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大江网为例,围绕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新闻网站的挑战,提出一些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传播领域正在发生这样一个变化:从“生存还是毁灭”的忧虑中走出的传统媒体,重新认识。整合网络新媒体的特点与优势,掀起了媒体网站建设的“大跃进”浪潮。在一批旗舰级的媒体网站引领下,媒体网站纷纷重新定义,追加人才与资金的投入,在建站的机制、模式、内容等方面多方拓进。中国媒体网站向深海远航的基本阵列正在逐步形成。 从互联网的发展来看,这种态势促进了媒体资源向网络的流动;从媒体的发展来看,这种态势实际上是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化的新里程的开始。世纪之交出现的这种态势,对中国的互联网和媒体来说,都不是…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自由开放、卓越的性能、新鲜感等因素,使上网的人越来越多。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电视早日建立相应的网站,不失为一种上策。  相似文献   

4.
杨杰 《新闻实践》2006,(7):48-49
以报纸为主流的平面媒体,纷纷建造自己的网站,正在完成着由平面媒体到立体媒体的嬗变。回顾报纸媒体挺进互联网、建造自己网站的过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内容搬家。所谓内容搬家,就是将当日报纸发布的新闻,以HTML(网页)的形式,原封不动的搬到自己的网站上。第二阶段:内容与形式同时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探讨了地方广电网络传媒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破解的思路,分析了按媒体标准建设地方广电媒体网络传媒的意义和网络传媒与传统媒体的关系,对广大地方广电媒体建设网络传媒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6.
王佳 《今传媒》2016,(11):51-52
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今天的一个热词,作为公众收发信息最常见的传播平台,很多社会舆情都引爆并发酵于社会化媒体,它扩大了舆论传播主体、重构了受众身份、拓展了舆论传播载体、丰富了舆论议题内容,对传统的舆论调控机制形成冲击,也引起了网络舆论环境的变迁.面对新的情况,要想有效地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就要首先厘清网络舆论环境的新情况.  相似文献   

7.
项盼 《视听界》2013,(3):34-36
一,电视与视频网站之相“竞”1.广告体量差异电视媒体一方面运营机制成熟,是大部分广告主的必选;另一方面媒体数量庞大,因此整体的广告体量遥遥领先,远高于视频网站媒体。从图1两大媒体广告量走势可以看出,电视媒体稳定地保持高位,而网站媒体的广告量起伏较大,广告量高峰期集中在节假日前后。2.广告品类结构差异由于电视和网络媒体的受众特征不同,因此吸纳的广告品类差异明显。图2显示,互联网媒体吸引着相对新兴、高端的行业如电脑及配件、汽车及有关产品等,并且互联网媒体广告主品类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我国涌现出了成百上千个新闻信息媒体网站,“网络媒体”这个词汇也频频出现在报章屏幕之间。但是,究竟什么是“网络媒体”,也许因为互联网发展速度太快,以至于许多人还来不及深入思考,就是在传媒界也还在研讨之中,没有取得共识,在社会上更是说法不一,甚至产生了概念上的某些混乱。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中国媒体经营改革的“特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中共十六大的胜利召开,中国大众传媒正在步入重要的变革时期。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作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界定,为中国媒体提供了巨大的政策动力;关于“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必须坚持正确导向,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的表述,又为以互联网和媒体网站为先导的媒体经营、产业发展,提供了探索创新的政策空间。一、中国传媒经营革命势在必行1.互联网成为中国媒体产业革命催化剂在互联网传播出现之前,中国新闻传播业在过去的20年间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但总体上实行的是机关报体制,在…  相似文献   

