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写作是人在精神领域里进行的创造性劳动,文本不过是人的劳动产品而已。以研究精神产品生产过程为内容的写作学应该把重点放在对生产者的研究上。多年来写作研究者们一直把目光放在学生们制作出来的不成熟的文本上面,分析其立意、结构、语言等存在的问题,对文本背后“人”的状况关心不够。因而他们除了哀叹学生文本的肤浅、幼稚之外,别无作为。到如今仍被学生埋怨,被其他学科轻视。转变写作学的研究方向,变研究文本为研究“人”既关系到写作学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身心成长等问题,是写作学在当下不得不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写作是生命本身的一种冲动(阿来)”,是主体生命自由意志的一种体现。然而,应试教育下的作文教学一直把目光放在学生们制作出来的不成熟的文本上面,分析其立意、结构、语言等存在的问题,对文本背后“人”的状况关心不够。这样的“作文”训练禁锢着学生的思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现代教育的精神背道而驰。因此,当前作文教学必须重视真实的表达主体,关注主体的生命特征,只有这样,写作才能从“作文”的话语窠臼中解放出来,实现“人”与“文”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上承储备,下启构思与表达,是写作过程中一个关键的中转性环节。它是形成文章的思想内容的必要手段,又可以强化创造欲望而促成写作,深刻地影响着写作意向:写什么和怎么写。“研究”不同于构思。前者是寻求思想发现,为文章提供内容寻找最佳的文字表现形式。本文认为,当代写作学家们若能对之从理论上加以辨析,探幽寻微,必能建立写作学理论的新体系,完善教材的编写,而把写作教学真正转移到开发学生智力为重点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不能没有写作.21世纪更是如此.写作学理论工作者对“写作”的解释很多,界定“写作”的科学定义要从认识论和创造论两个方面来进行.笔者提出的写作定义是“写作是运用语言符号传达思想感情和其他信息的创造性制作”.写作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写作行为、写作规律、写作方法和写作成果的应用学科,在当代生活中更不可等闲视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写作工具快速发生变化,电脑写作正日益普及.人们不但要从思想性、社会性、艺术性的角度判断其价值,而且要从写作主体自身价值的对象化、文本的信息量和质,乃至主体与受体的关系、思维方式等新的角度来判断其价值.现代写作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湖州师专的“三、五、百”写作教学法.符合写作学和写作教学规律,具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写作学究竟是学科还是术科,这一话题自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一直为写作学界所津津乐道、争论不己.这既体现了写作学研究的深入,也反映出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困惑.不管是学科,还是术科,写作学总归是一门研究写作的系统理论,这一点已为大多数写作研究者所认同.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术科”论者认为写作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技术学科,因而它的理论构成应为操作理论、技术理论,对其研究应以操作理论研究为主;“学科”论者则格外强调写作基本理论、元理论、“大技巧” 的研究,认为不如此则无法建立起写作学,也不会有正确的操作理论.由  相似文献   

6.
写作历来被认为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在现代社会,更成为一个人必须具有的素质。从写作学的现代观念出发,对写作概念进行溯源,并描述它嬗变的轨迹,梳理“写作”的各种不同称谓,弄清现代“写作学”和传统“章观”、“作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写作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写作学”被引进了广阔的学科领域。正如裴显生教授在《向新的高峰攀登》一文中指出的:“现在,人们谈写作,不再只谈文学创作,而是把着眼点放到应用写作上来了。”(《应用写作》1991年第1期)于是,公文写作学、经济写作学、科技写作学、军事写作学、法律写作学、新闻写作学、广告写作学等分支学科应运而生、蓬勃兴旺。写作学的理论体系便因此而日臻完善。在这种形势之下,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写作课的教师,越发感到写作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很大程度上要借助…  相似文献   

8.
写作,本质上说就是创造,是一种独创性很强的精神劳动。可以说,创造学是写作学的灵魂。凡是优秀文章无一不是具有新意的。“新意”则是作者创造性思维的产物。对学生而言,写作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集中体现。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谢克明 《今日教育》2006,(12S):37-37
一、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在“人”而不是在“文” 作文教学的着眼点是人.是由写作的本质规律所决定的。其一,从写作的构成看。传统的观点认为,“写作就是写文章”。文章是写作构成的中心.因而研究写作就是研究文章.写作学就是文章学。现代写作学研究表明。写作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创造性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写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古老的;写作学乍为一个独立曲学科体系,却很年轻。在过住的写作学研究中,读者问题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写作学研究的领域,是逐步由一维空间——写作产品,转入二维空间——写作产品、作者,再向三维空间——写作产品、作者、读者拓展的。近几十年,西方学者对接受者——读者的研究渐趋热烈,以致形成目际性的阐释学美学研究思潮,接受美学就是这个潮流中的支流。70年代以来,“读者反应批评”的研究达到高  相似文献   

