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朴先生一生从事文化教育出版事业。三十年代他在上海和邹韬奋等筹办《生活日报》,和艾思奇一起编辑《读书生活》半月刊,后来成立“读书生活出版社”(以后改称读书出版社)。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武汉和沈钧儒创办《全民周刊》,不久与邹韬奋主编的《抗战》合刊,出版《全民抗战》。四十年代初,公朴先生到云南,在昆明创办北门书屋和北门出版社,为西南大后方进步文化事业服务,一直到他为民主而献身的那天,才停止了工作。读书出版社作为三联书店的组成单位之一至今仍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广大群众所熟知,  相似文献   

2.
李公朴、闻一多两烈士在昆明殉难已经三十四年了,同志们要我写点关于他们的文字,是因为在那革命艰难的岁月中,我们曾经共同工作过几年,以此,在我们共同经历过的范围内,就回忆所及,写点不成系统的片断,略抒个人对于先烈的怀念。北门书屋抗日战争中期,李公朴一家定居于昆明北门街。公朴夫妇、长女国男、次子国友、曼筠夫人的老父张晓楼先生,一家五口都在这里。当时国民党统治区的货币贬值物价上  相似文献   

3.
登西山龙门     
达是一九七八年暑假里的事了,和爸爸分别二十年没见面的刘叔叔从东北调回昆明工作。刘叔叔是爸爸的好朋友,中学时代的老同学。爸爸很高兴,就带着我上昆明和他相聚。  相似文献   

4.
自从和《幼儿教育》结缘以后,我的工作和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说起来大家也许不相信,我和丈夫的结合,还得益于《幼儿教育》。80年代后期,他在广西当兵。按说一个“金戈铁马”,一个“呵护幼苗”,天各一方,工作性质不同,见面机会少,投机的话题自然就少,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我根据男友喜欢看书看报的特点,给他寄去了几期当时出版的《幼儿教育》杂志。寄这些与他风马牛不相及的杂志,目的是想让  相似文献   

5.
网上聊天只能是一种心情的宣泄,它牵强虚渺,并无真正的意义。人们都这么说。与他的第一次“见面”还是在一年前的一个早晨,我登录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小网站。在一个仅能容纳15个人的小小聊天室里遇见,当时里面只有3个人,除了我和他以外的另一个人没过两分钟就溜之大吉!似乎整个网络里就只有我和他,我们尽兴地聊了一个多小时,没有任何告别地就各奔了东西。本以为只是网络海洋中两滴恰巧相遇的水珠,却在几天后的另一个网站又“见面”了。在满是陌生人的环境里显得格外亲密。两次的巧遇让我们相互了解。他叫不明,比我大一岁,是个画油画的男孩。不明是个很认真的人,对所有事都很用心,他对颜色颇有自己的见解;在属于他的世界里天是橙色的,太阳是蓝色的……  相似文献   

6.
“北门居士”1940年末,正是“风雪太行山”的时候,公朴先生从华北敌后回到重庆。他本来是准备恢复“救国会”的活动,并商谈成立“民主政团同盟”。这是沈老急电要他回来的。当时他还准备去皖北苏南,新四军所在地。但不久,1941年一月四日第二次反共高潮的皖南事变就发生了。  相似文献   

7.
伤心的石子     
张琴 《班主任》2014,(1):55-55
正第一次见到洛洛,是我到学校报到那天。因为学校太大,我转得晕头转向。就在这时,洛洛出现在我的面前,眨巴着亮晶晶的大眼睛问我:"老师,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我仿佛看到了救星,连忙请他带我去校长室。当时,我觉得他真是个热心助人的好孩子。没想到,开学后他成了我的学生。因为第一次见面的缘分,洛洛特别喜欢和我亲近,下课后经常跟在我身边,一会儿说"张  相似文献   

8.
一年前,我同爸爸妈妈来到日本,认识了一位名叫荒井宏的日语老师,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次见面,我看他长得高高的,胖胖的,脸色也有点黑,就想这位老师可能有点凶吧。可是,以后的日子证明了我的判断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9.
<正>1995年暑期的一次全国性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我与董旭午老师初次相见。当时的旭午老师三十出头,是全国青语会的一名积极分子,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朝气和干劲儿。记得那次见面他就曾对我讲,他  相似文献   

10.
吴天成第一次满头大汗地跑来喊"报告"时,我没有批评他,只是用眼神示意他进来,事后既没有找他问原因也没有家访.我当时心想:每个人都会有遇到急事的时候,这次就原谅他了,只要他以后注意就行了.没想到从这以后他简直成了"迟到专业户",三天两头地迟到,这让我有些担心起来:坏习惯一旦养成,会对他的成长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11.
保持伤心     
拿破仑的初恋情人叫黛丝瑞。当时,拿破仑很穷,只是个20多岁的准将。与黛丝瑞第一次见面,他就说了这样的话:“也许别人会感到惊奇,但我能预知未来。我是创造历史的人。”黛丝瑞笑了笑,显然将此话当作小伙子  相似文献   