10.
传统电视媒体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受到巨大的挑战,包括受众和广告主的流失以及人才的流失,媒体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在"互联网+"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传统电视媒体只有坚持电视媒体为主,新媒体为辅的战略,打造电视融媒体才能实现较好的转型。从目前的电视产业发展上看,我国电视融媒体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电视融媒体是一种新型媒体,它以电视媒体为主导,同时融合了其他媒体形态。《中国舆论场》是中央电视台的首档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本文分析了其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应增加现场互动与对舆情把关来提高其收视率以及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在不断进步,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生存受到了挑战。电视媒体长期以来的单向性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其市场占有率正逐步被新的传播方式蚕食。面对这样的情况,电视媒体是重蹈覆辙固守阵地,还是自我突破开拓进取,是每一个电视媒体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媒体生存状况分析,提出改革创新策略,为广大媒体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媒体网站日益增多,在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下,媒体网站的生存是我们所关注的,而现有的大部分媒体网站都依然在走靠传统媒体拨款的生存之路,这无疑是不利于双方共同向前发展的。因此找到媒体网站自身的盈利点是其在发展中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从媒体网站实现盈利的前提条件入手,结合河北媒体网站的实际发展情况,逐一分析了相对有效的媒体网站的盈利方式,借以为地方媒体网站的经营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3.
<正>互联网媒体经历了门户网站、社交媒体和智媒体三个发展阶段,对传统媒体传播格局带来了颠覆性影响。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传播格局已然形成,互联网生态系统在传播中居于主导地位。传统媒体如何应对?如何通过媒体融合,升维为主流互联网媒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的重要讲话,为下一步发展进行了很好的顶层设计。传播新格局已经形成互联网已经成为主导舆论场。相较于传统媒体来说,互联网信息海量、方便快捷、用户体验更好,用户开始快速转移到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上。据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  相似文献   

14.
目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形成了两大舆论场。互联网凭借其开放、互动、海量等优势,社会舆论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传统媒体,特别是地方主流媒体有着较为完善的选题和发稿把关机制,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是新媒体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15.
媒介融合改变了我国传媒业既有的传播格局和生存方式,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分化与冲突,迫切需要新型主流媒体担负起价值沟通与共识达成的桥梁职能。通过分析媒介融合的特征,官方话语权建设的目标等,探讨我国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要建设的三个基本问题,即沟通能力结构优化,以打通两个舆论场、形成更高程度共识,体制创新、形成有效政治传播的内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6.
金妍 《东南传播》2015,(6):103-105
自2014年开始,微信的迅猛发展给网络舆论场带来了一系列变化,微信成为新兴舆论平台。微信移动终端本身个人化程度高、社交程度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微信信息闭环圈子传播、隐性传播、去中心化等传播特征。引导微信舆论有其困难之处,微信舆论场自净能力弱、舆情研判难度大、多元舆论话语易引起"群体极化"。根据这些特征,以《人民日报》为例,提出了主流媒体应引导微信舆论方面的具体做法:思想上,强化主动意识;议程设置上,阐明价值意义;交流方式上,注重平民化元素;传播手段上,提升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17.
张如成 《新闻界》2006,(6):112-112,91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利益的驱使.国内虚假违法广告问题日渐突出、屡禁不止。甚至达到了泛滥的地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与工商管理等行政部门监管不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对大众媒体刊播广告的监管体制不健全、不规范分不开。大众媒体是广告信息传播的最佳平台。而虚假广告正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体才得以广泛传播,因此说大众媒体在虚假违法广告的传播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2000年6月18日-19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在上海召开第二届全国新闻媒体网络研讨会,与会的全国百余家媒体网站负责人和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100多人达成共识:媒体网站必将是中国互联网事业的重要力量,它取决于媒体网站独有的品牌优势、人才优势、原创新闻优势、市场推介优势等,但还需要在竞争中自我成长,不断壮大,还需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敢于创新,勇于解放思想,做一些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积极探索网络传播规律,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从而开辟网络官传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19.
杨晓白 《青年记者》2012,(25):57-61
从新闻网站作为一种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起,传媒界就开始讨论报纸何时、如何被互联网媒体取代。在传媒业相对发达的美国,一片唱衰声中,多家百年大报黯然谢幕,有些变身成了网络版。国内很多业内人士也以此为据,认为我国报业将步其后尘。但从目前看,国内相当多区域的报业市场,并没有出现明显萎缩。原因何在?趋势如何?本文试从多角度对此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20.
媒体网站要获得真正的发展,必须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彻底改革:一是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二是建立起股权等长期激励约束制度;三是营造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企业文化;四是使用专业性的人才。1995年,在互联网进入我国一年后,《神州学人》杂志首开先河,掀起了中国媒体的上网之路,传媒业掀起了媒体办网站的热潮。1997年,网易在广州正式成立;1998年,搜狐、腾讯和新浪也纷纷成立。但是今天,率先起步的媒体网站和这些互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