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的水彩画发展趋势一直游离于油画与中国水墨画之间,使得大量的水彩画作品舍弃了自身的优势,一味资鉴其他画种的表现技法,失去了水彩画形式语言的特质。基于此,探讨水彩画的艺术理路、制约因素和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中国水彩画发展的状况,讲述中国水彩画发展的方向,分析了水彩画的时代感和精神性。提出要发展水彩画,在中国必须把中华民族的艺术优点、民族精神与水彩画的特征接合起来,用真诚、严谨的艺术作风深入生活到大自然和平凡的人民群众中去寻找创作题材,构建出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水彩画。  相似文献   

3.
西洋水彩画真正传入中国是本世纪初的事。三十、四十年代到建国初期是其发展的第一个繁荣期。“文革”期间,水彩画一度沉寂,80 年代开始复苏。进入90 年代,中国水彩画出现了少有的兴盛景象。但在中国水彩画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作画方式,都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对水彩画概念认识不清,对西洋水彩画过于崇拜,一味摹仿照搬,从而失去了具有东方神韵的中国水彩画的风采。因此,我们既要对水彩画的情趣和技法作深入的研究,又要培养专业人才,与时代同步,创作出反映当代精神和气息的中国水彩画  相似文献   

4.
黄口 《华章》2011,(17)
文章介绍了水彩画的独特语言特点及审美价值,以及中国水彩画与西方水彩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水彩画的起源,水彩画的发展传播等方面,阐明中国水彩画的传播过程,水彩画为什么能在中国迅速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一、借鉴中国水墨画的写意、表现形成风格 从水彩画传人中国开始,就一直自觉或不自觉的受到中国画的影响。中国水彩画在西方水彩画的基础t,融人了中国画的气韵、笔韵、神韵、诗意、章法、布局和意境等特色,使水彩画具有了东方神韵和中国气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水彩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对中国水彩画艺术传统的再认识,探讨了水彩画艺术的创新和民族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中国水彩画发展的状况,讲述中国水彩画发展的方向,分析了水彩画的时代感和精神性。提出要发展水彩画,在中国必须把中华民族的艺术优点、民族精神与水彩画的特征接合起来,用真诚、严谨的艺术作风深入生活,到大自然和平凡的人民群众中去寻找创作题材,构建出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水彩画。  相似文献   

9.
赵兴隆 《考试周刊》2011,(18):53-53
水彩画是现代绘画中一项重要的表现媒介。水彩画在中国的发展相当成熟,在多元环境中,更加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水彩画在世界水彩画中一定会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0.
水彩画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种,有着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它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在18世纪的英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独立的艺术形式。20世纪印象派画家对光、色的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推动了水彩画的新发展。以及后来的现代派、抽象派画家在各自的艺术语言的实践中与水彩画的结合,也为水彩画注入了新的含义和启迪;水彩画传入我国至今也有百余年的历史,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水彩画也跨入了一个崭新、繁荣的发展阶段。在新时期,如何发展中国水彩画,成为了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水彩画自西方传入我国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由传入到萌芽、成长、发展直至现在的繁荣时期,中国水彩风景画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西方画种融入东方文化的过程中,如何在多形式、多流派的社会思潮下坚守中国水彩风景画自身特色,更加充分地展现民族文化,是我国水彩画发展过程中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在接受西方传入的水彩画方面大致经历了从全盘学习到自主创新的过程.虽然十九世纪的英国水彩已高度发展成熟,但是艺术永无止境,中国的水彩画既要体现自己的民族风貌,又要具备作者的独立风格,这就要求每位水彩画家不断探索新的绘画语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然而,水彩画这门独特的艺术,有其自身的形式规律,在创新中需要合理把握其该有的“底线”.  相似文献   

13.
用笔是造型的基础,不同的用笔方式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因此能够了解和掌握水彩画的用笔对水彩画的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水彩画用笔的重要性着手,重点探讨了水彩画用笔的基本方式、方法以及实际作画中的运用技巧,水彩画用笔的技法应当借鉴中国画用笔.  相似文献   

14.
水彩是一门外来艺术,如何使这门具有自己特殊绘画语言的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的逸笔神韵相结合,使这门世界性艺术打上中国文化的烙印,并被世界人民所接受,是水彩画家和理论家们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陈少平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经历和体验,对此作出了探索。他在充分利用水彩个性化语言的同时,以表现的手法参透中国古典绘画的象外之象,并揉合了民间美术的率真与质朴,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中国水彩的艺术面貌。  相似文献   

15.
水彩画作为水与色相互调和而产生不同视觉效果的绘画种类,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绘画语言与艺术特色。水彩画作品中对物象形貌的真实性探讨,构图集结等空间形式是水彩绘画方式中必然的研究对象;在融合通透语言特质的基本观照下,水彩画的悠长韵味获得了无限充分的阐释与表达。回归绘画本体语言的自觉性,从水彩画的形态、色彩及韵味等方面入手,以探究水彩画的艺术特点,是构建水彩绘画语言的理论模型的开始,也是新兴水彩画在绘画语言表达方面的创新性发展的理想导向。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水彩画正处在不断发展时期,画种语言的融合培植形成了中国水彩画的独特品质,促进了水彩画种的成熟与演变。同时,在借鉴和融合过程中,水彩画的本体语言和独特审美渐渐丧失。绘画语言的融合是有边界的,只有在不失去水彩画自身特质条件下的融合和借鉴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辩证地看待画种本体语言的纯正和其自身语言体系的边界是艺术多样性的合理存在。  相似文献   

17.
金波 《培训与研究》2007,24(4):66-67
中国传统绘画形式对于客观物象的描绘只求得其“意”而忘其“形”。水彩画虽然是外来画种,但移植到中国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吸收和消化,在文化、观念、技法等各个方面渐渐摆脱了西方制约,形成了中国自身文化特色和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8.
地处省尾国角,偏于一隅的潮汕,自有画史记载以来,从事书画之技艺者,可谓甚众。分析其地域画风,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方向:一为西画;二为中国画;三为版画。其中西画方向除油画外还有水彩。中国画方向又可以分为:传统文人画、世俗风情画、中西杂糅画和当代实验水墨。具体细分中国画方向发展历程又可分为四个时期:清初传统文人画传入开枝散叶期;新文化运动后潮汕地域性画风转变革新期;建国后传统、西方、民间诸法杂陈雾里看花—新画风渐出维谷时期;新生代新画风推陈出新时期。  相似文献   

19.
水彩画的材料、技法有其独特演变历程,不同历史时期的变革对水彩画的存在形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历史和艺术发展观来看材料技法的更新引领、辅助和推动水彩艺术的发展。水彩画材料、技法演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作用,也是当代水彩画创新中不可忽视的传统资源和经验宝库。  相似文献   

20.
水彩画被喻为抒情诗、轻音乐。虽然其画幅不宜过大,但在思想内涵和表现上却要求很高。它与我国的水墨画很相似,讲究“水”与“色”的相互融合。水彩画可成为独立的作品,还广泛应用于各类设计之中。要想使水彩画更加民族化.必须把中国的绘画美学思想融合进去,并结合生宣的特点,改良水彩纸,使其更具有明快、流畅、湿润、清新的韵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