11.
在对“现代写作学体系”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和论述之前,我以为首先要对“现代写作学”的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现代写作学是研究运用现代汉语进行文章(包括文学作品)写作的基本原理、技能技法,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标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现代人的写作行为和写作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总结及应用写作规律、技能技法为其研究任务。它充分吸收、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代写作学研究经历了文本论写作学、过程论写作学、主体论写作学和文化论写作学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从"文本主义"走向"人本主义"体现了写作学研究价值取向的根本性转变,但由于对写作主体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人本主义转向的不彻底,在研究格局的分布、研究思路的确立和研究视角的拓展上存在缺失。弥补这一缺失,有赖于研究者自觉地将儿童写作主体纳入写作学的理论图景,建立贯穿写作主体发展全过程的人本主义写作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写作理论构建中人精神的缺失导致写作理论在写作实践中频频出现尴尬和困顿:学了写作学后反而不会写作。这一困顿的出现,与当前写作理论中工具理性主义盛行有很大关系。前人的写作经验固然重要,但由于物的指向性,使其对于物、意、的多向转化只起手段性和工具性的作用。写作学方面人关怀和民族精神追问的缺失,导致了科学主义在写作层面上的蔓延,使写作成为与人相对立的异物而让人备受折磨。写作是富于个性化的精神劳动,它需要人类特有的精神力量的介入和支撑。  相似文献   

14.
湖南师专系统协作编写的《作文学》(张会恩主编,中南工大出版社出版),是很有特色的一本写作教材。《作文学》是以文章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来建构它的理论体系的。作者用了十二章近一半的篇幅来论述作文的基本原理:前有“绪论”一章,对中国古代的写作理论进行了史的考察;其中“作者”一章,论写作主体;“感受”、“思维”、“想象”、“情感”、“构思”、“技巧”、“文采”七章,论写作过程;“读者”一章,论文章阅读;“规律”一章,论写作的基本规律;再加下编的文体论,就构成了对写作活动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构成了全书的基本理论框架。《作文学》是以恢宏的气势、求实的精神来建构理论体系的。这一点,从“绪论”一章可以看到。要论及作文学研究的对象与理论体系时,作者不仅对文章学的发展及文章学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如数家珍,而且对文本写作学、过程写作学、主体写作学、文化写作学等各种写作学思想及它们取得的成绩十分清楚。从而把全书的理  相似文献   

15.
新教材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范本,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文本“人课”的特质,把语文课上成“人”课,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如何引导受教育者做人上,把教育的目的首先定位于铸造人的灵魂上,为受教育者注入精神和灵魂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广义的“对话”,可以不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发生在人与人的精神产品亦即人与各种文本之间。这种“对话”并不以口头语言的交会为特征,而通过人对文本的理解和批判展开。在语文教学中,课文是语文学习的凭借,因此学生不可避免地要与之进行交流和对话。在这里,文本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理解、被记忆、被复述的对象,而是与学生积极“对话”的另一个主体、另一种意识,它作为一种表达,与学生进行着情感的交融。学生面对文本时,不仅仅是解释与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是对文本、教参上的知识进行系统地讲授,而忽略了对师生“…  相似文献   

17.
老师们都深感学生作文内容苍白、肤浅,学生也视作文为畏途,作文教学似乎陷入了困境.问题在哪里呢?笔者在大量调查中发现,老师们的作文课,一般是先确定教什么样的写作方法或写作技巧,再去选择让学生写什么内容。我们认为,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固然重要,但作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写作内容的开发上,要使作文教学走出死胡同,就必须着重研究让学生写什么的问题,花大气力去开掘学生作文的“活水”。这个活水,就是把作文教学放到社会生活的大天地中去,指导学生向绚丽多采的现实生活去获取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熟悉生活,认识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8.
写作有没有规律?有人说有,有人说无,有人又说“这是个‘只可会意,不可言传’的难解之谜”。尽管古代和现代的写作理论研究者们在探求写作规律上,作出了许多可贵的努力,但由于对有关“规律”概念的认识和理解,长期存在着不统一不确定的状况,因而模糊不清。其突出的表现是往往误把写作的方法(如“文有文律”、“以法为律”——清.刘熙载《艺概·诗概》)、特点(如“博而能一综合律”——《写作学高级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周姬昌主编)和原则(如“法而无法通变律”——引书同上)与写作规律混为一谈,致使写作规律的研究长期处于若明若暗、似是而非的状态,不能形成公认的理论形态。许多写作学论著和教材,总是满足于对写作知识的介绍,缺乏对写作规律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揭示,因而失去了科学的深度。这大概是写作学研究总体水平难以大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写作行为规律的研究,无疑将成为现代写作学理论建树的一个重大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文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托。学生学习文本.其效用一方面表现在从文本中接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积淀语文素养,为成长打下精神的底子:另一方面从文本中获取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方法。因而,从后者的角度讲,文本自然是学生学习写作不可替代的范本。然而.当前.不少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往往不甚关注文本的功能,而是把目光投放在“自由写作”上,  相似文献   

20.
简论写作学建设的方向问题程福宁写作学建设的方向是关系写作学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其现状、前途如何,都是所有从事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人所关注的。写作学,顾名思义,首先应当是研究一切写作的共同性质、特点、规律的学问。但实际上,写作学主要是以普通高校写作教材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