹦跳着。因为,这些蚕是孩子们和老师精心养大的。如今结茧了,他们能不高兴吗? 看着白白的蚕茧,孩子们养蚕的情境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 记得在桑树长出嫩绿的新叶时,我找来蚕卵,小朋友好奇地问:“这是什么?拿来做什么?”我告诉他们:  相似文献   

8.
记得上《蚕姑娘》一课时,我出示了画有蚕的生长过程的图片,学生看到可爱的蚕姑娘时,有的微笑,有的手舞足蹈…… 一名男生举手大声问道:老师,我有一个小问号。从蚕卵里钻出的怎么都是蚕姑娘,而不是蚕先生? 师:是啊!老师也很奇怪,有没有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助他解决这个小问号?  相似文献   

9.
养蚕趣事     
春天到了,有一天,我发现蚕卵里面爬出了一只只“小蚂蚁”,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条条黑色的小蚕,它们实在太小,吹一口气就会东倒西歪。可是,我没有为蚕宝宝的出生做好准备,只好从冰箱里拿出紫苏叶子来喂蚕宝宝。过了两天,妈妈的学生送来了一大袋桑叶,总算可以让我的蚕宝宝大吃一顿了。我连忙把桑叶放进纸盒里,它们迫不及待地吃起来。为了让桑叶长久保鲜,妈妈就把装桑叶的袋子打个结,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保存,这样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桑叶都是很新鲜的。过了几天,蚕宝宝的皮肤渐渐变白了,身子也渐渐长大了。我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蚕宝宝换桑叶…  相似文献   

10.
设计意图 :“蚕的一生”系列主题活动产生于我班幼儿对自然角中蚕卵的兴趣。我们发现饲养蚕的过程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活动从2003年4月8日幼儿带来蚕卵开始 ,到2003年6月5日蚕蛾产卵结束 ,历时共两个月。根据蚕的不同生长阶段 ,我们设计、组织了5个集体活动 ,并在日常观察中 ,针对幼儿随时生成的问题组织集体、小组或个别幼儿观察讨论 ,比较试验 ,包括观察蚕卵 ,认识桑叶 ,蚕宝宝蜕皮 ,蚕宝宝在长大 ,蚕宝宝找桑叶 ,蚕宝宝结茧 ,我会抽蚕丝 ,蚕宝宝变蛾 ,蚕的一生等活动。活动总目标 :1 通过饲养、观察和实验 ,了解蚕一生的主要生长…  相似文献   

11.
读到一则普通教师的案例,她在每堂语文课上都安排了“自由提问”的时间,学生不用举手就可以自由提问,自由解答。于是,这位教师经常会听到一些另类的声音。上《小熊住山洞》的时候,有学生问:“老师,小熊是要冬眠的,怎么冬天还会上山砍树呢?”是啊,熊要冬眠是科学常识,怎么作者就不知道呢?上《蚕姑娘》的时候,课文里有这样一句话:“春天天气暖洋洋,蚕卵里钻出了蚕姑娘。”有个女生问:“蚕卵里钻出来的都是蚕姑娘吗?”是啊,难道就没有蚕小伙吗?上《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学生又问:“老师,青蛙妈妈怎么那么狠心啊,生下小蝌蚪就不管他们了?”是啊…  相似文献   

12.
蚕宝宝     
一只蚕宝宝从蚕卵里慢慢地爬了出来,它伸展了一下四肢,开始观察周围的环境。这是一个花红柳绿的季节,它发现自己在一棵树上,周围一片寂静。突然,一只螳螂出现在蚕宝宝面前。“你好!”螳螂热情地和蚕宝宝打招呼。“你好,你是谁啊?”蚕宝宝不认识对方。“我叫螳螂,我们到枝头上看风景好吗?”螳螂自我介绍后邀请蚕宝宝一起玩。“好啊。”蚕宝宝也想看看自己所处的环境。螳螂和蚕宝宝爬上了树顶。只见远处蜜蜂在花间飞来飞去,彩蝶在丛林里时隐时现,到处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树顶的风很大,蚕宝宝看着螳螂那被风吹得飘来飘去的胡须,说道:“风景…  相似文献   

13.
吴岚  陈雯  赵岭 《幼儿教育》2004,(4):18-20
“蚕的一生”系列主题活动产生于我班幼儿对自然角中蚕卵的兴趣。我们发现饲养蚕的过程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4.
我喜欢养蚕,每年春天都养蚕。蚕宝宝是蚕卵孵化出来的,黑黑的,比芝麻还小。开始,我并不喜欢蚕,因为蚕宝宝很黑很丑,但过了几天我就喜欢上它了。它长得很快,头白白的,身子圆圆的、胖胖的、软软的,它们很喜欢吃嫩嫩的桑叶,吃饱后就一动不动地  相似文献   

15.
《家教世界》2012,(9):48
今天,是个难忘的日子。因为,我的蚕卵孵出了许多可爱的蚕宝宝!蚕宝宝白白的,小小的,挺可爱,特别是它吃桑叶的时候。蚕宝宝先爬到桑叶的旁边,然后用脚抱住桑叶,一点一点地吃起来。它要是吃饱了,就慢慢爬向我给它制作的滑滑梯。要是没吃饱,它就会又爬到我面前,可怜巴巴地看  相似文献   

16.
照例是课前五分钟的随堂听写。黑板前,一排学生手拿粉笔,齐刷刷地站着。自然,这又是一次记忆力的较量。我开始读:“蚕卵、桑叶”,这时,有学生突然喊一声:“老师,马文在乱画。”我寻声望去,只见他用粉笔头画了好多个极小的曲线,周围还加了一个十分明显的方形轮廓。这是什么字?顿  相似文献   

17.
逃命的蚕     
当老农再次来察看竹篮里的蚕卵时,黄褐色的小家伙们已经出生了,瞧,多可爱呀!在所有幼蚕中,有一只体格特别健壮。它生下来就比同伴们大很多,而且很好动。它一圈一圈地吃着桑叶,有时还在竹篮的缝隙里探出小脑袋,左右张望。它很享受这样的生活。有一天,它碰到了一只大蚕。大蚕告诉它:"别看现在过得悠闲,等到了结茧的时候,老农会  相似文献   

18.
养蚕日记     
(一)2006年4月29日晴今天,我家邻居给了我们许多蚕卵。摊开看有很多很多,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妈妈用放大镜数了一遍,足足有两百多个。可收拢一看,只有一角钱硬币大小。蚕卵灰灰的,小小的,比芝麻还小。有的扁一点,美美地躺在纸上。有的圆一点,像要滚来滚去。摸一摸,还硬硬的呢。(  相似文献   

19.
春日养蚕记     
我家养蚕已经很多年了,每年都会保存一些蚕卵,等到春天孵化成蚕,今年春天也不例外。我家的蚕养在大纸盒里,有一百多条。有的通体黑色,像蚂蚁似的,这是一龄蚕,也叫蚁蚕;有的呈灰白色,体型较瘦小,这是二龄或三龄蚕;有的全身雪白雪白的,又大又肥,这是四龄蚕;还有的半透明半黄绿色,这是五龄蚕,也是最老的蚕。  相似文献   

20.
首先对观察进行指导,提出观察要求,明确观察目的。当观察结论有矛盾时,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如在观察蚕卵及蚁蚕的形状、颜色及大小时,有的学生说:“蚕卵扁圆,中间有坑,是黑褐色的,有米粒大小。”有的反驳说:“有的是白色的,中间没坑。”矛盾出现了就让他们再去观察,观察后再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没有孵化出小蚁蚕的卵是黑褐色,孵化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