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丝>批评本体的建构主要是由启蒙意识下的文明批评和理性关注下的社会批评这两个方面形成的.经过语丝同仁的共同努力,批评成为一种自觉的文学本体.<语丝>周刊,使这一批评本体的新文学建构走向了深化,将中国现代批评本体的文学创作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思想艺术的新高峰.  相似文献   

2.
《语丝》是现代文学史上有过较大影响的刊物 ,创办六年间 ,以独特的文体面貌吸引了不少读者 ,一时被称作“《语丝》的文体”。我认为 ,《语丝》以它相当宽泛自由的、随意的、多元的、几乎无所不包的文体面貌 ,提供给我们一种关于发表思想与言论园地的新的想像  相似文献   

3.
“语丝体”散文因为语丝社同人群体的历史生成、存在生态、结构特质及文学行为的承传衍变等方面的复杂性,呈现出相当的文体丰富性,从社群生态语境的寻绎、比较可以获得更大的阐释可能。从社团流派的承接并存、下延的格局形态来看,“语丝体”散文因为语丝社之于新青年社、现代评论派、创造社、新月社以及骆驼社、论语派等社群的生态实践社会批评、文明批评以及内心诗性诉说,可以视为现代知识分子基于政治哲学的社会性集体书写。但也体现了“语丝体”散文作家个体的自由书写精神。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现代批评史实践出发去考察社会历史批评在历史上的多样形态,可以发现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注重从阶级观点看文学的“左翼”社会历史批评以及后来被歪曲的完全政治化的社会历史批评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形态的社会历史批评,它是受西方近现代社会思潮的影响而产生。有着科学的方法论和多样视角的,具有现代形态的一种社会历史批评,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社会历史批评应有的宽广视野、全面视角,是我们建设新的科学的社会历史批评所应注意借鉴的。  相似文献   

5.
女权主义批评是西方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期,随着女权政治运动的日益高涨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批评方式。这是一种以女性为主体的具有强烈政治性的文学批评。它试图抛弃男人的“眼镜”,用妇女自己的眼光去重新审视整个文学史,并努力创造妇女自己的新文学.长期以来,由于妇女在社会中受到岐视,相应地女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一直很低。正统文学批评完全以男性的批评标准和审美理想去衡量女作家的创造和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抹煞了妇女文学的独特性。毫无疑问,女权主义批评的产生是西方文学批评史上的一大转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现代批评史实践出发去考察社会历史批评在历史上的多样形态,可以发现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注重从阶级观点看文学的"左翼”社会历史批评以及后来被歪曲的完全政治化的社会历史批评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形态的社会历史批评,它是受西方近现代社会学思潮的影响而产生,有着科学的方法论和多样视角的、具有现代形态的一种社会历史批评,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社会历史批评应有的宽广视野、全面视角,是我们建设新的科学的社会历史批评所应注意借鉴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讨论20世纪30年代乡土创作同当时文学批评观念的关系。现代作家既立足乡土,也把握了世界文学的脉博,在创作上表现出新的风貌;而围绕乡土创作的批评活动也运用了新近的心理分析观念,对创作起着互动的阐释作用。中国现代文学在创作和批评上形成了一种既“现代”亦“乡土”的特征,现代作家的人格结构亦显现于此。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初,王国维、鲁迅等人分别借鉴外国文学理论,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各种原因,那时并未形成一种充分接纳文学现代批评的条件,所以他们当时的工作是有些超前而难免寂寞的,在当时也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文学的现代批评作为一种有一定的规模声势、能直接左右文坛的潮流,是在文学革命发难之后,特别是在新文学有了相当的创作实绩之后。新文学的先驱们从提倡白话文创作,引进“易卜生主义”、探讨新诗与“美文”的格式、批判“黑幕小说”与“鸳鸯蝴蝶派”、反击复古思  相似文献   

9.
鲁晓丽  王恒 《现代语文》2006,(12):79-80
20世纪占据主流的各种形式主义学理论批评,主要是一种“语言论转向”,而对学的历史之维却采取了排斥的态度。而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里,学理论再度关注历史,这便被命名为“历史转向”。新历史主义便是在这一大背景之下产生的,并成为这一转向的中流砥柱。新历史主义使当代批评家开始告别解构的差异游戏,转向新的历史意识的回归,实现了艺批评话语新的嬗变。它反对唯本主义,消解秩序、中心和权威,这对西方,乃至中国影视本的影响是及时和普遍的。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学的出现给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给文学批评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网络文学批评在产生一定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不能因为网络文学批评存在问题而扼杀它,而应该用一个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它,使它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苏雪林与散文名刊《语丝》、《现代评论》的关系,深刻影响了她的自由主义文学观和散文批评观的形成。苏雪林对二三十年代散文作家、散文流派的批评,在理性和史识中不乏美学的敏感和尖锐,更偏重对文体与风格的考察。苏雪林对“文学批评”作为散文体式之一的认知和对文学性“自传”的提倡,则有着五四后中国学术发展和自叙传文学兴盛的背景。  相似文献   

