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以来学界对淝水之战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近二十年来学界对淝水之战中的兵力问题、胜负原因、性质和影响及相关历史人物、事件等重要论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诚然,国家局势转危为安是谢安读完淝水捷报后异常兴奋的主要原因。但从当时谢氏所面临的问题与谢安为解决这些问题所怍的不懈努力来看,谢安之所以兴奋还有另一层原因,即淝水大捷意味着谢氏的利益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了解这点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谢安和认识东晋的士族阶层。  相似文献   

3.
《家教世界》2012,(9):13
距今1600多年的晋朝时代,爆发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东晋以八万人马,打败了前秦八十万大军。公元383年的冬天,寒风呼啸,大地呜咽,东晋京城一片惊慌。前秦的首领符坚统一了北方的广袤天地,力量空前强大,此时的前秦雄兵百万,战将千员,于是发兵百万攻打东晋,要扫平江南。  相似文献   

4.
谢安、桓冲与东晋皇权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晋孝武帝时期,谢安与桓冲为了本门阀的利益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合作。他们之间的矛盾关系,不仅受门阀政治的制约,更受皇权政治的制约,反映出所谓的“东晋门阀政治”实质上还是皇权政治。  相似文献   

5.
诚然,国家局势转危为安是谢安读完淝水捷报后异常兴奋的主要原因.但从当时谢氏所面临的问题与谢安为解决这些问题所作的不懈努力来看,谢安之所以兴奋还有另一层原因,即淝水大捷意味着谢氏的利益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了解这点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谢安和认识东晋的士族阶层.  相似文献   

6.
秦晋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这次战争的性质是南北两个封建割据政权之间的一场征服与反征服的战争,既不是兼并统一战争,更不是民族侵略,对前秦和东晋双方来说,都谈不上什么正义性。在这次战役中,前秦所以败,主要是由其内部不稳定、苻坚“愎谏违谋”、用人不别贤愚、骄傲轻敌,以导致战略战术上的一系列错误所致。而东晋在谢安的周密部署与指挥下,采取灵活的战术,以逸待劳,在双方遭遇兵力基本相当的情况下,一一举大败秦军,保存了割据东南一隅的东晋政权。  相似文献   

7.
以氐族为统治族群的前秦在建国和灭燕中,吸收了大量慕容鲜卑和羌族,并予以重用。此举造成朝中敌视两族的言论甚嚣尘上,反映了族际关系的紧张状态。在苻坚伐晋一事上,支持者与反对者存在明显的族群分野;在随后伐晋的军事进攻方向上,长江上、中、下游军力亦存在族群分野,反映了前秦内部族际政治对淝水之战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淝水之战性质的认定,不能以前秦与东晋两个政权的社会生产力 发展水平来确定,不能说相对落后的前秦发动的是一场民族侵略战争。从当时各少数民族 来看,他们都以“中华一体”出发,否认了“内中华外夷狄”的大汉族主义观点,认为自己 也有权力统治中原,这正表现出他们的民族自觉意识已经大大提高,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 历史的退步。从当时的统一来分析,东晋并没有能力统一全国,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则力图 统一中华。因此,从民族自觉意识着眼分析,前秦发动的淝水之战是一场统一全国的战争。  相似文献   

9.
《商洛学院学报》2019,(5):51-56
西晋灭吴之战与东晋淝水之战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发生的两次著名的"南北战争"。虽然后者以前者为蓝本,但两次战争所产生的结果却是一成一败。从军事角度比较两次战争战略缓冲地带之争夺,体现江淮地区这一特殊的地理形势对东吴政权的重要性;基于两次战争双方人口因素、军队数量和军队战斗力的分析,发现军事力量的强弱对战争主动权的控制;对比对交战双方战略战术与战略方针,凸显出军事决策对战争胜败的重要影响;比较研究这两次战争成败之因素,能够为我国古代军事史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才女谢道韫     
谢道韫是东晋著名才女.她出身名门,祖父谢裒曾任太常卿、吏部尚书.谢裒有五个儿子:谢奕、谢据、谢安、谢万、谢石.谢道韫是谢奕之女.  相似文献   