12.
正雷夫·艾斯奎斯,美国霍伯特小学五年级教师。霍伯特小学的很多学生家庭贫困,且大部分是移民家庭。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雷夫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2012年,雷夫来到中国。我带孩子们去见他。当时见面的场景令我终生难忘。舞台上,雷夫一看到孩子,立马单膝跪地,200多斤的身体很努力地弯曲到和12岁的孩子等高。雷夫在闪光灯下和孩子一起笑得灿烂如花。当时我就觉得这个老师是值得信任的,因为他那么自然本能地为孩子弯腰蹲身,他看起来就像个老师。  相似文献   

13.
一年前,在一次就业经验交流会上,我见到了黄卓师兄。在简短的交流中,我就强烈地感觉到了他身上"成熟"的光芒。孔夫子是"述而不作",而他当时关于"找工作就像结婚一样"的"述"则直接引起了我的"作"——《找工作与谈恋爱》。于是,我借这次采访的机会,与他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爱的遗憾     
马玲 《教师博览》2003,(11):41-42
第一次见面我就打心眼里喜欢上了他,矮矮的个子,肉乎乎的身子,眼睛不大,眼珠却很灵活,在妈妈带他来报名的时候,那两颗黑亮亮的玻璃球就那么骨碌碌地在我身上滚来滚去。我笑着问他:“看什么呢?”他却嘿嘿地笑个不停,这才发现原来他有一张地包天的嘴巴,在笑声中,我记住了他的名字——钱浩。  相似文献   

15.
我和同桌     
刚上一年级,我心里乐滋滋的,因为又长大啦! 我冲进学校,刚到教室门口,却发现了一个和我见过面的同学,他那双漂亮的大眼睛直瞪着我,使我想起我们那次不愉快的见面。确切地说,是他的不愉快罢了,而我当时开心得很。那时因为公交车不多,等了很久,终于来了一辆,我俩都挤了上去,他占领了我最喜欢的位置,我狠狠地踩了他一脚就溜了。  相似文献   

16.
<正>去了一趟老家宁波,我探望了阔别已久的亲朋好友。又抽空去了一次曾在那里工作了将近十年的公司所在地“东裕新村”,在菜场附近碰巧遇到了我的发小儿——当时在我上班的公司当门卫的阿方。他正领着他的曾孙吃早餐。我俩已有七八年没见面了,熟人相见分外亲切。眼前满头白发的他是我的老邻居、小学同学,倾情交谈中,我不由得想起当年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7.
永远的宝贝     
说起我和《幼儿教育》,那真是没说的,从1987年考上师范开始,我就常在图书馆与她见面。工作以后,借阅不方便,我就开始自己订,一直到现在。她给我的帮助真是说不尽、道不完。而我呢,也总是小心地善待她。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位中班老师。我班上有个叫冬冬的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都不错。但是有一次他妈妈告诉我:孩子在家里把碟片、书籍、玩具都搞得乱七八糟的,从来都不知道收拾。我就告诉冬冬妈妈,针对冬冬的这种情况,家长要随时提醒孩子,如看完碟片以后及时放好,不能随手乱扔。开始的时候妈妈可以帮他一起收拾,养成习惯以后冬冬就可以自己收拾了。没想到冬冬妈妈反问我:“我们工作这么忙,我这样整天盯着他,我不是成了专职保姆了?”她的这种想法实在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当时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我想告诉这位妈妈,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妈妈的呵护和教育。为了孩…  相似文献   

19.
当我爱上16岁的英格时,我正好17岁。我们是在游泳池里认识的。然而,我们的友谊当时只限制在冷饮店里的约会。每当我想英格的时候(我每天要想她上百次),就兴奋地等待和她的再次见面。当她真的又来到我身边时,我事先准备好的许多美丽动人的句子都不翼而飞了。  相似文献   

20.
宋大叔是爸爸的高中同学,爸爸叫他老宋,我就理所当然地叫他宋大叔。宋大叔在湖南长沙工作,清明放假的时候,特地来我家做客。一见面,我就被镇住了,宋大叔不仅身材魁梧,说话声音也特别洪亮。爸爸边泡茶,边招呼我喊叔叔,我怯怯地喊了声"宋大叔",细微的声音不知道宋大叔听见没有,反正看到我嘴动,他应该领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