12.
消除学生逆反心理方法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反心理是学生对教育者的“反抗”心理,它是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逆反心理会影响学生接受正确的教育,影响他们世界观的形成,是教育工作的一大障碍。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呢? 1.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生硬,方法不对,学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教师的批评不符合实际,或把学生说的一无是处,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3.教师在不以身作则时批评学生,学生就会不服气,因而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3.
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宋元骈文批评的批评话语、焦点、模式都有了新的风貌。其最重要的文献形态有三种,即四六话、笔记和序跋书信,这三种形态因作者群体、撰述宗旨等因素的不同,呈现出各自的体制特点。四六话是宋代诞生的新型骈文批评著作,它的出现意味着一种建立在“应用”观念上的专门性骈文批评得以确立;笔记中的骈文批评复杂多样,相较而言有着“论事而及辞”、否定性语境和跨文体批评等特点;至于序跋书信则更多地趋于宏观性思考和表达,常常涉及骈文创作与批评中更核心、更根本的问题。理解这些文献形态的体制特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厘清骈文批评在宋元时期的特色与贡献。  相似文献   

14.
“悲剧”概念,在古希腊产生于戏剧批评.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最早是由亚理士多德建立起来的,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亚氏之后,经过中世纪直到近代,西方美学史上继续发挥、建树这一理论的美学家、文艺批评家不胜枚举,使悲剧理论不断地充实、丰富与发展,并且在文学艺术上形成了一种不同于东方的主要风格.悲剧理论在中国的产生、发展情形如何呢?笔者认为,中国的悲剧理论是近代历史的产物,是对西方悲剧观念的“引进”与运用,即以西方的悲剧观念观察(批评)中国的文艺实践的产物,也许正是因为它不是土生土长的,总是没有在中国的社会心理中牢固地树立起来,直到今天人们仍然经受不了悲剧的刺激,而习惯于皆大欢喜的“大团圆”.  相似文献   

15.
论《语丝》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语丝派”,因《语丝》(周刊)而得名。《语丝》是比较注重思想、社会批评的综合性文艺刊物。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创刊于北京。前三卷由周作人主编。一九二七年十月,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查封。同年十二月移至上海复刊,自第四卷第一期起由鲁迅主编。一年后,改由柔石代编。半年后,交还出版所北新书局·由李小峰接编。逮至一九三○年三月,出完第五卷,自动停刊。《语丝》历时五年,每年一卷,每卷五十二期,共出二百六十期。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六书”中有一种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合在一起,通过会意而产生一个具有新的意义的字,如:“尖”,根据字形可以看出它是由“小”和“大”组合而成,形成尖形,从而就产生出“一头大一头小为尖”的抽象意义;“尘”,从字形上看它由“小”和“土”组成,它的意义抽象为“细小的土形成尘埃”。其实,在文言文中,兼词的含义也是根据一定的规则“会意”出来的。下面让我们来看三个例子:  相似文献   

17.
东平是我国三十年代和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作家,也是一位出色的无产阶级战士。在三十年代初期,当革命文学阵营与“新月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进行激烈斗争的时候,他以他的作品对生活的真实描写,给革命文学增添了“新的坚实的战斗力量”;①到了抗战爆发以后,文坛因战争的影响而“突然变动与混乱”,他又以他充满爱国激情和战斗气息的作品,发出一声声的战斗呐喊。一九四一年七月,他随同新四军转战到苏北时,因中途遇  相似文献   

18.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式,兼具“外向性”和“内向性”.“内”与“外”是一个相对概念,批评家面对的世界无所谓内外,都是一个鲜活的整体,所以生态批评要做到“内外兼修”,才能产生真正的批评效应.  相似文献   

19.
美国文化学家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中认为,文化整合就是“形成模式”。新文化元素适应、融入传统文化,文化再一次达到整体或完全的状况。批评作为一种艺术文化,消解模式与重新形成模式,这就是文学批评的“陌生化”。我国八十年代实行文艺批评革新以来,人物论批评融入了新的质素,形成了新的模式。本文拟就我国近几年人物论小说批评实践,追溯一下这种批评模式的文化整合过程及其基本特征。一、族类始动特性:神话原型批评的开拓传统人物论批评由社会个体出发考察人物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属性,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深刻地揭  相似文献   

20.
随着思想解放和西方论的引入,对复杂的艺现象进行庸俗化简单化处理的方式受到批评。艺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两分法也随之被超越。但在具体的批评实践和一些最新教材中,思想标准这一范畴仍被沿用,其内涵也未发生根本变化。因此在没有提出新的批评方法和标准之前,重新认识和界定思想标准是十分必要的。本通过回顾“思想标准”的形成史以认清它的真实内涵,同时提出“如何重新给定思想标准的内涵”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