11.
东晋时期陈郡谢氏琐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郡谢氏是东晋一门久盛不衰的高等士族。在谢氏发迹史中,谢尚得任豫州刺史,是它从东晋众多大族中脱颖而出的转折点。谢尚刺豫成功并非易事,其间经历过诸多的艰苦争夺。至于,名士谢安屡召不仕的背景,则极为复杂。除借助清谈以提高门户声誉、开拓东土以巩固家族生存基础外,士林给予他的舆论压力也不可轻觑。谢氏家族在抗御前秦战争中取得重大胜利,确实功不可没。但是如果没有地处上游的桓氏家族积极开辟西部战场,牵制敌人精锐的战略配合,淝水之战的迅速解决是绝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林平源 《中文自修》2009,(10):22-24
公元383年,已经基本完成北方统一的前秦挥师南下,和盘踞在南方的东晋展开场战略决战,这是北方的雄健之风和南方的雍容之气的世纪对决,也决定着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传世名画     
此图取材于南北朝时淝水之战的故事。东晋丞相谢安部署好战斗后,在东山松树下与客下棋,胸有成竹地等候捷报,远处山间一骑兵急驰前来报捷。人物刻划精细,神态生动。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关于魏晋名士风范的论述,言及东晋士风,多以魏晋风度概之,视其所论,实重阐释西晋与正始士人所表现的风范,而忽略了东晋独有的士风以及士人的主体性。该文试杂撮史料,离析出谢安的个人形象,并从东晋任自然而有节士风对其性格形成的影响出发和谢安个人的历史功绩对任自然而有节士风的影响分析之。  相似文献   

15.
苻坚何以不顾王猛遗言,何以不顾众臣的极谏,不顾前秦政权的安危,不顾兵疲民惫、民有畏晋之心的现状,迫切要发动淝水之战呢?试从淝水之战前苻坚的征服欲入手,分析苻坚发动淝水之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17.
氐族是久居中国西部的旧族,魏晋时,散居扶风、始平、京兆等地,加速吸收汉文化,汉语成为其通用语言。前秦(351-394年)是十六国时期由氐族上层分子建立的政权,苻坚在位时(357-385年)曾一度兴盛,统一中国北方,而且经济、文化都有较快发展。但淝水之战的惨败却使前秦迅速亡国。本文关注前秦政权内部组成状况的变化,探求其兴废。  相似文献   

18.
张耳、陈余是对巨鹿之战有重要影响而被忽略的人物。巨鹿之战前,张耳、陈余立赵歇为赵王于信都;巨鹿之战中张耳、陈余请求楚救赵,陈余还给章邯写了劝降信,二人在巨鹿之战中起了重要作用;张耳、陈余分道扬镳后,人生结局不同,值得深思,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9.
谢安谢玄叔侄是周口太康人,谢玄孙子谢灵运出生于浙江的上虞,他也认为自己是周口太康人。今人郑振铎生于温州,长于温州,高中毕业才离开温州,但他从来自称福建人。盖认的是祖籍,是一种漫长的传统。淝水之战,谢家军打得漂亮。谢玄屡战屡胜,终成高门领袖。谢灵运袭爵为"康乐公",便是在后来的刘姓王朝那里也是"康乐侯"。高  相似文献   

20.
谢安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他鞠躬尽瘁,效忠晋室,以一身系朝廷安危;他运筹擘画,以少胜多,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丰功伟绩,垂誉千古。对于谢安的研究,已有不少专著、论文问世,这里仅就谢安出仕与淝水之战的评价问题,谈点粗浅的意见,以就正于方家。一、谢安的出仕问题谢安在出仕前,曾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寓居会稽,与王羲之、许■、支遁往来,“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①刺史庾冰迫他出仕,谢安只赴任月余,便桂冠而去。在这之后的六七年间,有司屡次征召,均不赴,“虽弹奏相属,继以禁锢,而晏然不屑也。”②谢安为何宁愿与烟波钓徒为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