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世纪初年的国民思潮是清末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显著的特征。思想文化界开始运用各种文艺形式来塑造国民意识 ,使中国社会朝着独立、富强与民主的方向进化。虽然国民意识的发展作为一种文化变革要经历艰难与曲折的道路 ,但它是封建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演进的一个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悖论——评梁启超的开明专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明专制思想在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梁启超将“开明专制”视为实现民主立宪进程中的必要步骤。其内涵是指在开明君主的统治下,实行一些开明的、带有资本主义民主色彩的统治政策,其实质是一种民主渐进的思想。这在专制之风浓厚的近代中国是有其合理性的。梁氏先后三次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但最终都归于失败。实践证明,以开明专制求民主政治之路是行不通的。因为,开明专制本质上仍是一种专制政体,民主与专制是对立的。不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和旧的统治秩序,而去实现开明的政治,这只能是一种违背历史客观规律的空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民权的话语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民权是西方民主权利思想的本土化形态,是与专制权力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是论证近代权力与权利的正当性的革命话语。它从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蜕变而来,有选择地借鉴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扬弃西方政治学说的适用成分,但又有别于西方民主观。它含义复杂,在不同历史情境中有不同所指。它与民本、民主、人权、自由等等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工具性、集体性和激进性是中国近代民权在社会政治功能方面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近代社会政治转型的核心内容,是民主政治化的问题。它要完成的任务是从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的过渡,其实现形式为“革命”与“改革”。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过程,就是民主政治化的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政治实践(民主政治斗争)、政治法制建设和体制建设。近代时期,不仅有资产阶级的民主斗争,也有无产阶级的民主斗争。  相似文献   

5.
本专题一直以来都是高考的热点之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历程”,也是中国由封建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型,它与时代潮流紧密相连,虽然本单元看似旧教材内容,变化不大,其实视角完全改变,同学们必须跳出旧框架,大胆取舍,把握其中主干知识。  相似文献   

6.
早期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对封建专制文化、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启发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伟大功绩、早期新文化运动在抨击封建专制文化思想时,有过激言论.有人认为这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思想.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既有优秀部分,也有糟粕部分,早期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主要抨击的是糟粕部分—封建专制文化,并没有否定优秀部分,也就是说没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以维护封建阶级秩序为前提,在本质上是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说教,不能有效地保障民众的自由权利,真正做到以民为本。直到近代,孙中山先生顺应时代潮流,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空前的创造性发展和超越。其民本思想内容全面系统,既坚决反封建专制,又积极倡导民主共和,使民本制度化,社会关系和价值观念民主化,且社会发展以民众的经济生活为重。这都充分体现了以民众为政治统治的根本这一核心主题,故具有思想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德国古典哲学是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哲学的最高峰,是整个西方文化思想运动、特别是资产阶级文化思想运动的直接继续和必然发展。它贯穿整个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精神。这一时期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大都是理性的推崇者和自由的捍卫者,他们不再仅仅局限于宣传启蒙运动时期人道主义的观点,而是主张用理性和自由来反对封建神学、对抗封建专制。  相似文献   

9.
朱良友 《成才之路》2012,(31):76-77
"启蒙运动"是近代西方乃至整个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通过这次运动,人们进一步冲破了封建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束缚,更提出了资产阶级对于未来社会制度的设想,从而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是一场政治运动,也是一场文化运动。这场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以一九一五年《新青年》的出版为其开端。当时,运动的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鲁迅等人以《新青年》为阵地,鲜明地树立起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展开勇猛的进攻。他们反对袁世凯之流推行的政治专制和思想文化专制,主张政治民主和思想文化民主;反对对封建文化传统的迷信、屈从,主张解放思想,尊重科学,对文化传统进行重新评价;反对保守复古,主张革新创新,从而掀起了我国“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  相似文献   

11.
1840年以后,中国开始了政治文化的转型,这是历史转型的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启蒙学者,梁启超的思想对当时的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民权思想是梁启超政治思想的核心,梁启超的民权思想是把西方民主政治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他的民权思想包含着对君权的尊重,其认为在中国欲行民权必先兴绅权,因此在梁启超思想体系中,民权思想占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2.
民族危机孕育了梁启超自觉的历史教育意识,推动他开拓了近代历史教育的道路。梁启超以“新民”和提供“国民资治通鉴”为目的,以近代报刊为推行历史教育的主要手段,将丰富的历史内容和近代观念传达给国人,以期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这种历史教育思想孕育着中国近代历史教育的雏形,顺应了中国社会与中国史学走向近代的要求。虽然它还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也显示了很高的社会价值。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教育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军人物. 在我国近代体育史上,梁启超曾不断介绍和传播西方体育理念,积极推动中国体育事业现代化,是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梁启超的体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体育思想以"新民"为终极目标;主张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缺一不可;提倡军国民主教育,推崇"尚武"精神;注重女子教育和平等体育.梁启超的体育思想,不仅是当时救济积贫积弱之中国的"良药",对今天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仍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韩国,梁启超的作品以及那些翻译其著作的译者启蒙和教化了大批进步人士。由于"相似的语言、历史背景和国情"以及"梁启超对韩国国情的关注"等特殊原因,他的著作及其思想言论受到近代韩国文人的大力支持。故而,梁启超的文章及论著在以"直接登载论著的原文、翻译论著为译文、摘选原文或译述、书籍"的形式传播到韩国之后,读他的文章成为韩国文人中的一种流行,并成为一股独特的社会风气,这是近代中韩比较文学史上不可淹没的痕迹。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想中始终着存在民族性保存与时代性转换之间的内在矛盾,近代思想家们意识到这一矛盾的存在,但在他们那里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早年毛泽东在接受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后,经历三个阶段,对解决这一内在矛盾进行了逐步深入地探讨,初步形成他自己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由传统集权政体向现代立宪政体的转换,是梁启超的宪政理想。他在立宪、议会制度以及选举制度等方面都有自身的见解。其思想一方面是对当时历史情势的回应,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试图将西方宪政化引入中国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的小说理论在近代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所论及的主要内容有:提出了小说的总体改革方向;论述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探索了小说的内部规律。这些见解不仅在当时发挥过作用、而且对后世学也有一定的影响。本在详细分析梁启超小说理论的同时也指出了其对现代作家作品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评价了梁启超在各个时期政治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力图探索梁氏面对纷繁激荡的社会变革,其心境的变化,包括其政治思想局限性和幼稚性。从而论证梁氏并非单纯保皇守旧,而是本着对民族负责的态度,不乱唱高调,踏踏实实地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殚精竭虑,期望探索出真正适合中国人民的复兴之路。通过对梁启超政治活动的探索与透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国情,砥砺振兴中华民族的斗志,有助于我们更深刻认识梁启超对近代乃至当今社会思想的重大影响。面对物欲横流、信仰危机的现实社会,更须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影响社会,为建立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接受西学的三个阶段为维新运动时期、流亡日本及海外时期、一战旅欧时期。梁启超利用近代报刊传播西学影响最大时期还是在日本主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和《国风报》时期。这一时期,他一方面提升了报刊的水平,一方面对西学的了解更为深入。梁启超利用近代报刊传播西学对国内的青年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梁启超一生中前期传播西学,晚年对西学进行反思,立足点都在于中国的文化发展和建设,力图使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不断自我更新,能够迎接近代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的法冶思想比较丰富。梁启超深受时代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从法理学的角度对法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论证,并对中国如何实现法治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