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阎连科的《丁庄梦》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勾勒了河南农村的艾滋病史,以丁庄为切入点,展现了村民被卖血许诺的光明幸福的未来所蛊惑,疯狂地卖血,并因此染上了艾滋病的"人间戏剧"。在其间,对这群热病们的放逐、疾病背后的关于生命的贩卖和权力的争夺,让我们目睹了异化社会中人性的疯狂与颠倒,以及思考作为疾病背后的隐喻。作者通过前现代寓言和后现代叙事,书写了一个当代的"疯癫与文明"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丁庄梦》是阎连科意识到“第一手素材”基本写尽,必须探索出一条新路才能有所创新的情况之后面世的。相对于阎氏此前的作品,这部小说的确呈现出了较多新质。不过由小说主题来看,这次转型、这些新质实际使得这部小说湮没在中国乡土小说谱系中而失去了阁连科既往小说特有的独立特行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比较分析铁凝《伊琳娜的礼帽》与张爱玲《封锁》发现,两者在故事发生环境、描写对象以及揭露人性弱点上的不谋而合,存在层层递进的关系,均为对于人性本能欲望、弱点揭示的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4.
晚清小说十六回本《扬州梦》的主要人物陈晚桥,其原型是“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这篇小说描绘了十八世纪前期扬州社会的众生相和风俗画,比较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小说结构上多用书中人物讲述往事的形式串联故事,故事情节大部分可以从《扬州画舫录》、《板桥集》等书中找到出处。小说中主要描写了三种人:文人、盐商、妓女。盐商和妓女的故事都是从文人口中道出,小说对他们之间的关系把握得相当准确。  相似文献   

5.
乡村荒野是中国现当代作家对中国乡村较为特殊的一种观照方式,是剥离诗意之后的图景裸裎.近年,在阎连科的小说创作中,乡村荒野图景可谓一种明确而自觉的呈现.而与其恣肆不羁的文学想象不同,学者梁鸿运用社会学田野调查的方式看取故乡.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阎连科笔下的丁庄,还是梁鸿调查的梁庄,从文学想象到非虚构,都让人看到了切实的乡村荒野景观.  相似文献   

6.
《上帝的梦》是钱钟书的小说处女作,写于1945至1946年间,时逢二战刚刚结束,因而《上帝的梦》带有明显的悲凉、颓废色彩,但又具备钱钟书独有的学究气讽刺和议论,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小说中独树一帜、别具特色.此作,对于钱氏小说创作具有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风月梦》与青楼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楼小说《风月梦》,堪称中国第一部城市小说。它植根于特定地域,以描写城市生活为内容,通过人物的活动和视角,展现了扬州的城市风貌,对之后的《海上花列传》等小说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梦一场     
曾经以为成长的时光会很漫长,漫长到怎样努力也挥霍不光。如今站在青春的尾巴上回望,却有种从未活过的惆怅:不知不觉变成了今日境况,不知不觉悄然告别年少时光。  相似文献   

9.
苏轼的《江城子》与弥尔顿的《梦亡妻》都以记梦的形式悼念亡妻。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梦是欲望的满足,两首悼亡诗中表达的不仅是梦者对亡妇的哀思。苏轼的梦中,隐含着“人世”与“出世”的矛盾愿望;而弥尔顿的梦念还包含重获光明,一睹妻容以及性的欲望。  相似文献   

10.
《八十一梦》是张恨水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解读《八十一梦》,我们可以了解张恨水以特殊的身份和特殊的角度,大胆吸取现代形式特点,对传统文学进行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点化和转化,创造出一个由旧变新、新旧互衔的独特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许多作家热衷于写“动物小说”,文坛上甚至出现了“动物小说”热潮。像贾平凹的《怀念狼》、姜戎的《狼图腾》、杨志军的《藏獒》,这些都是名噪一时的长篇“动物小说”。至于写动物的中短篇小说那就更多了。不过现在人们一般不把它们叫做“动物小说”,而是换了一个新的说法,叫“生态小说”。好在这并非换汤不换药,因为和“动物小说”相比,“生态小说”中确实出现了某些新的精神质素。  相似文献   

12.
于玲玲 《考试周刊》2012,(34):17-18
《鼻》是一部取材于古典作品,作者加以近代视角的解读,触及人性本质的改写作品。其超越了原作,亦可以说是巧妙地唤醒了古典文学的魅影,复苏了古典的世界。其中突出描写了人类的自尊心及利己主义。历来对《鼻》的研究不在少数,但大多数是在研究或者批判《鼻》中透视出来的代表人性恶的利己主义,以及主人公禅智内供脆弱的自尊。本文从作品与原作的不同、作家人生的经历等出发重新品读这部名作。  相似文献   

13.
饱受人间冷暖的作家毛姆毕生被人性所困扰,对人性的思考和描写始终是他的作品的焦点。毛姆无论是在小说《信》里描写看似优雅,实则邪恶的种植园主之妻,还是在小说《雨》里刻画牧师代表的宗教的伪善、人性的丑恶,作者都在不遗余力的表明人性丑恶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八十一梦》是中国现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张恨水先生在抗战期间创作而成的一部杰作。作品虽然表面上讲些荒诞不经的故事,其实影射真人真事,对当时重庆政府的腐败给予了有力的鞭笞。作品寓意深远,含蓄蕴藉,冲破了旧小说的樊篱,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标志着作者的小说创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我的一场梦     
一天,我正在看书。突然,"轰隆"一声巨响,一个巨大的东西落在窗外。我赶紧跑到外面一看,哇!好大的蛋呀!我用手敲了敲,一个巨大的身影从蛋壳里蹦出来,出现在我面前。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大公鸡。  相似文献   

16.
《风月梦》是第一部城市狭邪小说。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考察了它的内容和特点,即对扬州城市风貌的展现、三次画舫冶游的意义以及《风月梦》和当时狭邪笔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元稹<莺莺传>爱情悲剧的认识,学界一直采纳社会学分析方法,认为张生因婚得仕而对莺莺始乱终弃.遗撼的是这种结论带有较重的主观臆测成分,难以完全令人信服.从人物精神性格分析来看,崔张的爱情悲剧源于二人的性格差异,作品自始至终都在暗示张生的疑惑心理,以至于最终在疑惑中寻求突围与逃避.  相似文献   

18.
<诗经·周南·关雎>中的"寤寐"一词,历来被解释为"醒和睡".通过分析"寤"与"寐"的字形及字义间的联系,并结合整篇文意,认为"寤寐"一词在诗中应解释为"梦寐及梦呓"之意.  相似文献   

19.
李今珏 《文教资料》2008,26(11):16-17
作为人性本源和罪恶初始的象征,撒旦频频现身各文学经典,"魔鬼"形象成为诸多作家观望、揭露和阐发的典型视角.而同以讽刺见长的果戈理和马克·吐温,在他们的<钦差大臣>和<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中,各自借撒旦的眼光,不无戏谑地对文明之外的伪善、和谐背后的扭曲做了最本源的揭露.  相似文献   

20.
真善美,假恶丑。假的东西常常被配于丑恶之伍,但事物都是辩证的,在特定的情况下,说假话也能表现人的善良和美好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