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矗立于四川绵阳西山的西蜀子云亭为纪念西汉著名文学家杨雄(字子云)的古亭台,因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西蜀子云亭”诗句而名驰天下,历来与北京陶然亭、安徽醉翁亭、长沙爱晚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此亭始建于隋代,屡  相似文献   

2.
苏轼  陈琛 《中文自修》2007,(5):46-47
《放鹤亭记》是苏轼的一篇游记散文,写于元丰元年十一月,是作者自请外任期间留下的作品,系作者任徐州太守时为隐士张天骥(张师厚,字天骥,隐居徐州云龙山,自号云龙山人)而作。文章记叙了放鹤亭的建造过程和命名采由,借此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叹羡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政治上受到挫折后的自我解脱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清华园以园林之胜,环境优美,大师云集而蜚声海内外。在众多的园林风景中,教授“三亭”铭刻了先师们的业绩,作为清华教师的代表,学生的楷模,为清华园的山水增光生色,实现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三亭”是清华大学校园里为纪念三位杰出教授朱自清、闻一多、吴晗而命名或建造的三座纪念亭,即自清亭、闻亭和晗亭。自清亭位于工字厅后“水木清华景区”荷花池之东畔,为一四角古式方亭,四周以石砖砌成矮墙为槛,槛外再配以清溪、翠竹以及玲珑之假山石,与周围四时变幻的自然景色相衬托,形成一种清幽、庄雅的自然氛围。它原是清华故园里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词意象入手,撷取了宋词别离主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亭”意象,从它的文化渊源,因袭关系,意象功能和审美意义等方面结合文本做了具体深入的分析,阐释了“亭”在宋词离别意义中的生发功能。  相似文献   

5.
钱海涛 《下一代》2011,(11):1-1
打从我校少先队"毛岸英中队"发出捐建"毛岸英纪念亭"倡议的那天起,脑海里便常常闪现出那座壮美的亭子,那座已经矗立在孩子们心中的亭。亭,是中华民族建筑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其作用多是诱人追怀某些事物与人物,或是主体建筑的装饰。其建造风格与寓意各异,这些我们不必深入考究。  相似文献   

6.
西平亭是中原王朝在青海的早期建置,在青海地方建置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于西平亭的性质,与传统看法不同,本文认为它属于行政系统,是县所辖的基层行政组织。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第四册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曰:“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注曰:“溪亭,溪边的亭子。”这个注释颇值得商榷。根据作品的含义来看,溪亭泛  相似文献   

8.
张绍诚 《成都师专学报》2005,24(2):12-14,26
扬雄为西汉时川籍著名学者、辞赋家。明以后,其身价一落千丈。论文以史料为据,论证了扬雄事王莽之说之不足据,为扬雄在政治上平反。论文又以后人大量赞美扬雄的诗文,对扬雄在历史上的地位,作出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徐蕾 《学语文》2013,(6):63-64
“望长安于日下.月吴会于云间”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不少教材对这句话的解释不甚确切,给师生的理解带来了不少障碍。如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高中语文第四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2版)对这两句话的注解为“意思是说,远望长安,遥看吴会。日下,指京都,这里代指唐朝的国都长安。云间.吴地的古称。”笔者认为这种解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太原大学学报》2015,(3):120-125
人物作为中国山水画的构成元素之一,对画面情节的补充和画家思想的揭示有着重要功能。而倪瓒在其画作里,有意将人的存在取消,从而使"空亭"这一意象符号成为一种哲学标志。"亭下无人"既是"在"的缺席,也是一种有所向往的"召唤",其蕴含的美学意义和人文情怀有助于对倪瓒这位画家以及中国山水画所潜藏的思想性有更加深刻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说起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心真口快,敢说敢做的农村妇女李双双,《南征北战》中坚毅顽强,英勇善战的民兵队长赵玉敏等许多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便出现在人们面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亭"作为一种独特的意象,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出现频次较高,不同时代的作家赋予了"亭"不同的思想文化内涵。宋代曾巩将自己的人生际遇、家国情怀及审美情趣寄托于亭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亭"意象。本文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通过对曾巩诗中的"亭"意象进行探究,进而初步解读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宽阔的草坪上,孩子们正在游戏。有的荡秋千,有的坐摇船,还有的在爬高高的攀登架……  相似文献   

15.
新莽时期,对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多有改造,史称“郡县以亭为名者三百六十,以应符命文也。”这些改署“亭”称的县名与所属郡名有一定的关联,但这种关联仅在局部有效的特点也令学界十分费解,因此在依据这种关联试图复原新莽政区的讨论中,时有分歧。抛开关联,分析“亭”名县的地理分布,隐约可以看出“亭”名县在交通上的功能意义,这也许是新莽“亭”名县分析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6.
    
一个城市为了求快,就把所有的马路开得笔直。可是不要忘记,我们如果去国家公园或古代的园林,里面的路都是弯弯曲曲的。它告诉你,要把步调放慢。你越慢,得到的越多。我常常跟朋友提到,我最喜欢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名称"亭"。也许大家都有印象,爬山的时候忽然会有一个亭子,或者你走到溪流旁边忽然会有一个亭子,有亭子处就是让你停下来的地方。亭是一个建筑空间,也是一种提醒和暗示:"不要再走了!因为这边景观美极了。"研究中国美术史的人都知道,宋代绘画里凡是画亭子的地方,一定是景观最好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曾点气象"学界耳熟能详,"幔亭之风"却知者寥寥。在结合朱熹的著作及前人的材料基础上,对"幔亭之风"的形成进行历史回顾,揭示出其美育的三大特征,即美育价值目标的明确性、美育内容方法的丰富性、美育效果的愉悦性。"幔亭之风"已对"曾点气象"进行了理性超越,其美育实质即是以践履为基础的圣贤人格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8.
19.
正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发展于宋代,延承于明清,是一种有别于官学的独立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教育层次相当于现在中等及以上教育。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书院,其中建阳的考亭书院因为它辉煌的历史而流芳后世。考亭书院位于建阳县西郊五里考亭村,这里青山环绕,绿水横流,玉枕峰、翠屏峰相对,麻阳溪蜿蜒东南,山峦叠翠、景色清幽。考亭之名源于唐伺御史黄子陵建亭于望  相似文献   

20.
<正>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唐·杜牧《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