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善用网络环境优化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环境为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它以强大的资源优势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知识内容,让我们的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发现知识、探求知识、应用知识、收获知识。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环境,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又如何使网络环境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整合,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不仅要把网络环境作为我们教学的重要支撑工具,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把网络环境作为学习的重要工具,进而提高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一、隐性知识理论在当代知识理论中,知识总体上可分为两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或缄默知识。英国学者波兰尼明确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别:显性知识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说明,也被称为明确知识、言语的知识、清晰的知识,而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我们高中学生来讲,物理知识的学习既是重点,也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在科技时代的今天,物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大至宇宙、航天、军事领域的研究,小至分子、颗粒运动形式的探寻,事无巨细均与物理知识存在着特定的联系。因此,在我们学习过程中,不能将物理知识的学习仅停留于课本知识的掌握,还要实现物理知识与科技生活的有效融合,提高我们的知  相似文献   

4.
考察我们全部的知识,首先,按照康德哲学的规定可分为感性、知性、先天知识、经验性知识;其次,先天知识之所以可以确定检查经验对象是因为知识里含有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第三,通过对分析判断的确定性进行逻辑演绎,我们发现分析判断全部是先天的,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但它只能解释说明事物并不能增加我们的知识;最后,综合判断可分为先天综合判断和后天综合判断,先天综合判断不仅具有确定性还能扩展我们的认识和增加我们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正>一、从生活常识中学习高中物理知识的必要性1.降低了物理学习难度。高中物理知识有着较强的抽象性,我们如何才能更快地理解并掌握这些抽象性的知识呢?物理知识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物理知识,使得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加深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进而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难  相似文献   

6.
当今,我们正处于高科技时代,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新的知识迅猛发展,新的信息与日俱增。要使我们的知识赶上时代的要求,要使我们的认知结构能适应新的变化,就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优化认知结构。为此,时代赋予我们一项神圣的职责,就是要注重培养每个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自我汲取知识、对老化了的知识及时更新换代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再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是我们掌握知识、检验知识的最佳途径.也是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解决生中的实际问题,为人类生活提供便捷.下面就一起走进我们的生活,去体验一下相关物理知识是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的,而我  相似文献   

8.
<正>默会知识是一种经常被忽略的知识,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提出的,它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一种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我们通常看到的表现在语言、书面文字下以各种文本形式传递的显而易见的知识,这种知识逻辑性强、可言传,同时又是明确的具体知识。默会知识与之相反,也就是以我们通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形式存在。我们头脑中的默会知识到底是什  相似文献   

9.
我们做习题的目的是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而达成这一目标的最好方法就是对易错点、知识盲点进行反思。错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在知识理解上存在的漏洞。因此,将错题收集整理起来,经常翻看,可以很大程度帮助我们复习学过的知识,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在学习初中地理课程时,我们应当养成收集错题的习惯,充分发挥错题集的学习辅助效果。  相似文献   

10.
知识迁移是指主体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用于对新知识的学习、新技能的培养中的活动。知识迁移分为两种,一种是正迁移,即原有的知识信息对新课题学习起促进作用;另一种是负迁移,即原有的知识信息对新课题学习构成干扰。地理学习中,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我们把握地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负迁移则会让我们混淆地理概念、错误运用地理规律,影响我们接下来的学习。一、知识负迁移的表现及成因实践表明,知识负迁移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我们不能准确地掌握地理概念、原理,理解地理规律,只注意知识要素间的共同性,而忽视了它们之…  相似文献   

11.
知识的艺术包括:策略性的,有洞察力的以及高效的交流;有创造性和钻研性的思考;把知识和教育家们所称作的“真实的世界”联系起来。不管是在学科内还是跨学科的,知识的艺术都能把深层次的阅读、写作、解决问题和做决定的能力,以及对学习过程的策略性的管理捆绑在一起。知识的艺术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知识,并且使知识变得更加有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把他拿出来予以讨论,同时我们也应该去考虑他们是否仍有缺点。社会知识的艺术了解知识艺术在学校里的应用之前,我们看看知识在社会上的应用。我们可以分四个章节来介绍知识的故事,首先是创立…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习不单单是知识的单方面传输而已,而是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进行不断的碰撞融合。我们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地思考,从中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通过和大家的思想交流,使我们的思想得到升华,使我们的见解得到提升,使我们的个人修养、素质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3.
正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教育,内容与类型非常丰富。做简单的归类划分,可分为简单的语法知识、汉字知识、修辞知识、与教材密切关联的作家作品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古代汉语知识等。我们不能走知识灌输的老路,我们也不能抛却知识谈语文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因此语文知识教学要纠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立足教材特点,分类梳理,自我构建微型知识系统。  相似文献   

14.
人生中有许多财富。知识是财富。知识增长了我们的见识,提高了我们工作的技能。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只会简单地付出体力而没有一点知识,可能连最基本的劳动都会做不好。知识就是技能,就是才干。我们学生应该懂得知识就是我们的财富。  相似文献   

15.
当代知识观及其对教学观与教学行为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本质、来源、范围、标准、价值等的各种看法、信念以及相应的知识运用与知识创造行为,它是伴随着知识的积累,人们对知识的一种意识和反思。我们怎样思考知识、对待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知识内容,具有什么样的教学理想,采取什么样的教学行为。知识成就人,有什么样的知识观,就有什么样的课程观、教学观以及教学行为模式,甚至决定了我们的人才观和人性观。因此,探讨知识观及其对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转变的要求,是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徐红 《甘肃教育》2009,(2):60-61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个体知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默会知识的概念。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分为明确知识(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隐性知识)两类。明确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语言、文字和符号等去清晰表达的知识;默会知识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常使用却又难以或不能用语言、文字、符号清晰表达的知识,如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所拥有的知识。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能够言传的。”  相似文献   

17.
高霞 《教育艺术》2009,(7):42-42
我们每天都在实践着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实践的精髓在于我们要把知识生活化、实际化、任务化、活动化,我们要把知识放在实际运用之中,  相似文献   

18.
关于缄默知识的基本特征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俩如我们有关自已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  相似文献   

19.
肖川 《中小学管理》2002,(11):48-48
在我们的头脑中,有两套系统:一套是显性知识的系统,即我们所知道的、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符号、概念、命题、图表、公式和事实;一套是隐性知识的系统,即我们为人处事的态度、价值观、习惯和信念等等。前者就是通常所谓的“知识”,后者就是通常所谓的教养。拥有知识并不一定就拥有教养。只有当知识能够渗入到性格结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谚语、俗语等,它们是在民众中广为流传的固定语句,生动、精炼、幽默,其中有些谚语和俗语简单、通俗地反映出一些物理知识。如果我们能深人地思考其中蕴含的丰富的物理知识,不仅会提高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活化我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开发我们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